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爾得
核心提示:私人美術館的興起,在展現(xiàn)藏家品位和審美的同時,也成為公立美術館的重要補充。
上海市徐匯區(qū)緊鄰黃浦江的龍騰大道,正迅速成為一條美術館、博物館、畫廊等密集扎堆的文化大道,而這條大道似乎肩負了這座城市在文化方面蓬勃向上的夢想:要與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藝術區(qū)、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博物館區(qū)等相比肩。
私人美術館正在成為這項使命的承擔者。過去兩三年來,相繼成立在徐匯區(qū)濱江大道的私人美術館,以龍美術館和余德耀美術館為例,都在將世界最好且最具代表性的現(xiàn)當代藝術帶到中國。
從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賈科梅蒂回顧展,到《安迪·沃霍爾:影子》中國首展;從世界知名當代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中國首展,到以空間和光線為創(chuàng)作素材的當代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的回顧展;從蘭登國際的《雨屋》,到著名美國布魯克林藝術家KAWS……這些展覽,不僅滿足了公眾對藝術的渴望,升級了文化消費的檔次,更用實際行動,將上海打造成承載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的窗口。
自2010年以來,私人美術館在中國的發(fā)展呈蓬勃壯大之勢。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聯(lián)合收藏研究機構Larry's List,對全球166家私人美術館調查后發(fā)現(xiàn),在全球十大私人美術館所處的國家中,中國以26個私人美術館的數(shù)量排在第四。其中,中國有超過二分之一的私人美術館是在近五年內創(chuàng)辦的,而在全球范圍內,這個數(shù)字是五分之一。這表示,私人美術館正在掀起一股世界范圍的浪潮,而中國是這股浪潮中最強勁的攪動者之一。
無論是上海的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還是北京的M Woods美術館、紅磚美術館,抑或是南京的四方美術館、廣東的53美術館等,這些紛紛成立于近年的私人美術館,顯示了超級富豪們完成財富積累的同時,正紛紛進入文化領域。
雖然在國際上,由貴族、企業(yè)家、富豪們等建立私人美術館的歷史由來已久,但在當前,這仍然是一波備受矚目的世界趨勢。當前的特色在于,私人美術館從實力到藏品到建筑,都越來越巨大。無論是從法國到美國,從迪拜到墨西哥,或是從中國到俄羅斯,私人美術館都顯示著創(chuàng)立者的雄厚資本。
2015年9月,由億萬富翁兼慈善家埃利·布羅德夫婦出資1.4億美元建造的布羅德美術館,在美國洛杉磯市對外開放,這座私人美術館集中了布羅德夫婦近40年約2000件關于戰(zhàn)后和當代藝術品的收藏。而俄羅斯石油大亨之女達莎·祖科娃創(chuàng)辦的車庫美術館,不僅展示了她令人瞠目結舌的收藏,還在于她要建立一個在俄羅斯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好的現(xiàn)當代藝術品美術館的雄心。
中國的龍美術館頻頻在國際拍賣會上豪奪大標,贏得了廣泛的關注。龍美術館的創(chuàng)辦者,是收藏家劉益謙王薇夫婦。他們在2015年11月,以1.704億美元競得意大利藝術家阿梅代奧·莫迪里安尼的油畫《側臥的裸女》,這個價格是藝術品拍賣史上的第二高價。而余德耀美術館,則以在2016年舉辦了20世紀重要藝術家之一的賈科梅蒂的大型回顧展而享譽海內外。
中國私人美術館,正在獲得世界藝術圈的關注。近幾年,因國家對文化產(chǎn)業(yè)的扶持政策,不僅美術館在文化用地上享有優(yōu)惠政策,而且還伴隨一系列扶持獎勵政策,這讓有實力的大藏家們紛紛建立私人美術館。
私人美術館的興起,在展現(xiàn)藏家的品位和審美的同時,也成為公立美術館的重要補充。而且,因其私人屬性,它在申報、審批項目等方面更為靈活,這也得以讓一些國際重量級當代藝術家的大展,能更有效率地進入中國。
私人美術館如何營運,是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據(jù)調查,在全球范圍內,44%私人美術館的年運營費用在35萬美元以下。但在中國,90%的私人美術館需要35萬美元以上,而龍美術館這樣的私人美術館,年運營費更是超過500萬美元。因此,門票、藝術衍生品的售賣、場地出租、美術館衍生服務等項目的營收只是杯水車薪,目前的局面是私人美術館只能依據(jù)經(jīng)營者自己口袋的深淺來維持。
在西方國家,因為有著成熟的扶持制度,私人美術館可以持續(xù)經(jīng)營。如基金會運作私人美術館、捐獻美術館充抵稅收或者遺產(chǎn)稅等制度都已成熟完善,但這些做法目前在中國還未成型。所以,中國的私人美術館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還需要努力探求一條能夠永續(xù)發(fā)展的生存之路。(支點雜志2017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