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好的教學工具,應用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而且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有利工具。筆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如何開拓閱讀教學天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閱讀教學;課文分析;開拓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深挖題目內(nèi)涵,打開閱讀的大門
當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時,往往首先注意到的是題目,好的題目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好的題目是文章的點睛之筆,起著總領全文的作用。作為一名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利用好題目的作用,抓住題目的深刻內(nèi)涵突破重點難點,以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使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與內(nèi)涵,從而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閱讀的新天地。例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為了使學生認識到題目對文章的重要性,我采用調(diào)動學生為文章起另一個題目的辦法,同時向?qū)W生拋出“這篇文章的題目叫作荷塘月色,同學們覺得這個題目有什么深刻內(nèi)涵呢?我們可不可以給這篇文章?lián)Q一個新的題目呢?請同學積極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開放性是很強的,可以使學生開動腦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并且也有助于學生對文章有深入的了解,是一種開拓閱讀教學新天地的可行性較強的辦法。
二、深抓字詞語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文章的基礎是字詞語句,通過特殊的字詞語句搭配,作者可以傳遞他的思想與感情,將他的世界展現(xiàn)給讀者。所以,教師在應用閱讀教學時,應當注重向?qū)W生強調(diào)字詞語句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詞語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以下三點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第一,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文章的大體意思,然后明白文章中各個語句的具體釋義,從而給學生深入學習文章提供堅實的基礎。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寫道:“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苯處熆梢韵?qū)W生拋出問題:“這一句中的‘踱’與‘慢步’的意思相近,作者為什么不用‘慢步’而用‘踱’?這一句中提到了‘踱’,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不用‘慢步’呢,這兩個詞語意思其實很相近的?!比缓蠼處熉犎⊥瑢W們的回答后,應該引導學生去理解這兩個詞語的區(qū)別,教師可以說:“‘慢步’一詞是不帶有感情色彩的,它只強調(diào)步伐的快慢,而作者應用‘踱’不僅可以表現(xiàn)步伐的快慢,還可以突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同時‘踱’字也與下文作者的心情轉(zhuǎn)變有關,與下文是相互照應的關系。同學懂了嗎?”A
第二,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字詞語句的不同搭配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不同的感情色彩,幫助學生能夠理清文章背后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以便學生在此基礎上對文章有更深入的思考與探究。
第三,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時機為學生劃出文章的重點字詞語句,并分析其運用技巧以及背后蘊含的情感。如此,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熟悉文章蘊含的各項技巧,以便在今后的閱讀過程中,可以迅速分類所讀的字詞語句,是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很好的方式。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學習活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并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堂交流來達到這一目的,該項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可調(diào)動教師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某一閱讀方面的問題展開討論,并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言,從而達到完善自身閱讀漏洞,提升整體素質(zhì)的目的。在《荷塘月色》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朗讀全文,以便熟悉課文,為后續(xù)各種問題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向?qū)W生拋出:“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在夜間游荷塘?夜間的荷塘與日常的荷塘有什么不同嗎?”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到問題的本質(zhì),可以通過問答 的方式進行,比如:“如果是你在夜間游荷塘,你的心情是如何的呢?”當教室出現(xiàn)片刻安靜時,教師應趁勢說出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當時的遭遇,以起到點撥學生的作用。當教師說完這些內(nèi)容時,相信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并且當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解決時,也可極大鼓舞他們進行下一階段的閱讀學習。
四、抓住學生特點開展互動性強的活動
高中生性格活潑,并且有很強的個人能力,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開展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理解的人物形象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這不僅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還可以使閱讀教學獲得新的生機與活力,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拓展他們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這一課時,教師應留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當學生對課文有理解后,教師選取兩個學生,讓學生將自己理解的“廉頗”“藺相如”通過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同時為了營造更好的氛圍,剩余的同學應當充當群眾演員,扮演各種小角色。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全民參與到這項活動中去,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是幫助學生開拓閱讀新天地的有效教學方式。
五、總結(jié)
如今,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好這一教學工具,不僅可以有效探索閱讀教學活動,還可以為語文教學增添新的教學方式。同時這也將是幫助學生切實認識到閱讀重要性的關鍵一步,是學生通過閱讀獲得新知識的啟蒙教學。本文結(jié)合個人工作經(jīng)驗,通過課文的實例分析,對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對閱讀教學有一個新的見解。
參考文獻
[1]蔣小榮.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6.
[3]龔敏.淺談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5).
[4]李豐森.淺析新形勢下中學語文的閱讀教學[J].青年文學家,2014(4Z).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