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明
(博愛縣中醫(yī)院 普內(nèi)科 河南 焦作 454450)
門冬氨酸鉀鎂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對心電圖PR間期和QRS時限的影響
張光明
(博愛縣中醫(yī)院 普內(nèi)科 河南 焦作 454450)
目的 對門冬氨酸鉀鎂與胺碘酮聯(lián)合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博愛縣中醫(yī)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颊?,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給予胺碘酮治療,觀察組采用胺碘酮聯(lián)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對兩組療效及心電圖PR間期與QRS時限影響進行對比。結果 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療效方面,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心電圖PR間期及QRS時限方面,兩組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門冬氨酸鉀鎂聯(lián)合胺碘酮進行治療,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在臨床中值得推廣應用。
冠心?。皇倚孕穆墒С?;門冬氨酸鉀鎂;胺碘酮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屬于心內(nèi)科常見疾病,主要是由于氧自由基增加、心肌缺血程度加重,造成心肌細胞電不穩(wěn)定導致的一種疾病,該病易引發(fā)猝死風險,因此在臨床中需要給予患者及時治療[1]。本文旨在對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門冬氨酸鉀鎂與胺碘酮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博愛縣中醫(yī)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颊撸S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0例,年齡為56~73歲,平均(57.2±4.6)歲,病程為5個月~4 a,平均(1.9±0.3)a;觀察組中男23例,女11例,年齡為55~74歲,平均(56.8±4.9)歲,病程為6個月~4 a,平均(2.1±0.2)a。入院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診斷標準,根據(jù)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Ⅰ級9例,Ⅱ級15例,Ⅲ級18例,Ⅳ級2例;其中20例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17例心房纖顫伴室性期前收縮,7例短陣室速。排除腎功能異常者、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及有胺碘酮禁忌證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guī)治療,以硝酸酯類藥物治療為主。對照組給予胺碘酮(上海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099)靜脈注射治療,首次取150~300 mg加入20 ml生理鹽水稀釋,靜脈注射10 min,然后按照0.5~1.5 mg/min注入速度維持;如果該計量對患者心律失??刂菩Ч患?,則間隔15~30 min追加1~2次注射,劑量1.5~3 mg/kg;控制效果較佳者,每天給予300~600 mg藥物靜脈注射。如果患者為偶發(fā)室早則用藥采用口服方式,前1~3 d給予600 mg劑量空腹,4~7 d根據(jù)患者病情改善情況,劑量控制在300~400 mg,7 d后劑量控制在200 mg/d維持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給予40 ml門冬氨酸鉀鎂(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111)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注射,每天1次,1個療程3周。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靜脈給藥期間血壓、心電持續(xù)進行檢測,記錄病情變化,治療前與治療后均進行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對心電圖PR間期及QRS時限進行測量;對血糖、血脂、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血常規(guī)、甲狀腺功能及心臟彩超等進行檢測;觀察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情況。
1.4 療效評價 ①心律失常療效。顯效:臨床癥狀消失,24 h動態(tài)心電圖顯示期前收縮減少大于90%;有效:臨床癥狀好轉,24 h動態(tài)心電圖顯示期前收縮減少50%~90%;無效:癥狀未緩解或加重,24 h動態(tài)心電圖顯示期前收縮減少低于50%。②心功能療效。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改善1級;無效:未改善或惡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
2.1 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治療效果比較(n,%)
2.2 心電圖PR間期及QRS時限 在心電圖PR間期及QRS時限方面,兩組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PR間期及QRS時限對比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觀察組1例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94%;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甲狀腺功能低下、肝功能異常不良反應者共5例,發(fā)生率為14.71%。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颊咧委熤校返馔谛墓δ芨纳品矫嫘Ч^好,可降低患者猝死發(fā)生率,該藥物主要對患者體內(nèi)K+的外流進行抑制,對心肌細胞的有效不應期和動作電位進行抑制,延長QT間期[3-4],對心律失常進行控制。但由于胺碘酮在藥理學、藥效學及藥代動力學方面的特性比較復雜,個體反應差異比較大,所以在臨床應用中對使用劑量要嚴格控制,同時胺碘酮對細胞內(nèi)鎂離子濃度能夠提升,促使ATP酶活性提高;提高鉀離子濃度,并對鉀離子的外流進行抑制,可有效避免尖端轉型室速的發(fā)生[5]。門冬氨酸鉀鎂屬于鎂鹽與門冬氨酸鉀鹽的混合物,對肝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具有醒腦、解毒的作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療效方面,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心電圖PR間期及QRS時限方面,兩組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門冬氨酸鉀鎂聯(lián)合胺碘酮進行治療,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少,用藥安全可靠,療效顯著,在臨床中值得推廣應用。
[1] 劉東岳, 范印圭, 操斌全, 等. 門冬氨酸鉀鎂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療效分析[J]. 安徽醫(yī)藥, 2013, 17(10): 1771-1773.
[2] 丁桂根, 陳真祥, 陳瑩. 門冬氨酸鉀鎂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10): 75-76.
[3] 艾克拜爾·阿布都熱合曼, 高學忠. 胺碘酮聯(lián)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 中國處方藥, 2015, 13(8): 76-77.
[4] 覃曉波, 張琴, 孫中波, 等. 高血壓病脈壓與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變異性相關分析[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9, 26(5): 718-719.
[5] 李大慶. 胺碘酮聯(lián)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22): 45-46.
[6] 德吉卓嘎, 索朗德吉. 門冬氨酸鉀鎂與胺碘酮聯(lián)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 11(8): 138-139.
R 541.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074
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