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江國·海安北京機電研究所鍛壓產(chǎn)業(yè)研發(fā)中心
鍛造主機如何適應自動化智能化鍛造生產(chǎn)的要求(下)
文/李江國·海安北京機電研究所鍛壓產(chǎn)業(yè)研發(fā)中心
《鍛造主機如何適應自動化智能化鍛造生產(chǎn)的要求(上)》見《鍛造與沖壓》2017年第9期
圖12 齒輪上設計平衡塊對曲軸慣性力矩進行平衡
其他故障及分析
⑴封閉高度調節(jié)機構:調節(jié)精度低(電機增加制動器),傳動零件易壞。
⑵偏心軸銅瓦異常磨損。
①超載或偏載。修改工藝,需要噸位計監(jiān)控避免超載。
②異物進入。防止異物進入。
③潤滑不良。如果潤滑系統(tǒng)沒有問題,需要加大潤滑量。
⑶工作臺面塌陷。需要在模架與工作臺之間增加墊板,硬度介于模架與工作臺硬度之間。
⑷偏心軸斷裂。超載、鍛造缺陷、熱處理缺陷。
⑸平衡缸螺栓斷裂。平衡缸進出氣不暢,導致氣壓瞬間急劇升高。
⑹飛輪軸承故障。鍛造壓力機飛輪軸承一般是一對,要求軸承間隙為C3游隙組,并要求間隙一致。游隙過小,降低了軸承容許異物的能力,會導致軸承發(fā)熱嚴重而過快失效。飛輪不平衡也是導致飛輪軸承失效的原因之一。
⑺脹套松脫。如果選型合適,一般是由于配套的軸/孔表面粗糙度達不到要求導致的,或者是脹緊力不合適。
⑻如果有液壓系統(tǒng),有時發(fā)現(xiàn)輸出力明顯下降。液壓油時間太久失效,液壓油一般一年內需要更換一次,如果使用率非常高,最好半年更換一次。
壓力機的振動
⑴壓力機振動(晃動)可帶來很多電氣故障,比如線路折斷和端子松脫等。
⑵壓力機的振動還會帶來壓力機零部件之間的沖擊,使故障增加,壽命降低。
⑶降低壓力機振動的方法有:盡可能降低不平衡帶來的動載荷(特別是曲軸和偏心軸的不平衡慣性力矩):盡可能降低直線運動或平面運動部件(滑塊及其附件、連桿、多連桿)的質量,對飛輪進行平衡,提高傳動零件的加工精度,如圖12所示。齒輪上設計平衡塊對曲軸慣性力矩進行平衡。特別是要降低形位偏差,齒輪使用斜齒或人字齒并進行磨齒,如圖13所示。使用稀油潤滑減小結合面的間隙、離合器柔性結合降低擾力。
圖13 使用人字齒、磨齒降低振動
圖14 機械下頂出機構+液壓高保機構
圖15 氮氣彈簧上頂出
圖16 多連桿機構上頂出
圖17 凸輪機構上頂出
具有完善可靠的輔助機構
⑴下頂出機構。
①幾乎所有的鍛造工藝在鍛造結束后都會將鍛件留在下模腔(工作臺模腔)內,要順利實現(xiàn)自動鍛造,下頂出機構是必不可少的。
②常見的下頂出機構有:機械頂出+氣動高保/液壓高保和液壓頂出。
③液壓頂出結構簡單,速度可調,調試靈活,不需要專門的高保機構。機械頂出動作更加可靠,適合生產(chǎn)節(jié)拍較高的場合,但頂出速度曲線靠凸輪來控制,適應性較差,一般需要氣動或液壓高保機構配合來實現(xiàn)自動鍛造。
⑤對于機械下頂出機構(圖14)來講,工件彈跳是面臨的最大難題,產(chǎn)生的原因一般有三個:下頂出機構剛度低、脫模時頂桿速度過快、粘模(修改鍛造工藝);下頂出機構適應自動化要求其具有足夠的剛度、盡可能降低脫模瞬間的頂出速度。
⑵上頂出機構。
①對于自動化鍛造主機來講,上頂出機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般來講,鍛件留在上模的可能性較低,脫模力一般也較小,頂出力不需要太大,一般能夠達到下頂出力的1/3就可以了。
②上頂出機構一般有如下幾種方式:氮氣彈簧頂出(圖15)、機械頂出(多連桿機構或凸輪頂出機構,圖16和圖17)、液壓頂出(圖18)。
③凸輪式機械頂出行程一般較小,但是結構簡單,容易實現(xiàn)同步,比較常用。多連桿式機械頂出行程較大,氮氣彈簧上頂出是常見頂出方式,可以彌補下頂出彈跳,響應也比較快,但是氮氣彈簧有時候會使鍛件意外變形,不是所有的場合都適用(特別是有飛邊鍛造的場合),彈簧壽命一般較低,需要定期充氮氣,其頂出力也比較有限。液壓上頂出機構控制靈活,但是同步困難,最好單工位布置。
玉米種子貯藏期間含水量的變化是種子安全狀況的第二個指標,它與溫度變化有密切聯(lián)系。因此,種子含水量檢查周期,取決于種溫的變化。種溫在0℃以下時,每月檢查一次,0—20℃,每半月檢查一次,20℃以上時每10天檢查一次,30℃以上應每天檢查一次。檢查方法是三層五點十五處取樣,混合后測定。
⑶封閉高度調節(jié)機構。
鍛造主機使用的封閉高度調節(jié)機構分兩類:第一類是滑塊整體調整(偏心軸式見圖19、楔塊式見圖20),第二類是單工位分別調整(圖21)。
⑷模具模架快換裝置主要有三類。
①單工位模具更換裝置,機械換模臂(圖22)。
②模具模架整體快換裝置或換模小車。
③所有模具(不含模架)整體快換裝置,也叫副模架。
⑸平衡系統(tǒng)。一般來講,平衡系統(tǒng)的作用是平衡滑塊及連桿的重量,但是有些壓力機的動負荷較大,平衡系統(tǒng)的能力需要考慮這個因素。
適應鍛造工藝的需求和發(fā)展趨勢
⑴鍛造主機是為鍛造工藝服務的,新的更先進的鍛造工藝需要先進的鍛造主機做支撐,反過來,先進的鍛造主機又促進了鍛造工藝的發(fā)展。
⑵鍛造技術的發(fā)展方向。高精、高效、自動化/智能化、節(jié)能節(jié)材、降成本。
⑶鍛造主機的發(fā)展。除了前面提到的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完善可靠的輔助機構,伺服驅動是方向,另外工作臺面也需要增大、潤滑系統(tǒng)應該逐步普及稀油潤滑。
增大壓力機臺面寬度
⑴多工位鍛造使用越來越廣泛,工位數(shù)也越來越多,軸承環(huán)塔鍛、輪轂軸承內外圈鍛造和變速箱輸入輸出軸冷擠壓鍛造需要5工位。
圖18 液壓上頂出
圖19 偏心軸式封閉高度調節(jié)機構
圖20 楔塊式封閉高度調節(jié)機構
圖22 機械換模臂
⑵很多鍛件需要深型腔擠壓成形,模具應力(一般以拉應力的形式出現(xiàn))很高,有時需要在模具外面增加應力圈來降低模具內拉應力。
⑶上述原因使得壓力機的臺面需要增加,增大壓力機工作臺面會導致壓力機的變形量以指數(shù)形式增大,使剛度大幅降低,如何增大壓力機臺面而又使壓力機的剛度不致太低是壓力機開發(fā)制造單位需要注意研究的地方。
壓力機的潤滑
⑴干油潤滑不需要回收,設計比較方便,國內采用干油潤滑的廠家居多。
⑵干油潤滑不易回收,造成現(xiàn)場環(huán)境比較臟,而且干油潤滑幾乎沒有散熱的功效。
⑶稀油潤滑既有潤滑的作用同時也有散熱的功效,對于高效率生產(chǎn)的壓力機來講,稀油潤滑是發(fā)展方向,另外稀油潤滑運動副的間隙也可以減小,有利于降低沖擊和振動。
其他
⑴主電機調速。近些年陸續(xù)出現(xiàn)熱/溫鍛造壓力機和冷/溫鍛造壓力機,壓力機的功能在擴展,由于鍛造工藝對滑塊線速度比較敏感,冷鍛一般要求壓力機的行程次數(shù)在20~25spm,熱鍛要求在60~100spm,溫鍛要求在20~50spm。為了適應上述要求,調速電機在鍛造主機上的應用越來越多。目前應用的調速電機有直流調速電機和變頻調速電機。
⑵連皮出口。很多熱鍛工藝有飛邊和連皮,飛邊一般可以由機械手取走,連皮需要通過壓力機排出,壓力機需要預留合理的連皮通道。
⑴前提:能夠實現(xiàn)高度自動化,如果無法實現(xiàn)自動化(可靠性是基本要求),智能化只能是笑談。
⑵在遇到自動線故障(包括模具模架、模具冷卻潤滑、自動傳送、中頻爐等)的情況下能夠快速停機,為避免造成自動化裝置和模具模架的損壞,靈敏、快速、可靠的制動必不可少。
⑶要有故障(原因和現(xiàn)象)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庫,在集合行業(yè)專家智能邏輯分析、判斷、提煉、歸納的基礎上,形成智能數(shù)據(jù)庫。
⑷要有變動要素(運動零部件運動狀態(tài)、磨損情況、振動情況)的全要素檢測(包括視覺檢測)、記錄和分析功能,根據(jù)變動情況,比對智能數(shù)據(jù)庫,預測可能發(fā)生的故障,甚至能夠預測鍛件的質量情況。
⑸控制系統(tǒng)還需要具備分層控制(包括安全控制),高速數(shù)據(jù)采集和對外信息高速交換功能。
⑹伺服驅動壓力機比較容易適應智能化鍛造生產(chǎn)。
⑴伺服壓力機優(yōu)點。
①滑塊運動和速度曲線任意可調,有很強的工藝適應性。
②結構簡單、重量輕、故障率低:不使用飛輪,甚至可以不使用離合器制動器,如果使用低速伺服電機,還可以省去壓力機的一級傳動,壓力機重量可以降低10%~20%。
③節(jié)能:由于沒有飛輪的頻繁加速和減速,可節(jié)約壓力機消耗能量(包括成形做功輸出的能量)的10%~20%。
④壓力機振動和噪聲低。計算和分析表明,壓力機在帶動滑塊啟動的瞬間,動載荷及其造成振動的振幅最大,伺服壓力機可以柔性啟動,大大降低壓力機的振幅,伺服壓力機噪聲峰值也比較低。
⑤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⑵伺服壓力機缺點。
①投資大。采用伺服驅動必須完全放棄飛輪,飛輪削峰平谷的能量輸出特性是伺服電機所不具備的,因此所選電機功率必須大于做功過程的最大峰值功率,一般來講需增加3~5倍。以1250噸冷溫鍛造壓力機為例,使用飛輪時,直流電機的功率為340kW,如果使用伺服電機其功率要達到1100kW,超大功率伺服電機目前比較昂貴,多電機驅動的方式結構上比較復雜,其投資要遠超過普通電機+飛輪+離合器制動器的費用。
②使用費用高。電機功率大幅增加后,雖然比較節(jié)能、電費減少,但是所需變壓器增大帶來的增容費用很高,一般中小企業(yè)難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