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熾明
小學德育目標是教育者依據(jù)教育目的,通過德育在兒童品德發(fā)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guī)格和要求,亦即小學德育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關于小學德育工作的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說理教育
說理教育法是借助語言和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提高其思想道德認識。在說理教育法方面,教師可以運用講授法或談話法,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及時指出問題提出建議。其中,談話法是以師生交談的方式進行知識教學和價值輔導的教育方法。在談話中,我們可以通過提問和對話加深對學生的指導,談話要有一定的計劃和步驟,同時要掌握好討論的時間,結束談話時,應引導學生做出適當?shù)目偨Y。例如,有的學生在上課期間,沒有認真聽課,甚至影響同學聽課,教師應該及時將出問題的學生帶到辦公室進行教育,指出其上課期間應該遵守紀律,對他做出建議與要求,在談話中,加入提問:“如果你在很認真的上課,而你隔壁的同學一直在騷擾你影響你,你會樂意嗎?”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領悟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在談話結束時可以與學生達成協(xié)議,規(guī)劃在一段時間內進行改正。
二、榜樣示范
榜樣示范法是用榜樣人物的優(yōu)秀品德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方法。青少年學生愛好學習,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進。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從模仿開始,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教師和家長的影子。因此,教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給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教師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必須從內在知識、思想、氣質到外在風度、習慣、言行舉止等方面,全面加強自身修養(yǎng),同時要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時時反省,提升自身道德修養(yǎng),做到先正己。注意在平時有意識地抓住時機或者巧設時機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德育,促進學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做到后正人。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有時候,有些學生見到教師或會害羞而沒有開口主動向教師問好,而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榜樣,先開口向學生問好,并教育學生講禮貌,見到教師要問好。這樣,學生見到教師怎么做,學生也會潛移默化地把自己學習做好。通過以身作則和對良好行為習慣的贊許,才有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鞏固。
三、實踐鍛煉
德育工作僅僅依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在德育工作的實踐中,應做到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我們應實施素質教育要學生全面發(fā)展,抓好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五育,而非僅僅是抓住智育。在課余時間,學??梢猿浞掷脤W校周邊的社會資源,使德育社會實踐活動落到實處。例如,走進社區(qū)老人院,可以組織學生到老人院陪陪老人家聊天,學著如何照顧年邁的老人家。學校還可以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例如,選定一個活動基地,開展綠色軍訓、逃生演練、社區(qū)服務等進行活動,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能力。我們應該讓德育工作在校內有場所,社區(qū)有環(huán)境,校外有基地,社會全幫扶,一切從基層做起,化小為大,支持小學生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圍,讓德育和素質教育真正成為全社會的關注點和著力點。
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老師是孩子的第二任教師,要充分地落實德育工作,就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兩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過程中若能取得家長們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學校教師應該做到積極和學生家長聯(lián)系,第一時間反饋學生情況到家長處,可讓家長進行二次教育,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記住。例如,利用學校平臺如校訊通或者家長會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經驗,推薦一些教育方面的書籍。對家長提出為孩子在家里創(chuàng)造必要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孩子做好榜樣。這樣做,一來可以增加和家長的交流溝通,及時交流孩子的情況,二來能增加家長的責任感,改進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進孩子和家長的感情。
五、常規(guī)管理
每個新學期的開始,學校要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一些在假期中新形成的問題,要堅持不懈地去狠抓常規(guī)管理方面的工作。具體有以下的普遍問題和措施:
1.學習習慣、社會公德和文明禮貌
教導處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盡可能把學生的學習陋習改正,加大學習檢查力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并把檢查結果納入班級評比內。
通過全校集會、國旗下講話、班會以故事或論述的方法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教育學生講文明講禮貌,見到教師長輩要問好,不得講粗言濫語。教育學生注意干凈整潔,不得亂扔垃圾,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公德心。
利用開學典禮或班會課,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教育。
2.紀律安全教育
制定《校園紀律安全管理制度》。從課前到課間,教育學生講紀律,不得隨便喧嘩,做到入室即靜,入座即學;每天放學必須在校門口有負責的教師負責學生的疏導工作,在加大學生護航力度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全體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安全責任感。
小學德育工作必須持之以恒,不能放輕松,要通過不斷強化,才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養(yǎng)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畢竟“習慣成自然”不是一天兩天能成功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花都區(qū)赤坭鎮(zhèn)劍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