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巖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05.007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技術的護理及改進。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60例代謝綜合征(MS)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試驗,其中,常規(guī)組,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實施經改進的護理方式,對比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對比不良反應,實驗組發(fā)生率為3.3%,常規(guī)組為16.7%,實驗組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P<0.05)。對比護理滿意度,實驗組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 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試驗中,采用經改進的護理方式,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試驗;護理;改進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3(a)-0007-02
Analysis of Nursing and Improvement of Hyperinsulinism-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ZHENG Xiao-ya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Jinan Central Hospital,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60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and improvement of hyperinsulinism- 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etabolism syndrom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an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yperinsulinism-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and the routine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improved nursing method,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3.3% vs 16.7%)(P<0.05),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he improved nursing method in the hyperinsulinism-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is obvious,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 Hyperinsulinism; 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Nursing; Improvement
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導致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重要病因,目前,就國外內而言,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技術是評價IR公認的“金標準”[1]。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試驗中,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可保障試驗有序進行[2]?;诖?,為分析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技術的護理及改進,該院以60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為對象,經不同方式進行護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現(xiàn)將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60例代謝綜合征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有知情同意書。常規(guī)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為34~68歲,(49.6±10.07)歲為平均年齡。實驗組,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為31~63歲,(50.2±10.01)歲為平均年齡。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該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行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試驗,其中,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給予經改進的護理,具體而言,如下所示:(1)試驗前:①做好準備工作,該項試驗,需配制多種液體,程序較復雜,因此,試驗前,護士應準備好所需物品,要求患者空腹,維持良好心態(tài),向患者介紹試驗基本流暢,引導患者積極配合。②選擇血管時,護士認真觀察患者血管,宜選擇粗且直的靜脈,謹慎放置于19GA 20 cm深靜脈導管中,放導管時,若出現(xiàn)靜脈瓣,動作必須輕柔,慢慢通過靜脈瓣,避免穿透深靜脈,防止導管打折、盤曲等現(xiàn)象。(2)試驗中:①經由上肢肢端靜脈通道,進行離心性采血,并對采血肢端給予保溫處理。②深靜脈留置針置入時,予以局麻處理。由于需持續(xù)性注入高濃度葡萄糖液,為預防滲出液體,減少血管遭到的刺激,需置入深靜脈留置針(19GA、20 cm)。針對肘正中靜脈,置入留置針時,采用2%利多卡因,進行局麻,減少疼痛,緩解患者緊張情緒。③由于整個試驗所需時間較長,因此,護理期間,護士應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氛圍,按照患者喜好,播放電視節(jié)目或音樂。另外,叮囑患者及時小便,并認真記錄,防止因過度充盈膀胱,激活交感神經,對血糖值造成影響。(3)試驗后:結束后,護士及時停止輸入胰島素,叮囑患者進食碳水化合物,例如,面包或蛋糕、牛奶,隨后,慢慢減少葡萄糖注入量。以20 min為間隔時間,減少最大注入量的1/4。胰島素泵入停止時,不得同時停止注入葡萄糖,避免發(fā)生低血糖。完成試驗后,護士囑咐患者慢慢起床,不得過快,起床后,坐立3~5 min,方才離開,防止頭暈等不適癥狀。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試驗期間,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同時,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一般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3]。
1.4 統(tǒng)計方法
在Excel表格中,錄入該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用[n(%)],對計數資料進行表示,予以χ2檢驗,用(x±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予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反應
實驗組,1例患者結束試驗后,出現(xiàn)頭暈癥狀,發(fā)生率為3.3%,常規(guī)組,3例患者試驗中,出現(xiàn)手臂疼痛,2例患者試驗結束后,出現(xiàn)頭暈癥狀,發(fā)生率為16.7%,實驗組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χ2=9.975,P=0.001)。
2.2 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分別給予不同方式進行護理,對比護理效果,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n(%)]
3 討論
代謝綜合征,是一種人體內蛋白質、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物質出現(xiàn)代謝紊亂的病理狀態(tài),是一種較復雜的代謝紊亂癥候群,易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4]。目前,關于該病的病因,尚不明確,部分學者認為其可能與遺傳、免疫等存在聯(lián)系。臨床上,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脂代謝異常、高血壓、肥胖等[5]。近些年,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率有所上升,因此,該病的診治得到醫(yī)師的普遍關注。
De Fronzo于1979年正式創(chuàng)立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技術,在國外,得到廣泛應用,就國內而言,未達到普及狀態(tài)。目前,“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技術是評價外周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確定胰島素抵抗程度的金標準”這一觀點得到國內外的普遍認可[6]。然而,經改進的護理干預是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試驗有序進行的保障,可減少不良反應。該次研究中,以60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為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各30例。其中,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則給予經改進的護理干預。結果,實驗組不良反應率為3.3%,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的16.7%(P<0.05)。
在醫(yī)療改革的前提背景下,臨床護理得到了醫(yī)院的普遍關注與重視,且患者對臨床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改進的護理干預,在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基礎上,以實驗前、試驗中與試驗后為3個階段,不同階段,側重點有所不同,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為試驗順利完成提供保障,增加護理滿意度。該次研究中,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3.4%,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的80.0%(P<0.05)。
綜上所述,高胰島素-正常血糖鉗夾試驗中,加強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秦月華,袁翠萍.高胰島素-正葡萄糖鉗夾技術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2):54-56.
[2] 楊光,李春霖,田慧,等.高胰島素-正葡萄糖鉗夾技術在不同人群中的建立條件比較[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2,92(34):2410-2414.
[3] 劉敬珍,趙亞芝.高胰島素-正葡萄糖鉗夾技術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5):39-41.
[4] 羅蘭,高政南,盧林娜,等.應用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及高胰島素-正糖鉗夾技術評價地特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3(3):215-218.
[5] 王雨秾.高胰島素正糖鉗夾應用對人參皂苷調控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大鼠中PI3K的作用[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2(12):37-40.
[6] 蘇志紅,朱利勇,孫林麗,等.高胰島素-正葡萄糖鉗夾技術的護理問題分析與對策[J].護理學報,2017,24(1):57-60.
(收稿日期: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