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可智
釣,為魚
宋代呂蒙正有垂釣詩:“入灘風急浪花飛,手把魚竿傍釣磯。自是鉤頭香餌別,此心終待得魚歸?!贬灒瑸轸~。當浮漂輕輕點動,揚竿時從竿尖傳遞上來的那股力量,是釣魚人夢魂縈繞的,讓人在不知不覺的愉悅之中得到身心的錘煉。經(jīng)過苦苦的守候,一條魚兒終于上鉤,寂靜的世界瞬間被打破,水中,岸上,一場人魚大戰(zhàn)正酣。小鉤可釣大魚,線細不斷,竿彎不斷,體現(xiàn)了大與小、鋼與柔、張與弛的辯證。
釣魚,重在釣的感覺,先是久久地等候與期盼,眼睛眨也不眨地盯住浮子,動了一下,心也跟著動了,這種感覺莫名其妙,大腦會做出閃電般的反應和判斷,是不是魚兒咬食了?是啥魚呢?是等一等提竿還是現(xiàn)在提竿?萬一提早了中魚嗎?要是提晚了魚餌被魚吃了咋辦?就在千思萬想之間,那浮漂又動了,隨著竿線一個美麗的弧線,手里是沉甸甸的,魚上鉤了!全身心的注意力都在那水里的魚上,不管大小,總是有收獲,魚兒在水里掙扎,手緊握魚竿,慢慢收攏,耗魚的力氣,然后,喜滋滋地收入網(wǎng)中。
釣,不為魚,在心
唐代詩人崔道融有詩:“閑釣江魚不釣名,瓦甌斟酒暮山青。醉頭倒向蘆花里,卻笑無端犯客星?!边@個崔道融,不釣名,不釣利,只為一邊喝酒,只為閑釣而已。
釣魚獲與不獲全然是身外的。釣山釣水是一種淡薄寧靜、超然物外的意境。置于大自然之中,獨自品味一份靜謐,一種舒暢,一縷淡然,自會品悟出山海之間的怡情所在;垂釣是奔向大自然的運動,回歸自然、投入藍天大海青山碧水懷抱中,呼吸湖面的新鮮空氣,抖落都市生活中喧噪煩惱,此時此刻,人已忘我,心如空靈,整個人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當中,一切世俗的煩惱和工作的壓力也都忘掉,享受著這段美好的時光!
試想,勞累了一個星期,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中,面對的是一汪碧水,一根柔絲,看岸邊綠樹紅花,望空中鳥雀盤旋,觀湖中碧波蕩漾,靜聽鳥鳴,撫摸湖韻,擁抱自然,領略和諧,在大自然的氧吧中,放松陶醉,無憂無慮,勝似神仙。盡管有時一天下來,或站或坐,或行走于海岸,或與魚兒角力發(fā)狠,也累得腰酸背疼,四肢疲乏,但心靈的輕松和寧靜,是什么也換不來的!清朝紀曉嵐寫過十個“一”字詩:“一篙一櫓一葉舟,一丈長竿一寸鉤。一拍一呼復一笑,一人獨占一江秋?!边@是對釣魚人忘情垂綸的生動寫照?!白砦讨獠辉诰啤?,釣翁之意不在魚,在乎山水之間也。然而,魚兒知山水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只有這一泓綠水,一根釣竿,一片空靈,只有遠離塵囂的悠閑,可以物我兩忘,心可以凈化,思可以平和,情得以陶冶,足矣!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