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君
摘要:《中小學生課外學習與心理發(fā)展研究》一書在廣泛調研和專題研究的基礎上,介紹了當前中小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狀況,總結了課外學習活動促進中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作用;并在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基礎上,指出了當前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存在的問題,對當前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單一化、片面追求應試的課外補習和家教形式提出了警示,并進一步從多元視角探討了改善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狀況,促進中小學生校內學習、多元智力發(fā)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發(fā)展的對策。該書既是從理論層面對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現狀的總結報告,也是在全國大范圍的調研和細致的專題探討基礎上的實證研究成果;對于有效引導和評價中小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促進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等具有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小學生 課外學習 課外活動 心理發(fā)展
課外學習(校外學習)活動,即課堂學習之外的學習活動,是中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反映學生課外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中小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狀況一直是基礎教育和教育心理學的熱點問題,但至今未見一本論著系統(tǒng)地對中小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進行回顧,也未見有著作從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透徹地研究中小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狀況。
由于歷史和文化原因,我國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開展可謂歷經一波三折。尤其是1977年恢復高考之后,高考成為改變人生軌跡的重要渠道,家長“望子成龍”的愿望被不斷強化,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勢頭不斷增長;升學競爭愈演愈烈……課外學習活動的單一性、片面化,以及社會化、個性化、多元化的課外學習活動缺失,嚴重危害了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基于時代敏感性和強烈責任感,抱著對基礎教育發(fā)展和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關愛情懷,陳傳鋒教授繼2011年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中學生學習與生活狀況的現狀調研”和出版《當代中學生的學習生活與課業(yè)負擔》之后,其目光和思考進一步轉向了中小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一方面,陳傳鋒教授指導大學生以“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為題開展調研、并參加浙江省挑戰(zhàn)杯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學生的成果不僅被《浙江教育報》第2版(2013年5月20日)和《中國教育報》第7版(2013年5月21日)分別報道;而且榮獲浙江省“挑戰(zhàn)杯”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另一方面,陳傳鋒教授組織其研究團隊成功申報了又一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中小學生校外學習的多元發(fā)展及對策研究”,并積極開展全國調查和專題研究,發(fā)表了10多篇有關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系列論文,課題成果以“優(yōu)秀”等級通過結題鑒定,其成果公報被刊登在《教育科學研究》2017年第1期上?,F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本新作《中小學生課外學習與心理發(fā)展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2月)就是其在這一領域研究成果的結晶。
全書共分13章:第1章“緒論: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概述”闡述了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基本概念、介紹了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現實背景、以及黨和政府關于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方針政策,并闡明了課外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理論基礎。第2章“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現狀調查與問題思考”基于全國性大樣本的抽樣調查,考察了當前我國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一般狀況和存在問題,給讀者展現了當前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全貌。從第3章開始至第10章,通過多項專題研究,分別考察了中小學生的課外應試性學習活動,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課外科技性學習活動,課外閱讀,課外社團活動,課外生態(tài)環(huán)保學習活動,課外文體活動,以及中小學生的家務勞動;并分別闡述了這些課外學習活動對中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作用。第11章和第12章則分別專門闡述了課外(園外)學習活動與小學新生的學校適應、以及課外學習活動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實證調查和理論思考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當前中小學生不同類型的課外學習活動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促進學生課外學習活動多元發(fā)展的對策。最后,作者在第13章對中、外學生課外學習活動、尤其是中國與瑞典和美國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進行了比較研究,分析了國外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特點及其對我國中小學生開展課外學習活動的啟示。綜覽全書,該書主題突出,觀點鮮明,素材豐富,數據厚實,論證有力,對策得當。具體而言:該書突出了一個明確的主題,那就是“中小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及其多元發(fā)展”,全書13章都是圍繞這一主題而展開的。
闡述了一個鮮明的觀點,那就是“課外學習活動是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促進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因而需要高度重視并設法促進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多元發(fā)展”,全書的每一章都從某個方面或不同側面闡述了這一觀點。
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厚實的數據:作者在該書的第一章系統(tǒng)地介紹了有關課外學習活動的歷史發(fā)展和現實問題、研究文獻和方針政策;其它每一章的第一節(jié)則圍繞中小學生不同類型的課外學習活動、從不同側面對歷史文獻和現實問題進行了疏理,可謂素材豐富;同時,作者及其研究團隊在全國范圍進行抽樣、并在研究者屬地進一步抽樣,開展了廣泛的現狀調研和深入的專題研究;現狀調查在全國抽樣涉及華東、華北、華南和西部地區(qū)60余所中小學校共15000余名中小學生;專題研究則在研究者屬地抽樣,每一種課外學習活動類型的專題研究均抽樣3~6所學校、約1000名左右的學生;可謂數據厚實。
作者以理論研究為基礎,以實證研究為主體,建構了一條深刻的“理論思考——可靠的實證研究——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卓有成效的教育建議”的研究路徑。作者首先在第一章界定了關于課外學習活動的概念,緊接著介紹了課外學習活動可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包括盧梭的自然教育觀、列昂節(jié)夫的活動理論、杜威的活動課程理論、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當代的素質教育理論;然后根據第二章基于全國抽樣的調查結果和其它各章基于專題研究的結果(包括最后一章的中外比較研究結果),作者認為,要從社會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性、人的多元性等方面探討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多元發(fā)展,并從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促進中小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個性化發(fā)展和多元智力發(fā)展等視角,提出正確引導和科學指導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對策與建議。
總之,該書理論研究深入,研究方法科學,研究結論可靠,內容豐富翔實,對策建議可行,語言生動流暢,深入細致地揭示了當前我國中小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現狀與問題,對當前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單一化、片面追求應試的課外補習和家教形式提出了警示,同時從多元視角深刻闡述了課外學習活動對中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作用,并提出了促進我國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多元發(fā)展的對策,是我國研究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一部力作。在理論上,對于豐富和拓展發(fā)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有關社會化理論、個性化理論和多元智力發(fā)展理論等,該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有效引導和評價中小學生的課外學習、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等,該書亦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在實踐上,該書對中小學師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促進學生的校內學習、社會化、個性化和多元智力發(fā)展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探索中小學教育改革、推動素質教育發(fā)展和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等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