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端
各抒己見
飽蘸濃墨的筆在素紙上走走停停,便有了濃淡深淺、意味深長的水墨佳作;滿懷情愫的詩人在山水間走走停停,便有了細(xì)膩雋永、才情滿溢的不朽詩篇;時間在天地之中走走停停,便有了日月行天、江河經(jīng)地,孕育出世間萬物,生生不息。
走,是奮起,是拼搏,是孜孜不倦的努力。停,是留心、是休憩,是受阻之后的反思。走與停恰如一片葉子的兩面一般不可割裂,人若一味橫沖直撞,便避免不了遍體鱗傷、迷失方向;人若只是故步自封,便不免會躊躇不決、心灰意冷。夸父用盡一生追逐光明卻最終殞身旸谷,只因為缺少冷靜的思考;守株待兔的人生怕離開木樁會錯失“良機(jī)”,苦守木樁做著不勞而獲的白日夢,到頭來一無所得,只因為沒有主動出擊。
一味地“走”是流于表層的浮躁莽撞。人要想走得遠(yuǎn),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有反躬自問、觀時蓄力的智慧。一味地“停”是固滯不前的怯懦懶惰。人要想走出困境,需要的是壯士斷腕、奮蹄揚(yáng)鞭的勇氣。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一行一止,方有前路。
蘇軾的一生起伏錯落,他曾“走”上了朝廷,廟堂登高、出入宮闕,也曾“停”在了黃州,無人問津、流落天涯。他走出了半生的輝煌煊赫,也停下來悉察民心,體味山水風(fēng)物,把自己活成了千年來人們每每談及都會敬仰的風(fēng)流人物。如果蘇軾一生只有向功名巔峰的攀登,恐怕只會帶著滿腹才華陷入污泥深淖;如果他僅僅只是隅居天涯,與孤山獨(dú)水為伴又何來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高闊的胸懷眼界?
反觀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程,猶如從漫漫長夜走向未知黎明的一場馬拉松。人類從未放棄向前進(jìn)發(fā),一次次革命譜寫出生產(chǎn)力躍升的神話,一次次的災(zāi)難、戰(zhàn)爭也阻撓著人類跋涉的腳步,可我們沒有選擇哀號著停滯倒退,而是在深刻地反省后,又整裝出發(fā)。
“終點之后的慢跑并非止步不前,因為活著便不能如此?!弊吲c停相生相連、相輔相成,走走停停間,人生是那樣錯落有致,異彩紛呈。
人生何處不揚(yáng)蹄,人生何處不留連?走走停停間,我們遇見生命中最好的風(fēng)景。
【作者系湖北省武漢市華中師范大學(xué)第一附屬中學(xué)高三(1)班學(xué)生,指導(dǎo)教師:袁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