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
摘 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對小學生進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對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巨大作用。通過誦讀經典,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給學生推薦優(yōu)秀讀物,使學生交流感受,從而使情感得到升華;還要引導家長參與,家校共同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關鍵詞:美德;讀書習慣;經典;家長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1-01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76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在開展傳統(tǒng)美德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在平時的閱讀教學活動中積極滲透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
一、誦讀經典,陶冶情操
中國優(yōu)秀的古典經文意存高遠,用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充實學生,就是給了學生們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為此,要重視學生誦讀經典的培養(yǎng),如《三字經》《弟子規(guī)》《千字文》和部分《論語》。可以給學生講解經典誦讀篇目中的美德故事,如孔子“過而不改,是謂過”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孔子妄評、失言于齊國相國晏嬰,親自登門拜訪、道歉,由此啟發(fā)學生得出結論:圣人也會有錯,但貴在有錯認錯,有錯必改。之后可鏈接學生身邊小事,如不認真做值日、作業(yè)書寫不工整、和父母頂嘴,卻知錯不改,加深學生對語句內涵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學習的過程中還可通過學生個人、班際間的比賽,激發(fā)學生誦讀的熱情。經過幾年持之以恒的研究實踐,家長和教師們驚奇地發(fā)現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優(yōu)秀讀物,師生共享
教師要給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神秘、冒險的故事,仰慕機智、勇敢的英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各年級每學期都推薦兩到三本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供學生進行閱讀,讓好書提高教師的文化修養(yǎng),讓好書開啟學生心中善良、美好的世界。具體來說,一二年級讀帶拼音讀物;三四年級讀寓言、童話;五六年級讀兒童名著,如楊紅櫻系列小說、沈石溪動物小說等。通過閱讀,學生認識了任性、不守規(guī)矩、喜歡撒謊卻也天真無邪、正直勇敢的木偶匹諾曹;認識了因頑皮、欺負小動物被精靈變小后騎著白鵝去旅行的尼爾斯;認識了在海底遨游兩萬里的尼摩船長;認識了《東周列國志》中足智多謀的曹劌、燭之武、百里奚。學生閱讀了《愛的教育》《湯姆·索亞歷險記》,并和哈利·波特一起尋找魔法石,一起與伏地魔做斗爭。讀書,不僅開闊眼界,開啟智慧,更給學生的成長注入了力量,點燃了夢想。教師要向學生傳授閱讀的方法,講述名人閱讀的故事,推薦優(yōu)秀書目,讓學生從心中的偶像或榜樣中得到啟示,促進學生養(yǎng)成讀好書的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交流感受,情感升華
閱讀每一本書,就像是和書中的人物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閱讀一本好書,交流與分享當然必不可少?!白x書交流會”是許多學生都喜歡的活動,或講故事或談感想,總之,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們切切實實跟著主人公一起經歷,一起成長。如閱讀《做個有出息的男孩》《做個有出息的女孩》,學生們可體會到政治家的宏韜偉略和堅強信念,體會到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智慧。學生談完感受后,教師可以這兩本書的書名作為男生、女生各自的奮斗目標,一起制定“少年中國夢,教師在行動”的全班目標,做個和學生一起閱讀的語文教師。教師和學生的共同語言會越來越多,教師所要求學生做到的都可以從書中找到最好的榜樣。這就是美德的力量,在讀書中發(fā)現,更在行為上踐行。
四、家長參與,培養(yǎng)習慣
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光靠在校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為此,教師要利用家長會與家長溝通,向家長推薦讀物,如《朗讀手冊》《好媽媽勝過好教師》《如何說學生才會聽 怎么聽學生才肯說》等;推薦適合學生的讀物,以避免盲目地去選擇或無從選擇。
推薦書目可參照以下:1.《語文課程標準》里面專門列出的童話、寓言、散文、文學名著。如《格林童話》《灰姑娘》《小紅帽》《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縫》,這些故事不局限于國界,早已為世界各國兒童所喜愛。2.和語文課內容有關且有利于拓展語文課堂學習的讀物。如學習完《最后一頭戰(zhàn)象》后,可推薦閱讀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如《狼王夢》《第七條獵狗》《紅飄帶獅王》等。3.和學生生活、思想緊密相關的讀物。如《十萬個為什么》《愛迪生科學館》《小學生必讀》《讀書不是為爸媽》《爸媽不是我的傭人》《好朋友 壞朋友》等都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書籍。4.文學名著。如學習了《將相和》,了解了廉頗、藺相如將相之間的故事后,可激發(fā)學生閱讀《史記》,了解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如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偉大詩人屈原、西楚霸王項羽等。
教師還可利用微信平臺就“讀書與成長”的話題和家長進行討論與交流,“教師的話”“家長的話”都會在第一時間得到反饋,家長之間更是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調整自己和學生之間的偏差,增進了親子交流,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堅持以德樹人,堅持讀書,教師一直在路上。只要對學生有益,教師就該大膽實踐。讓教師的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閱讀會使學生的心靈豐盈而多彩,使學生的行為智慧而果敢。美德與閱讀,會讓教師的語文教學春色滿園,會讓學生的生命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 王樹國.中華十德(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3.
[2] 李若緣,岳紅云,余荊圃.中華十德國學經典情境體驗教育系列讀本(小學卷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 責任編輯 谷會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