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娣
摘 要:微作文考查形式與內(nèi)容不斷創(chuàng)新,有生活應用類、情景描寫類、論述類等,它對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但在我們?nèi)粘5恼Z文教學中,卻少有把微寫作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因此,筆者始終認為有必要結合閱讀教學對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進行探索,以尋求合適的提升路徑,從而由“讀寫結合”達到“讀寫共生”為閱讀和寫作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關鍵詞:微寫作;閱讀教學;途徑;實踐
隨著新課程改革地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也開展了一系列改革與創(chuàng)新,微寫作模式也悄然興起。我國一些省份地區(qū)在中考時,出現(xiàn)了微寫作,它具有內(nèi)容多元、形式多變、字數(shù)有限等特點。因此,筆者始終認為有必要結合閱讀教學對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進行探索,以尋求合適的提升路徑,從而由“讀寫結合”達到“讀寫共生”為閱讀和寫作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一、“微寫作”的界定
從狹義和廣義上定義了“微寫作”:“從狹義上講微寫作,泛指內(nèi)容短小精悍的一類文體,字數(shù)一般在200 字以內(nèi),包括發(fā)布在微博上的微小說、微故事等網(wǎng)絡文體,也指考試作文中的微作文。從廣義上來說,微寫作也泛指內(nèi)容比較精短的文學作品,因此,又稱微作文?!?/p>
二、基于閱讀教學的微寫作實施途徑及實踐
“以課本為基點的‘微寫作,搭建了閱讀教學和寫作訓練的橋梁,以讀帶寫,讀寫結合,讀寫相得益彰?!薄八扔欣谏钊虢庾x文本內(nèi)涵,促進對文本的理解與消化,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興趣?!睘榇?,筆者有意識地依托閱讀教學的文本,挖掘文本中的寫作資源,著眼于局部的“微點”寫作訓練。
(一)根據(jù)美文佳句,依樣微仿寫
立足閱讀教學的微寫作,意在通過結合課文實例中特有的詞語、句式、段式、篇式等進行概括、仿寫、補白、續(xù)寫、反寫等“微寫作”練習,達到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并突顯教材的訓練點,提升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
1.錘煉字詞,發(fā)微燭遠
語言的基本材料是詞語。恰當運用詞語,讓每個字都會說話,這是寫作的基本功。也是閱讀教學中抵達文本核心的有效途徑,因此,依樣微寫詞語,有助于提升個性化的遣詞能力。
2.語段仿構,模仿習得
語段是文章最重要的組成單位。“臨摹”微寫語段的構造形式,這是謀篇布局的基礎。在教材的文本中,很多這樣文質(zhì)兼美的寫作范本。
有一詞一句組成的獨立段,如:魯迅《故鄉(xiāng)》“老爺!……”;有從面到點的段落:都德《最后一課》中: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尺在桌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常見的語段構造形式多樣。因此我們可調(diào)節(jié)教學方式,在閱讀教學中隨文而教,在閱讀教學中穿插語段微寫,如語段仿寫,補寫描寫等。這樣的語段微寫訓練既貼近文本,又從語言形式上讓學生模仿和借鑒。
(二)豐富閱讀,文本微整合
在閱讀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文本特質(zhì),我們可訓練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續(xù)寫,改寫,補寫等。這些訓練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認識,還可以訓練學生對信息的篩選,整合能力,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筆者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隨文而作,開展了下列微寫作訓練:
在完成了對《故宮博物院》的學習后,我們可設計下列任務:
國慶長假即將到來,陳老師一家打算到北京游玩,并重點游覽故宮博物院,請結合《故宮博物院》一文,及百度百科,為陳老師一家設計旅游攻略。(可從游覽線路,景點推薦,溫馨提示等角度予以介紹。)
在閱讀這些文本后,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改寫,續(xù)寫等,以此重新整合文本,不僅能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還能夠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能,也讓學生再次通過具體分析和深入思考也會對人物的成長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三)微寫評論,拓展應用
根據(jù)不同閱讀教學內(nèi)容,我們還可以把內(nèi)容進一步的拓展,借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理解,同時訓練學生對應用文的寫作。
在我們接觸的許多文本中,有思辨性、文學性很強的或者內(nèi)涵很豐富,或是時事性很強的文章,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認識不一定很深刻,為此,我們可以安排學生針對單篇文本寫些鑒賞、評論、讀后感等,這既鍛煉學生的思維,又深化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
三、微寫作的不足之處
微寫作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衍生的,其在語文教學中的發(fā)展尚處于初級階段,況且每個事物的出現(xiàn)都有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首先,微寫作在文本的表達和文章的深度上認過于膚淺。很多微寫作仍屬于機械的平面寫作,沒有太多的語用和生活意義。其次,部分老師的寫作觀念仍固守傳統(tǒng)的大作文觀,而忽略“微點作文”的訓練,所以不能很好地給學生提供有質(zhì)感的引導,也不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與寫作訓練。再次,很多人認為微寫作會寫作越來越娛樂化,越來月碎片化,從而導致沒有內(nèi)涵。
總之,以上是筆者近幾年在閱讀教學中穿插微寫作訓練的一些嘗試,微寫作與閱讀教學有著緊密聯(lián)系,我們應針對文本特質(zhì)順勢而作,這種微型寫作活動,從微點角度關注了讀寫結合,實踐了“讀”是“寫”的源泉,“寫”是“讀”的升華的理念。
參考文獻:
[1]沈建軍.微型寫作課程實踐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吳雪,汪莉.“微寫作”對中學作文的影響[J].文學教育,2014(04)
[3]朱萍.淺析“微寫作”對中學寫作教學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