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詞中,存在著大量“淚”意象。這些意象,均飽含悲喜之情,總體上以悲愁居多,或為愁別之淚,為懷人之淚,或為英雄之淚。這些不同的“淚”,豐富了詞作的情感,提升了詞作的審美意境。
【關鍵詞】宋詞;“淚”意象;分類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本文所謂意象,是指蘊含著主體思想情志和情緒的審美物象,主要存在于文學作品之中,特別是詩詞之類高度凝練和富含情感的文學作品之中。宋詞中存在著大量的“淚”意象,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不同形態(tài)的藝術之“淚”。
一、“淚”意象概說
人之流淚,或為生理刺激反應,或為情緒難控所致。前者無 “情”之所附,故無可論之必要。后者則含人間世態(tài),難以盡言。生淚之情,或悲或喜,文學作品用“淚”,悲喜之情立顯,作品中的悲喜氛圍立生。讀者閱讀作品時,見“淚”字而生聯(lián)想,牽動情緒神經(jīng)而生共鳴,最終能從作品中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故對于飽含情感的文學作品而言,一“淚”足顯悲喜,能使作品以小見大地實現(xiàn)審美效應。
二、宋詞“淚”意象類別
(一)愁別之淚
周邦彥的《蝶戀花》:“忽被驚風吹別淚,只應天也知人意?!毙翖壖驳摹兜麘倩āだ^楊濟翁韻餞范南伯知縣歸京口》:“淚眼送君傾似雨。不折垂楊,只倩愁隨去。”王庭珪的《感皇恩》:“醉中暫聽,離歌幾許。聽不能終淚如雨。無情江水,斷送扁舟何處?!庇阎x去,情之難舍,不禁淚目,更兼身世漂泊之嘆,令人唏噓。
無名氏的《駐馬聽》:“行行愁獨語。想媚容、今宵怨郎不住。來為相思苦。又空將愁去。人生無定據(jù)。嘆后會、不知何處。愁萬縷。仗東風、和淚吹與?!辈躺斓摹镀兴_蠻》:“別淚灑東風。前歡如夢中?!鼻赜^的《滿庭芳》:“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狈謩e以一個“淚”字,盡顯男兒拳拳之情。
晁端禮的《一落索》:“不言不語只偎人,滿眼里、汪汪地。”趙長卿的《雨中花慢》:“帕子分香,羅巾拭淚,別來時、未覓 凄惶?!秉S機的《鵲橋仙》:“重來言語是相寬,怎得似、而今且住。陽關聲斷,同心未綰,簌簌淚珠無數(shù)。”姚寬的《生查子·情景》 :“酒面撲春風,淚眼零秋雨。過了別離時,還解相思否?!庇帧肚餁q》:“一句臨岐語。忍淚奴聽取。身可舍,情難負?!彪x緒滿注,滿含女人似水柔情的依依之緒。
離別總與“愁”相關,友別也好,情別也好,總是山長水闊、匆匆難留,甚是不舍,滿懷愁緒。正如趙長卿的《卜算子·夏日送吳主簿》:“執(zhí)手送行人,水滿荷花浦。舊恨新愁不忍論,淚壓瀟瀟雨?!睗M天蕭蕭細雨,灑不盡別離雙方心頭愁。就算豪放的蘇東坡,也是“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蘇軾《臨江仙·送王緘》)。
(二)懷人之淚
宋詞中有大量表達相思之情的作品,正如宴殊所言,“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玉樓春·春恨》)。情之所系,心之所思,味之所苦,故張籍直言“離憂如長線,千里縈我心”(憶遠曲》)。正因相思之情如此,故擅長情感的宋詞中有不少表達相思懷人之淚的作品。
歐陽修的《漁家傲》:“河鼓無言西北盼。香蛾有恨東南遠。脈脈橫波珠淚滿。歸心亂。離腸便逐星橋斷。”晏幾道的《蝶戀花》:“誰管天邊,隔歲分飛苦。試等夜闌尋別緒。淚痕千點羅衣露?!秉S庭堅的《鵲橋仙·席上賦七夕》:“一年尊酒暫時同,別淚作、人間曉雨?!标惾傅摹儿o橋仙·七夕》:“夜深風露灑然秋,又莫是、輕分淚雨?!敝焓缯娴摹儿o橋仙·七夕》:“牽??椗畮捉?jīng)秋,尚多少、離腸恨淚。”楊無咎的《玉抱肚》:“這眉頭、強展依前鎖。這淚珠、強抆依前墮。”男女情深,卻不在一處,更兼時代所限,音書難通,只有相思苦楚無數(shù)。離別之后的孤單寂寞之苦,癡情綿綿之痛,欲見而不得見之怨,點點滴滴情緒,盡含詞中“淚”字。
(三)英雄之淚
淚不盡與柔情相關,也和剛性相聯(lián)。一個“淚”字,可顯柔情萬千,也可彰壯美激昂,慷慨雄偉。故宋詞中有柔情之淚,也不乏陽剛之英雄淚。
英雄皆求達志,而現(xiàn)實難免讓其失志,故有失志之英雄淚:
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碧K軾的《滿江 紅·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國還朝》:“欲向佳人訴離恨,淚珠先已凝雙睫?!眲摹端{歌頭·中秋》:“一寫謫仙怨,雙淚滿君頤?!毙翖壖驳摹稘M庭芳》:“只今江海上,鈞天夢覺,清淚如絲。算除非,痛把酒療花治?!壁w善括的《鵲橋仙》:“東風喚我,西園閑坐,大醉高歌竟日。行藏獨倚畫欄干,便忘了、征衫淚濕?!?/p>
英雄皆以國家社會為己任,遂有憂國之淚:
陳人杰的《沁園春》:“興亡事,向西風把劍,清淚雙流?!敝於厝宓摹断嘁姎g》:“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柴望的《念奴嬌·山河》:“燕子樓高,樂昌鏡遠,人比花枝瘦。傷情萬感,暗沾啼血襟袖?!蓖粼康摹队駱谴骸ざ茸陧砷L春宮齋醮》:“小儒百拜酹霞觴,寡婦孤兒流血淚。”
憂國至極,乃有悲憤之淚:
國學生的《沁園春·挽徐元杰》:“傷心處,笑寒梅冷落,血淚淋漓?!睆埿⑾榈摹读莞桀^》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陳德武的《水龍吟·西湖懷古》“借錢塘潮汐,為君洗盡,岳將軍淚?!?/p>
英雄不惟己,關注民生,常懷憂民之心,故每見民受苦,心有戚戚焉,于是乎有憂民之淚:
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蓱z無數(shù)山?!蓖粼康摹度嗽聢A》:“嬌鬟慵理,香肌瘦損,紅淚雙垂?!蓖粼康摹稇浨囟稹罚骸把?。薊門冷落人行稀。人行稀。秦娥漸老,著破宮衣。 強將纖指按金徽。未成曲調心先悲。心先悲。更無言語,玉箸雙垂?!绷_志仁的《虞美人·凈慈尼》:“往事多恩怨。霓裳和淚換袈裟?!眲⑹系摹肚邎@春》:“缺月疏桐,淡煙衰草,對此如何不淚垂?!毕盗性~作,皆因痛民生之苦而以“淚”顯情。
綜上,宋詞中,存在著大量“淚”意象。這些意象,均飽含悲喜之情,總體上以悲愁居多,或為愁別之淚,為懷人之淚,或為英雄之淚。這些不同的“淚”,豐富了詞作的情感,提升了詞作的審美意境。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