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紅
摘要:古典詩詞是小學語文的重要學習內容之一,學生們在經(jīng)歷了對字詞的積累和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等基礎性語文知識之后,進入到了一個更加注重深入探究的學習階段,包括對文言文、古詩詞的鑒賞、理解,能夠熟練背誦并默寫,以及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背誦,能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并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情趣。
關鍵詞:古典詩詞;審美情趣;意象
文言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中華民族在詩詞方面的造詣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企及的,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學奇跡。一篇篇名篇佳作以簡練精悍的形式和發(fā)人深省的內容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們是古代文人志士、遷客騷人抒發(fā)思想感情,對美好事物的贊揚或者是對社會各階層人民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記錄,它們久經(jīng)風雨,經(jīng)過世代先人的傳承,跨越百年甚至千年的時間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都應該抱著一種虔誠的心態(tài)來學習。在小學階段,同學們的學習能力逐步增強,對語文知識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學習古典詩詞對于他們了解古代人的思想,得到古典文化的情感熏陶,提高寫作水平,在作文中引用一兩句恰當而又具有引領性的文言詩詞,不可不說不為作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教學中,多數(shù)省市以人教版教材為主,個別省市地區(qū)受教學的實際情況影響會使用蘇教版、北師大版等教材,但整體教材內容差別不會很大,所以對小學階段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整體要求與任務相近,包括課內古詩、課外古詩、課內文言文、課外文言文幾種學習類型,課內古詩文是既要求學習也要求背誦掌握的,而課外古詩文只要求學習鑒賞并熟讀,對背誦沒有硬性要求,在人教版教材中必背古詩文大概有60篇。古典詩詞里面有很多生詞生字、通假字、一詞多義,一詞新意,還有其實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古典詩詞都是經(jīng)過專家學者的研究整理之后展才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不然如果以其本來面目示人。我相信對許多成年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更別說知識水平有限的小學生了,專家學者對古詩文初步研究之后,給他們添加標點符號,斷句、編寫注釋以供其他人學習理解,還有通用于各類古代文學作品的工具書以供查閱。正因為古典文學作品的復雜多變,以及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古今只差,才導致人們讀起來磕磕巴巴,停頓斷句也錯誤百出,理解起來更是晦澀難懂,不管是小學語文教師還是十幾歲的孩子不讀個幾遍十幾遍都不會有什么印象,所有學生都很抵觸學習古典詩詞。在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鑒賞的問卷調查結果中顯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明自己喜歡古詩詞,而另外三分之二的人對古詩詞興趣寥寥,這是古詩詞教學面對的最近額的難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面對沒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每次學習古詩文內容時整個班級大部分學生都表現(xiàn)的死氣沉沉,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也不會有進步。
找對方法,改變小學生們對古詩文學習的消極態(tài)度,只有打破這種現(xiàn)狀才能夠獲得新的突破。在一般的試題考核中,主要有第一、詩意翻譯(即對古詩、文言文的某一句結合詩人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并結合上下句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翻譯,一般是意譯的語言套用到原文中較為合理通順,而直譯則是對古詩文缺乏理解,對文言句式、實詞虛詞或其他文言知識掌握的不夠熟練的常犯錯誤。第二、意境把握。這是學習古典詩詞、文言文的過程中比較抽象的部分,也是學習古詩文需要重點把握的部分,詩人通過特定的象征性物體、地點、人物、典故來寄托思想感情,詩歌的意境是作者在作品中對自然景物或生活畫面的刻畫描寫時創(chuàng)造的境界和情調氣氛,想要準確把握意境,可以通過找景、繪景、品景來實現(xiàn),在用現(xiàn)代語言轉述時力求忠于原詩,運用一定修辭手法,語言優(yōu)美。第三、手法分析,語文教學中對古人作品中的語言特點有很系統(tǒng)的研究,倒裝句、使役句、被動句等,各種實詞、虛詞,修辭的運用、情景關系,作品的藝術風格等方面有什么特點,為表達主旨起到什么作用。第四、情感鑒賞。這是對古典詩詞學習過程的終極,是對詩詞歌賦內容的情感升華,不管是修辭手法還是意境創(chuàng)設都是為表情達意而服務的,詩詞的情感與主旨關系密切,如果學生在答題過程中連基本的情感方向都把握不準,那就沒有得分的可能了。當然古詩詞鑒賞不只是這些內容需要強化訓練,暫且這里只簡單總結需要格外注意的部分。
意象是融合作者思想情感的代表物,在中國古典詩詞文化發(fā)展的歷史長河里經(jīng)過幾百上千年的歷史沉淀總結出來的??梢允侨?,可以是植物、動物,花鳥魚蟲,也可以說某一個被廣為傳頌的故事,中國故事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已經(jīng)形成了一些規(guī)律,有些事以形象表達特定的情感,而有些情感則只能由某些特定形象來表達,了解這些規(guī)律對小學階段乃至高中階段學習和理解古典詩詞都有很大幫助。比如常見的且使用較多的意象“月”,一、表達思鄉(xiāng)、思念親友,暗喻羈旅情懷。二、孤獨、冷寂、凄清之感,多用殘月。三、歷史見證今昔的滄桑感、四、清新感,月影清輝給人一種美的感受。還有”梅蘭竹菊”等植物多被世人用來托物言志,或自喻,或喻他人,表達對高尚人格的追求與贊美。中國古典詩詞文化如瀚海般廣闊,意象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的完的,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詩詞文化的學習,總結各種經(jīng)驗,培養(yǎng)對古典詩詞的敏感,就像學習英語一樣要有一定的語感,在解讀文言文或古詩時快速把握作者的情緒或思想。
另外,之所以說中國的詩詞文化是獨一無二的瑰寶,還在于它是其他語言無法代替的,作為中華子孫,我們要鼓勵學生好好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