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散文閱讀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選修教材《現(xiàn)代散文選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很高的價值。它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散文閱讀興趣,有利于學生認識散文藝術特性、積累散文鑒賞經(jīng)驗,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但實際上,《現(xiàn)代散文選讀》教學還存在很多弊病,很難收到上述的功效。本文著重探討了《現(xiàn)代散文選讀》這本教材的教學原則。
【關鍵詞】散文;閱讀教學;教學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之后,選修課成了一種相對新鮮的課程類型,選修課究竟該如何教才能更加有效成了很多一線教師討論的重要話題。進行《現(xiàn)代散文選讀》教學策略研究之前,我們應該首先明確教學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多樣性與基礎性相結合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必修課程要突出課程的基礎性和均衡性?!薄斑x修課程也應該體現(xiàn)基礎性,但更應該致力于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fā)展?!狈街欠兑蔡岬竭^:“選修課主要體現(xiàn)多樣性和選擇性,為學生發(fā)展特長和個性創(chuàng)設學習條件和空間”。
多樣性既包括教學內容的多樣性,也包括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對于《現(xiàn)代散文選讀》來說,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應該指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的選文,還應該自主開發(fā)教材,適當?shù)匮a充一些現(xiàn)代散文來擴大學生的視野。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指的是教學的靈活性,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傳統(tǒng)課堂的“講授式”教學,還應該根據(jù)選修課的特點、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靈活多變地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甚至可以是戶外教學,或者是網(wǎng)絡教學等等。即便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也可以多樣化,例如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幫助學生集中課堂注意力、讓學生走上講臺做小老師以促使其深入理解文章等。
雖然選修課的教學要多樣化,但是這種多樣化也應該把握一個“度”,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畢竟是基礎性的,如果不能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一味地模仿大學選修課,則可能失掉了高中基礎教育的特征,因此在《現(xiàn)代散文選讀》的教學中也應該注重基礎性,必須堅持教學的多樣性與基礎性相結合的原則,《現(xiàn)代散文選讀》的教學才能有效、高效。
二、教師講解與學生領悟相結合
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過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睆倪@段話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應該在課堂上跟學生“搶戲”,更不應該在語文課堂上喋喋不休。這種“目中無人”“自我陶醉”的教學方式最終結果只能是“吃力不討好”,學生非但沒有在教師的“口水”中茁壯成長,反而因缺少獨立思考的空間而失去強烈的學習動機。特別是對待選修教材,教師更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要甘于并敢于“隱退”,做幕后英雄,將舞臺還給學生,給學生自我成長的機會。
要注重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下的自我領悟。所謂領悟,便是理解和感悟,它強調的是學生通過自我閱讀、自我思考,再借以別人的幫助而形成的知識、思想等的“內化”。只有這種學生自主形成的感悟才可能真正成為學生的收獲。例如學習《寒風吹徹》,對于類似的句子——“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我們幫不了誰”,如果教師不引導學生自我領悟,而非要結合自身經(jīng)歷把自認為精彩的、深刻的、獨到的見解講給學生聽,那么學生并不能真正與文本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種見解始終還是教師的,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文本,教師就一定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章,獨自領悟“別人看不見的雪”。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受深刻,才能真正體會文章的“美”,從而愛上散文,甚至愛上用散文的方式來表達。
三、自主探究跟合作學習相結合
自主探究的具體操作形式有很多。如果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可以把自主探究的時間放到課堂上,探究之后進行交流。如進行《春意掛上了樹梢》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這篇文章從題目上看很溫暖,但仔細閱讀作品,你覺得文章的內容是溫暖的嗎?如果不是,又是怎樣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問題提過之后,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答案,應該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假設知識點比較難理解,需要探討的內容比較深奧,必須借助大量的資料、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就可以要求學生課下探究,但不能無限期探究,而應該規(guī)定好探究的截止日期。在此期間,學生可以到圖書館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資料,寫出探究過程或學習報告等書面材料。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為特征,以小組學習為主要手段,使學生圍繞共同目標開展協(xié)作學習活動的教學方法。”這是目前深受學生歡迎的學習方式。學生在這種學習方式下不會害羞、不用保守、不怕失敗,有利于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散文選讀》教學中,也要運用這種學習方式,尤其是碰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更能體現(xiàn)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例如“人與物的對話”專題學完后,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古人說,狀物既要‘體物肖形’,更要‘傳神寫意’。查找相關資料,結合具體作品,討論一下狀物散文中形與神的關系?!边@種問題學生一個人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能解決,但是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自主探究的面很窄,學生的視野就會不開闊。如果小組合作學習,每個人查找?guī)讉€作品,幾個同學一起參與討論,作品的范圍大了,學生的見識多了,對問題的理解自然就會深刻得多。
以上教學原則在實際教學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彼此配合、相互融合,遵循“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宗旨,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開展《現(xiàn)代散文選讀》的教學活動,力爭讓該選修教材的教學價值最大化。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