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玉
兒時,一直有玩風箏這種游戲,可以說玩風箏伴隨著我的成長。每年,放風箏的季節(jié)一到,我便四處找來竹子、舊報紙、舊課本、剪刀、糨糊,跟大哥哥大姐姐們學著扎風箏,削篾、扎型、繪圖、剪紙、裱糊,一番忙碌后,帶兩條長尾巴的燕子風箏就做好了。接著找來堅硬的樹丫,自制線軸,主丫作握柄,削留兩或三條枝丫,截成適當長度,簡易線軸便完成了。再用平日省下來的錢到百貨商店買回風箏線,一圈一圈繞在自制的線軸里,線的另一頭接駁到做好的風箏上。這樣,風箏才大功告成。
趁著好天氣,手舉風箏,興奮地沖出家門,讓風箏野外亮相,接受陽光與微風的洗禮,收獲玩伴們那些羨慕的目光。那時,屋前屋后、塘邊河灘、山坡草地、操場地堂,無不是我們放風箏的場地。
今年秋天,我從燕都來到端州小住。一天清晨,突來興致,徒步到星湖邊散心。這一散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市中心牌坊公園蔚藍的天空上,居然翱翔著幾只風箏。
我隨著風箏找到了一大片開闊可放飛風箏的草坪。
草坪以星湖為背景,環(huán)湖而設的綠道邊是湖堤,湖堤上楊柳依依。楊柳樹邊,平湖如鏡,碧波蕩漾。微風吹過,柳枝婀娜點水。不遠處,星湖一山一湖相映成趣,美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
那天,草坪上聚滿了放風箏和看風箏的人。秋風忽有忽無,忽大忽小,似乎讓玩風箏的人更有雅興。草坪中央,有幾位長者,放風箏技藝超強,在眾人還未放飛成功時,他們的風箏已徐徐騰空。優(yōu)哉游哉的風箏下,掛著一長串彩色的小宮燈,如長蛇飛舞,栩栩如生。他們時放時收,松緊自如,風箏一高一低,一左一右,動靜皆美。
不一會,風又起了,草坪上放風箏的人迅速自由形成雙人組合,擺開放飛的架勢。站在前面的人手牽引線,后面的人擎著風箏,迎著風在這片綠草茵茵的曠野上慢慢地奔跑起來,等待最佳風力來臨。終于,趁大風起時,他們順著風勢徐徐放飛。風箏慢慢地飛了起來,并漸飛漸高,最后穩(wěn)穩(wěn)當當?shù)仫w了上天。
這時,山湖是景,樹也成景,隨風飄蕩的風箏是景,放風箏的人也成景,動動靜靜,星湖越發(fā)美麗了,大自然變得更生動、更和諧了。
記不清多少次去尋覓一塊放飛風箏的地方,記不清多少次都失望而歸。如今,肇慶牌坊公園里的草坪,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我得趕緊回家把閑置了好幾年的風箏帶來這里放飛,讓它好好地看看星巖的奇山峻石,看看星湖的粼粼波光,看看……誰敢預料,五年、十年或幾十年以后,星湖邊的這片草坪,會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星湖邊的這片草坪上,等待風,等待風箏的時光,也是美的。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