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
《經(jīng)濟》記者初見耿瑩是在她的家中,78歲的年紀并沒有給人以服老之感。滿屋的書籍體現(xiàn)出她是一位愛讀書的人,傳統(tǒng)文化、量子力學等她都有涉及。她為人很低調(diào)、謙和,有一種實干家的勁兒。在相熟的人口中,她是值得信賴的“耿大姐”,在蘭州大學學生的眼中,她是和藹可親的“耿奶奶”。耿瑩笑著說:“我自己就是一位沒讀過什么書的老太太?!?/p>
談非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耿瑩創(chuàng)辦中國華夏文化遺產(chǎn)基金會有10年的時間,她告訴《經(jīng)濟》記者,當初歷經(jīng)萬難創(chuàng)辦基金會,就希望它能像“小燈泡”一樣,24小時亮著。“無論什么時候,只要孩子們玩累了,想回家了,想回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基金會都能幫助他們照亮回家的路。”
10年前,耿瑩就提出以蘭州大學為中心,鼓勵大學生重走絲綢之路。“多則3個孩子,少則兩個孩子,利用暑假時間,從甘肅省境內(nèi)開始走?!边@樣堅持了10年,每年耿瑩都會收到這些大學生給她寫的信,“信中的文字表達出孩子們的歡呼雀躍,感覺絲綢之路就在腳下?!苯衲?,他們要走出國門,去絲綢之路上的哈薩克斯坦,“我心里無比欣慰,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一點點擴大領域?!?/p>
耿瑩表示,每年基金會都會資助一些去考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學生?!斑@些學生沒讓我失望,每年回來都會給我很厚的一摞調(diào)研報告,包括每一分錢花在哪兒,給了誰,有怎樣的收獲。”
試想一下,每個做非遺的人都能沉下心來,深挖下去,那將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當記者問及如何讓文化遺產(chǎn)“活”起來時,耿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活”起來應該就像星星之火,這些小火苗被吹到哪里,哪里就能燃起來,由點及面,最終形成燎原之勢?!拔蚁脒@是最好的辦法?!?/p>
耿瑩提醒說,我國非遺現(xiàn)在處在的發(fā)展階段是,很多傳承人自己家的孩子都不愿學習,還談什么傳承?!俺?、傳是現(xiàn)在的重點,沒有承,何來傳?”
社會上介入非遺的組織機構(gòu)也很多,耿瑩建議,要對非遺有深刻的認識,要給非遺立規(guī)矩,講承傳。
所謂立規(guī)矩,就是樹立一條紅線,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增減。出臺相應法律,讓民間組織、社會人士知道到底該做什么,如何做。像即將消失的技藝或者傳承人,重點是要搶救。對于有技藝但沒市場的非遺產(chǎn)品,要告訴他們怎么做,怎么找到目標群體。比如,解決虎頭鞋怎么縫,縫了之后給誰穿的問題。對于不愿傳承的傳承人,要做工作,講大義。
談文化:要有家國情懷
耿瑩是一個喜歡把復雜事情簡單化的人,在她看來,“文化就是生活,是人類創(chuàng)造生活的總和。”
以文字來說,西方的語言是語音文字,東方的語言是語義文字,每個漢字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國”“家”這兩個漢字,小孩們都知道,在家要盡孝,對國要盡忠。對干部來說,當了官了,其背后就有更深一層的責任和使命?!耙龅较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惫撜f,這是其背后的專屬故事。而Country,僅僅是一個單詞,背后沒有任何意思。
那時候坐板凳,現(xiàn)在坐沙發(fā),用筷子吃飯、喝茶等都是文化。
現(xiàn)在有個比較火的詞叫“文化自信”。何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從哪兒來?“對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不知道,還談什么文化自信?!惫摫硎荆袊奈幕孕艁碜运淖鶎毶?。
第一,是文化這座寶山,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從始祖伏羲開始,定了中國的天根道魂。用他們的智慧把人類帶進了中原,進入了農(nóng)耕文明。這才讓現(xiàn)在的人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去搶,能用從地上長出的植物來保證基本的生存。
第二,是黃帝這座寶山,其給了人們一個祖根,“我們是炎黃子孫?!秉S帝繼承了伏羲祖師的天根道魂,表示人們離不開自然。自然賦予人們很多需要的東西,同樣,人們也給了自然一個很好的生長之地。
第三,是秦始皇這座寶山,這是帝國根。他把我國的疆域從黃河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制定了什么是國土,什么是疆土,并且統(tǒng)一了疆土,統(tǒng)一了文字,統(tǒng)一了度量衡。
第四,是毛澤東這座寶山,他給了我們世界根,世界魂,“中國人民終于站起來了,可以挺立在世界疆土上。”
現(xiàn)在國家的發(fā)展可以用“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來描述,耿瑩強調(diào)說,“文化要有家國情懷,從國家歷史層面來弄清楚文化的來龍去脈。”
談金融:要有良心
非遺熱,吸引了很多社會資本進入。記者問及耿瑩的想法時,耿瑩說她不懂什么金融,但是從文化角度來看,卻可以分析出一二。
就拿“秤”字來說,其背后的含義很深遠,“它維系了幾千年華夏人的信譽?!睆某拥脑O計來看,一斤是十六兩,秤桿上的星星有16顆,其中7顆是北斗,6顆是南斗,還有3顆是福祿壽星。秤盤上盛的是對方需要的物資,另一方是秤錘,是倒著的心,代表著賣家的良心。
為什么是倒著的心呢?“心到了,就問心無愧了。”耿瑩解釋說,如果賣家少給買家一兩,就把福給劫走了,賣家自己心里雖然樂,但心里不慚愧嗎?晚上睡得著覺嗎?同樣,二兩三兩劫走的分別是祿和壽?!耙欢ㄒ牡?,一生才坦坦蕩蕩。”
對于金融或資本界人士,“要少往錢眼里鉆,看看這改革開放30年,丟了些什么?!闭f到這,耿瑩有些激動地說,“文化全都丟了?!卞X可以買到一家醫(yī)院,能買到很多醫(yī)生,但能買到健康嗎?“特別是非遺與金融的結(jié)合,更要注意?!?/p>
都說國外的文化保留得好,日本天皇是怎么做的呢,他每年給25個傳承人補助,讓他們堅持做和服、人偶,使其一直傳到現(xiàn)在?!斑@些好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借鑒。”耿瑩說,就像當年給農(nóng)民找出路一樣,政府搭橋。非遺里面的資金池可以來自社會,可以來自政府。“一年給一點,讓非遺傳承人感覺有了靠山,有了動力,慢慢也就發(fā)展起來了?!?/p>
做金融的人有個特點就是想賺快錢,這在非遺領域是行不通的。“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p>
當記者問及是否可以搭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運營平臺,耿瑩表示,“這是個好事,你們研究院要從尋根華夏的角度來深挖,不管做得多深多遠,要一點點往下做,加上媒體的優(yōu)勢,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話語權(quán),引導全國對非遺的認識?!?/p>
“非遺+文化+金融”三者融合時,要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耿瑩建議,既要考慮傳承人的想法,也要做到傳承有序,引導人們從自覺到自由的轉(zhuǎn)變,用自己的星星之火來喚醒人們對非遺的保護和承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