張麗紅
摘 要:大學新生入學之初,因為環(huán)境、生活、學習方式等變化,使新生入校后在心理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適應的現(xiàn)象,針對新生這一狀況,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調(diào)適,從而盡快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新生;適應;心理調(diào)適
一、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的主要內(nèi)容
適應一詞,原本是生物學概念,是指生物適合環(huán)境條件而形成的一定特征和性狀的現(xiàn)象。這里所說的新生適應,是指個體為應對和順應環(huán)境,以利于生存和發(fā)展而引起生理、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
要適應大學的生活與學習,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協(xié)調(diào)與平衡,同時要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找到目標與方向,并形成新的人際關系。因此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是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的主要內(nèi)容。
二、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的不同
1.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
一方面從生活方式上看:中學生大多住在家里,不少人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的生活空間,起居由父母安排,除了學習外,凡事不用操心;大學生活是集體生活,住宿舍吃食堂,凡事要靠自己處理。這種改變對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學生是個挑戰(zhàn)。
另一方面從生活習慣上看:飲食方面的差異,氣候與語言環(huán)境的變化,作息制度與衛(wèi)生習慣的不同,經(jīng)濟上的安排不當?shù)?,都可能造成適應不良。
2.學習生活的變化
從學習動力上看:中學時期老師說的最多的就是 “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一個目標讓每個人調(diào)動了身體上所有的能量;而來到大學后,有些新生不知道路該往哪個方向走了,沒有了方向,也就沒有了動力。
從學習方式上看:中學時期的學習是填鴨式、灌輸式的方式,老師的監(jiān)督無處不在;而大學學習強調(diào)啟發(fā)式、自主式學習,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很少督促,學習的效果只能是通過每學期一次的考試來檢驗,這對于習慣了老師督促方式的學生來說很不適應。
從學習內(nèi)容上看:中學時期以大強度的訓練為主;而大學老師講完后,想消化知識得靠自己。這對于沒有學習方法的新生來說會覺得很有壓力。
3.人際關系的變化
從人際交往的對象與方式看:中學時代人際交往的對象比較簡單,主要是親人、同窗好友和老師。而到了大學,從各地來的學生素昧平生,重新組成的班級彼此之間不夠了解,常常會讓有些學生感到孤獨和苦悶。
三、大學生活的適應策略
1.要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
首先要學會打理日常生活。如學會按時起床,而不是踩著鈴聲、餓著肚子,睡眼朦朧地走進課堂;學會整理床鋪,收拾房間;學會洗衣服。其次要讓新生學會理財。好多學生以往沒有自己管理經(jīng)濟的經(jīng)驗,上大學會一下子手里有那么多錢卻不知道怎么花了,所以要學會計劃性支出。
2.要學會合理安排學習
一是自己所選擇的專業(yè),無論是否滿意,在不可能改變的情況下,要積極地去接受,在接受中支尋找興趣點。學習過程中不懂的,要及時向老師請教。
二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日事,當日畢,不拖拉。要有計劃,做到“細水長流”,避免考試前搞“突擊”,這樣不但影響健康,而且效果也不好,靠臨時死記硬背獲得的知識,記得快忘得也快,到最后自己毫無收獲。
三是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有了清晰的目標,良好的習慣,百倍的努力,再加上合適的學習方法,自己的學習就一定會如虎添翼。好的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有的人喜歡晨讀,有的人喜歡晚上用功。有的人喜歡歸納;有的人喜歡對比記憶。同時,要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zhuǎn)化,迅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獨立性、研究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此過程中,學會向老師及學長們請教,少走彎路。
3.人際關系的適應
要讓學生懂得不要根據(jù)個人好惡與人進行交往,學會與自己看不慣的人和平共處。不要將自己的標準強加于人,而應在相互協(xié)調(diào)的約定下進行自我的心理調(diào)適。因此,要學會主動與人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學著做到主動與同學打招呼,主動和同學講話,主動幫助別人。同時,要學會與人交往時懂得寬容,會換位思考。在同學相處過程中,遇到磨擦是不可避免的,學會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對別人多一份寬容,自己就少了一份煩惱。
4.樹立目標 全力以赴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是人生中將大段時間用于集中學習的階段;同時也是集中精力充實自我的過程;要避免那種上了大學“歇口氣”或者“船到碼頭車到岸”的心理。所以讓新生入校后就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就尤為重要,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會使心理指向集中在一處,而且目標要具體,要量化。這樣,就會削弱因迷茫、失落帶來的心理問題。
社會需要活躍而參與意識強的人才,大學生活是培育這類人才的沃土。所以,心理適應對每一個新入學的大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機遇與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王濤,李文剛.大學生入學適應問題及教育對策[J].遼寧中醫(yī)院學報,2003,(2).
[2]崔敏,高汝霞.大學生心理適應階段的不良心理傾向及克服[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