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玉潔
《千年不衰的漢字》是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四單元“我們是炎黃子孫”中的第12課《我們?yōu)樽嫦榷湴痢返囊徽n時內(nèi)容,是品德與社會教材中偏向歷史知識的一課,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感受祖先創(chuàng)造文字的高度智慧;尋找漢字的特點,體會其獨特魅力,激發(fā)學生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筆者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本節(jié)課的教學。
【課前觀看漢字宣傳片】
同學們,視頻看完了,有什么想說的?
待會兒呀,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千年不衰的漢字”。
【準備上課】
漢字每天都在使用,但很多學生都感覺不到漢字的珍貴,學生對學習這一課的內(nèi)容是缺乏興趣的,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把漢字歷史和學生生活、學生心理等其他學科的內(nèi)容相關(guān)聯(lián),就能消除學生的漠然情緒,使他們帶著一種親切、愉快的心情進入學習。所以在上課前談話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觀看一段視頻,鋪墊情感讓心靜下來,通過交流觀看感受來拋出我們今天研究的話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追溯漢字之“源”
1.同學們,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隧道,走進幾千年前的遠古時期。(出示部落圖)先民們狩獵為生、刀耕火種,當時的人們怎樣記錄事情呢?
結(jié)繩:是呀,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結(jié)繩記事了,在古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贝笫虑榇騻€大結(jié),小事情打個小結(jié),我們的祖先可真聰明,你知道祖先還用什么方法來記錄事情嗎?
【刻畫、收集木棒、擺石子記事……】
2.課前老師已經(jīng)請三位同學體驗了一下古代記事方式,有請他們。瞧,這是他們的體驗作品,猜猜他們記錄了什么事?(生猜)
他們猜對了嗎?請你們(體驗者)大聲說說你們所記錄的事情(三位同學依次說)。
3.同學們,通過剛才的猜測,你覺得祖先們這樣的記事方式怎么樣?他們當時能想到這些方式已經(jīng)是非常了不起了,但正如你們所說,他們也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開始想辦法解決,漢字也就逐步產(chǎn)生了。
上課一開始我創(chuàng)設了“穿越時光隧道,走進幾千年前的遠古時期,先民們狩獵為生、刀耕火種,當時的人們怎樣記錄事情呢”這樣的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由于課堂只有30分鐘,但沒有活動沒有參與孩子對古人記事方式就沒有一個直觀了解。所以就設計了三人動手模擬體驗,全班猜測記錄事情這樣一個點面結(jié)合的方式來活動。我們說歷史它沒有純粹的歷史,歷史是附著在文化的一些表現(xiàn)形式當中,比如說故事、作品等等,那么這節(jié)課就是通過這樣一些表現(xiàn)形式讓孩子來認識歷史。在情感領域要有三個意識,首先是敬畏感,也就是通過認識漢字歷史產(chǎn)生一種對我國古代人民創(chuàng)造這種文化的一種敬畏。
二、了解漢字之“變”
過渡:由古文字發(fā)展到今天的漢字,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其中出現(xiàn)了哪些字體?(說一擺一)
1.這些字體是有一定的演變順序的,讓我們打開課本,默讀課本P94,找找答案。
2.點名排序。(生排序)
3.距今為止我們知道的最早的成熟的漢字是甲骨文,誰來介紹一下甲骨文。(生答)
我們正是通過這些甲骨文來了解遠古時期發(fā)生的事情,所以甲骨文是非常珍貴的文物。
4.看,這就是一個甲骨文,猜猜什么字?(逐一點擊課件猜字)
5.讓我們跟隨一段視頻,看看其他字是怎么演變的。(播放視頻)
6.同學們,透過這些字的變化過程,你發(fā)現(xiàn)漢字的演變有什么規(guī)律?
【相機板書:由繁到簡,逐漸規(guī)范】
7.老師邊板畫邊小結(jié):漢字的演變過程,是一部歷史,一部體現(xiàn)中華五千年文明、智慧、發(fā)展的歷史。
三、尋找漢字之“韻”
1.過渡:其實,世界上有四大古老文字,這三種(師點說)逐漸消失了,而咱們中國的漢字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探究。
2.同學們,漢字特點匯報會現(xiàn)在開始——(小組代表依次匯報,后者匯報不同點或補充說具體)
預設:特點①悠久特點②表意特點③優(yōu)美(相機補充)
漢字確實是一門美的藝術(shù),看(課件出示)同一個“春”字不同的書法家筆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姿態(tài)(學生欣賞)??矗@個春字給老師渾厚大氣的感覺,哪一個字又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呢?(生答)
是呀,書法家把個人的理解和情懷融入到作品里,讓書法成了一門藝術(shù),讓漢字有了靈魂。
特點④動聽(相機穿插一段朗誦)
特點⑤簡潔
……
【相機板書:悠久、表意、優(yōu)美、動聽……】
3.同學們,通過剛剛的小組合作我們發(fā)現(xiàn)漢字的特點可真多,難怪它具有無窮的魅力,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
四、感悟漢字之“情”
1.同學們,看,這是什么?這是秦朝的錢幣,這是半兩錢,知道上面“半兩”這兩個字出自誰嗎?誰來介紹一下李斯?(點名讀)
2.李斯的努力促使文字得以統(tǒng)一,其實還有很多像他這樣情系漢字、不懈努力的人,(出示一組漢字工作者圖片,師邊點擊邊介紹):
許慎,《說文解字》的編著者,后人尊稱他為“字圣”;
王懿榮,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者和研究者;
魏建功,主持編纂《新華字典》《新華字典》是世界上發(fā)行量最大的工具書;
王選,使古老的漢字在信息化時代煥發(fā)除了新的活力和青春……
正是千千萬萬像李斯一樣為漢字作出貢獻的中國人,我們的漢字才能得以千年而不衰。
3.如今,漢字已經(jīng)走向了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漢字說漢語,看——(播放視頻)
歷史是面鏡子,哲學家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現(xiàn)代史?!彼栽谡n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感悟漢字之情”這樣一個教學板塊,聚焦到漢字背后的人,千千萬萬的人情系漢字,不懈努力,漢字才得以千年而不衰,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漢字走向世界的視頻,就讓學生感受到時代發(fā)展的脈搏,看到漢字所行走的軌跡,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古人對漢字的熱愛讓漢字傳用至今,讓學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一種責任感。
五、小結(jié)
漢字成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凝聚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能讓不同民族不同方言的人心領神會、心意相通,我們應該把它根植于心,不斷傳承,因為它是我們中華文明的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