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苑薇
六年的時光一晃而過,如箭一般。每一天我們都有不同的心情,把它記錄下來,就是一本青春紀念冊。
一年級時,我們只是小小的孩子,等待著日子一天天消逝;
二年級時,我們開始認識對方;
三年級時,我們已經(jīng)成為朋友;
四年級時,我們似乎已感受到學習的壓力;
五年級時,我們好像開始嘗到了分別的滋味;
六年級時,我們開始寫下留言,說再見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離不開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了。
我們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像幻燈片一樣,一張一張在腦海里掠過。想要抓住這美好的回憶時,卻發(fā)現(xiàn)早已抓不住了,它從指間悄悄溜走,也漸漸地消失在了記憶中……我們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離別,真正地感受到了心痛……
我的眼眶已經(jīng)濕潤了,這是我寫過的最傷感的作文。昨天還在寫著班級里那些歡樂趣事,今天卻已談到了分離。我不想分離,更不敢分離。我不知道離開這個大家庭、離開這溫暖的懷抱后,我們將會如何?我們再也沒有照顧我們的媽媽——老師,我們再沒有可以一起吵吵架、斗斗嘴的好兄弟、好姐妹了……這一切的一切,都將改變。
我們送一顆真誠的心作紀念吧,把我們真誠的心也留給回憶吧。不管以后怎樣改變,這世界怎樣改變,我們都會勇往直前,永不退縮。還記得我們的約定嗎——我們永遠在一起!
以紀念冊的形式為喻,引出下文六年的成長時光和特點,新穎別致。需要注意的是,小學時六歲到十二歲這段時間還不是“青春”,用“青春紀念冊”不太妥當。
此處頗有羅大佑《童年》那首歌的味道,質(zhì)樸又飽含情感。
“開始認識對方”“已經(jīng)成為朋友”,這樣的概括似乎不具有特點和代表性,可以選擇更讓人印象深刻的事件來寫。
以離不開大家庭寫不舍之情,角度尚可。
以幻燈片比喻回憶,巧妙貼切。
以最傷感的作文寫離別之情,有情景點化效果。
小學畢業(yè)不代表步入社會,進入初中,還會有新的老師、同學。若改為“有了新的老師、同學,依然對小學的老師、同學懷念不已”,內(nèi)容會更合理,感情上會更貼切。
化用歌詞,巧妙貼切。
短文以紀念冊形式紀念六年小學時光,形式新穎。全文語言流暢優(yōu)美,情感細膩飽滿,個別句子的比喻極富文學感染力,可見作者十分具有才情和文學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