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翠秀
【摘要】目的 觀察超聲與磁共振聯(lián)合評價急性腦梗死頸動脈狹窄病變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疑為急性腦梗死頸動脈狹窄病變患者64例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超聲、MRA及DSA檢查,并將其檢查結果設為研究組、聯(lián)合組及對照組,觀察各組對頸動脈血管分級診斷情況。結果 研究組診斷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90.63%、93.75%、90.63%,Kappa=0.65;聯(lián)合組診斷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93.75%%、93.75%、90.63%,Kappa=0.84。結論 超聲與MRI聯(lián)合診斷與DSA一致性更佳,但其尚不可完全將DSA取代。
【關鍵詞】超聲;磁共振;頸動脈狹窄病變;急性腦梗死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7.0.02
頸動脈狹窄為引發(fā)缺血性腦卒中主要的原因之一,相關報道顯示[1],將近30%缺血性腦卒中為頸動脈狹窄病變進行性發(fā)展結果。本文就選定的64例首次出現(xiàn)急性腦梗死患者予超聲、聯(lián)合磁共振(MRA),且與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對比,旨在探討超聲聯(lián)合MRA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疑為急性腦梗死頸動脈狹窄病變患者64例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例,女10例,年齡41~77歲,平均(64.25±3.76)歲,將其檢查結果設為研究組、聯(lián)合組及對照組,均經(jīng)頭顱CT檢查排除腦出血,且經(jīng)MRI證實;排除心房顫動、心律失常而引發(fā)的心源性腦梗死,癌癥患者,腎、心、肝功能衰竭者。
1.2 方 法
所有受檢者均行超聲、MRA及DSA檢查;超聲:選用ALOKA公司生產的SSD35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設置探頭頻率為10MHz左右,探查頸內動脈(ICA)與頸總動脈(CCA)和,并對ICA狹窄段、CCA遠段及ICA遠段。MRA:選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SignaBH-5T核磁共振儀,予3個序列掃描ICA、CCA,參數(shù)為:TE=7 ms,TR=45 ms,翻轉角25o,并對ICA、CCA顱外段狹窄部位管徑及程度進行測量。DSA:選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Innova3100-IQ數(shù)字減影機,予改良Seldinger技術穿刺股動脈,并對ICA、CCA顱外段狹窄部位管徑及程度進行測量
1.3 診斷標準[2]
根據(jù)ECSG血管狹窄相關診斷標準,0級為正常;Ⅰ級為狹窄低于50%;Ⅱ級為狹窄介于50%~90%;Ⅲ級介于91%~99%;Ⅳ級為完全閉塞。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的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研究組對256條頸動脈診斷情況
研究組診斷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90.63%、93.75%、90.63%。頸動脈狹窄分級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閉塞分別為96.88%、96.88%、100.00%;重度狹窄分別為96.88%、100.00%、34.38%;中度狹窄分別為90.63%、96.88%、59.38%,輕度狹窄分別為81.25%、90.63%、59.38%;正常分別為90.61%、84.38%、93.75%。經(jīng)Kappa分析,K=0.65。
2.2 聯(lián)合組與對照組對256條頸動脈診斷情況
聯(lián)合組診斷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93.75%%、93.75%、90.63%;頸動脈狹窄分級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閉塞分別為99.35%、99.26%、100.00%;重度狹窄分別為99.62%、100.00%、50.00%;中度狹窄分別為93.75%、96.88%、90.61%,輕度狹窄分別為93.75%、96.88%、71.88%;正常分別為96.88%、90.61%、100.00%。經(jīng)Kappa分析,K=0.84。
3 討 論
本研究選定的64例疑為急性腦梗死頸動脈狹窄病變患者分別行超聲、聯(lián)合MRI及DSA診斷結果予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診斷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90.63%、93.75%、90.63%,Kappa=0.65,提示超聲診斷頸動脈狹窄與DSA一致性較高。超聲檢查能夠通過對血流速度與血管內徑進行測量,進而有效評估血管狹窄的程度,且可清晰顯示出斑塊形態(tài)、部位、內部回聲及大小[3]。MRA與DSA難以直接獲取斑塊具體信息,且僅可通過頸動脈的血流信號缺損情況予以判斷,同時難以正確識別斑塊潰瘍情況。雖然超聲檢查診斷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均較高,且與DSA一致性較高,但其同樣存在不足之處,且測量存在一定誤差,如于58處輕度狹窄病變中18處診斷成正常、6處診斷成中度狹窄;且于34處中度狹窄病變中12處診斷成輕度狹窄。這可能是與下列因素相關: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出現(xiàn)彩色充盈不足或外溢,導致判斷狹窄程度出現(xiàn)誤差;因近場分辨率下降,致使近場斑塊易出現(xiàn)漏診現(xiàn)象,或者硬斑后方聲影導致斑塊邊界模糊不清,最終造成測量誤差;操作者診斷經(jīng)驗及水平缺乏[4-5]。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診斷準確性、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93.75%%、93.75%、90.63%,且Kappa=0.84,提示超聲與DSA診斷狹窄率<50%者可不予以DSA檢查。研究受多因素影響,未就MRA對急性腦梗死頸動脈狹窄病變診斷價值作詳盡分析,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超聲與MRA聯(lián)合診斷急性腦梗死頸動脈狹窄病變時,其特異性、準確性及敏感性均較高,可用于臨床篩選可疑顱外段頸動脈閉塞或狹窄患者,但其不可完全取代DSA。
參考文獻
[1] 趙 亮,馮佩明,胡亞軍,等.螺旋CT血管造影和頸部血管超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動脈系統(tǒng)評價[J].重慶醫(yī)學,2014,43(13):1628-1630.
[2] 曾 宇,楊松林,粱文生,等.中青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頸動脈病變的特征分析[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
21(02):84-87.
[3] 張阿萌,邊 媛,楊金君.螺旋CT血管造影和頸部血管超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系統(tǒng)的檢查價值[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6,11(01):74-75.
[4] 呂 康,劉 斌,劉玉玲,等.CT血管成像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顱外段病變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醫(yī)藥,2014,9(09):1306-1307.
[5] 朱賢勝,高云華,王莎莎,等.超聲造影對急性腦梗死與腦循環(huán)時間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3,29(03):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