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美娟
摘 要:素質(zhì)教育觀念已深入人心,“以人為本”的教學觀點也逐步滲入英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滿堂灌” 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以體現(xiàn)學生為主,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這種理念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課堂中。教師從案例出發(fā),研究如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關鍵詞:多種教育模式;走出課堂;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1-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44
《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課程的任務是這樣描述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雖然很多教師能夠熟記這段話,但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靈活自由運用的教師卻是鳳毛麟角,即使運用了,也是一知半解。因為所有的課堂教學都不是簡單的知識傳輸過程,而是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研討、共同提高的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單純地認為教師和學生是主動與被動、教授與接收的靜態(tài)關系,嚴重阻礙了教學的發(fā)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提倡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徹底扭轉(zhuǎn)師生間的這種靜態(tài)關系,使之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動態(tài)關系。
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任務,熟悉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授課。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去學習、去探索、去運用。課堂的教學不能人為地降低或提高要求,而是應該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盡可能地調(diào)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案例:牛津9A U7 Films Integrated Skills 分為兩部分,F(xiàn)ilm Festivals 和Film Types,學生圍繞著type of film, story 和opinion來進行綜合技能的訓練。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是容易的,因為就知識點來說,幾個新詞suitable, documentary, dinosaur和cancel學生都是已經(jīng)掌握的。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因為本課時除了要學生掌握這些單詞和句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電影有個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課上,教師向?qū)W生展示了大量不同風格、不同時代的電影,每一部電影的呈現(xiàn)教師都從以下幾個問題導入:What type is the film ? Which cinema is showing the film?Where is the film showing? What is the film about? Do you like it or not? what is the reason?在經(jīng)過幾輪問答之后,學生們只是津津有味地觀看圖片或小視頻,回答問題時只是依靠機械記憶背出來的句子或僵化的句子,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
在本堂課結束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回去看一部電影,看完之后把內(nèi)容或者最打動你的一個畫面畫下來,越簡單越好!第二天,教師拿出一整節(jié)課的時間讓孩子們反饋,可以講給學生聽,也可以答學生問,然后根據(jù)描述給這些電影歸類,并追加一個問題:Which part of this film touches you most?在這特定的語境中,學生學以致用,說英語的興趣被深深地激發(fā)出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Sunny的紙上只畫了一只狗,坐在那里,仰頭望向遠方。其他學生一看到她的這幅畫就知道她要講的電影故事,他們用英語交流他們的感受,還講到了日本版和美國版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They think the dog is in fact a symbol of love between all living creatures. It'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for us to treat our world kindly and friendly, not only people, but also animals and plants. And I was really shocked by not only their English expressions but also their deep opinions. And I knew more about my students. They just need a chance and guide in their English study. As a matter of fact, students give me a lesson. I think it's really helpful in my teaching life.
遺憾的是,學生的好多表達在中文里很通順甚至很優(yōu)美,但用英文表達出來卻很奇怪或者根本就想不出合適的詞句來表達。比如在討論Hachiko這部電影時,Susie想說:“如果主人知道小八這樣的話,他在九泉之下也不會安心的!”這里“安心”到底用哪個詞來表達,在他們學過的詞匯里幾乎找不到合適的。最后,學生查了字典,求助了百度,找到了相關的表達,feel at ease, be relieved, not worry, in peace, peace of mind,再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以及反復的誦讀揣摩,最后咨詢了外教,確定了用be relieved at 最好。都說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又需要語言來表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很好地訓練了語言和思維。
課堂教學中,如果一味地進行機械式的訓練,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趣,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地改變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督促學生靈活地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詞匯中讓學生,包括教師自己,學到并用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語言,改變這種機械讀死書的狀態(tài)呢?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英語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整個過程處處注意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充分運用道具和肢體動作,讓學生進入角色對話中。在操練過程中,充分注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變按照固定座位進行操練的傳統(tǒng)做法,讓學生自由搭配,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讓好學生做示范,反復操練,這樣就避免了出現(xiàn)好學生越好,差學生越差的現(xiàn)象。學生的英語發(fā)散思維能力在教科書的簡單框架中是很難培養(yǎng)的,一定要讓學生說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活”的語言。這種開放型的作業(yè)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的成功會刺激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上設定更高的目標,以期取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 邵丹.中國初中英語學習者二語心理詞匯的調(diào)查及其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08.
[3] 陳琳.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王永林,卞永成.教師介入對提高學習者自主性的作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6(5).
[ 責任編輯 李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