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睿
【摘要】目的 觀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經(jīng)胺碘酮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從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咧羞x取94例進行研究,并隨機分為對照組(47例,經(jīng)利多卡因治療)和觀察組(47例,經(jīng)胺碘酮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心電圖指標的變化情況。結(jié)果 ①經(jīng)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87%,高于對照組的82.98%,組間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經(jīng)比較,觀察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次數(shù)、PR間期、QRS波時長和心率等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采用胺碘酮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梢悦黠@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心電圖指標,療效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guān)鍵詞】胺碘酮;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9.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該病主要是因冠狀動脈急性和持續(xù)性的血液、氧氣供應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壞死[1]。室性心律失常是該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由于其病理機制比較復雜,所以在臨床治療中存在較大的風險,病死率較高。為了有效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和進展,需要及時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我院選取94例患者,對利多卡因和胺碘酮等兩種常用藥物的臨床療效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咧羞x取94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者的年齡均≥60歲,符合該病的診斷標準,且知情研究內(nèi)容,自愿參與[2];排除對本組實驗藥物過敏以及嚴重全身性疾病患者[3]。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納入47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齡60~82歲,平均(69.23±5.29)歲。剩余47自動歸入觀察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齡60~83歲,平均(70.56±5.42)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和年齡分布數(shù)據(jù),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的抗血小板、脂肪調(diào)節(jié)以及補充血容量治療,并維持心電監(jiān)護。
對照組在給予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采用利多卡因治療,取50~100 mg利多卡因注射液,行靜脈推注,后按照1~4 mg/min的速率行靜脈滴注和心電監(jiān)護。若無明顯效果,可在25 min后再次推注50 mg,見效后,以1~2 mg/min的速率給予靜脈滴注。60 min內(nèi),給藥劑量應<300 mg;24內(nèi)的給藥劑量<1200 mg[4]。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胺碘酮治療,取藥200~300 mg,與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混合,稀釋至20 mL,在10 min內(nèi)靜脈注入,然后按照1.5 mg/min的速率行靜脈滴注和心電監(jiān)護。若病情改善,可將藥量適當降低到0.5~0.75 mg/min。待病情進一步恢復,停止靜脈給藥,改為口服,200 mg/次,3次/天。7天后,根據(jù)病情酌情減少用藥次數(shù)。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比較,評價標準參照《急性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具體為[5]:治愈:癥狀基本消失,室性早搏減少>90%;好轉(zhuǎn):癥狀明顯緩解,室性早搏減少為60~90%,室速和成對室性早搏降低>85%;無效: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室性早搏減少<50%;總有效率=(治愈+好轉(zhuǎn))/樣本數(shù)×100%。同時,統(tǒng)計兩組患者在24 h內(nèi)室性心律失常的次數(shù)、PR間期、QRS波時長和心率等心電圖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本組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和計量資料分別進行x2檢驗和t檢驗。以α=0.05為校驗標準,當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經(jīng)治療,對照組23例(48.94%)治愈,16例(34.04%)好轉(zhuǎn),8例(17.02%)無效,總有效率為82.98%(39/47);觀察組29例(61.70%)治愈,17例(36.17%)好轉(zhuǎn),1例(2.13%)無效,總有效率為97.87%(46/47);組間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心電圖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次數(shù)為(898.78±9.54)次,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63.85±9.16)次;其PR間期為(0.14±0.04)秒,明顯長于對照組的(0.12±0.02)秒;QRS波時長為(0.06±0.03)秒,顯著短于對照組的(0.88±0.03)秒;且心率(72.63±2.45)次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0.14±2.12)次;組間心電圖各指標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根據(jù)相關(guān)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近幾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人們水平的提升以及飲食結(jié)構(gòu)的變化,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正逐年增長。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突然,病情變化迅速,難以有效控制,所以需要及時采取救治措施,否則就容易并發(fā)室性心律失常,嚴重損傷心臟功能,增加疾病的病死率。
利多卡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治療的首選藥物,對于心肌細胞內(nèi)鉀離子的外流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可以有效控制心肌的自律性。但是利多卡因也存在較大的局限,即作用的時間較短,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整體療效。
胺碘酮是一種Ⅲ類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能對α或β腎上腺素受體進行抑制,讓心肌的動作電位和有效的不應期延長,進而達到消除折返激動的目的。除了能降低心肌的自律性之外,胺碘酮還能促進冠狀動脈和周圍血管的擴張,起到改善心肌血液供應的作用,有利于恢復心臟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98%,且其室性心律失常的次數(shù)、PR間期、QRS波時長和心率等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jié)果充分說明了胺碘酮在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優(yōu)越性。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采用胺碘酮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梢悦黠@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心電圖指標,療效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 凱,馬尹梅,劉文娟,等.鹽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5,06(23):1.
[2] 黃宇理,李妙男,陳 耀,等.胺碘酮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4,25(06):721-723.
[3] 羅耀明,鄧玉花.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6,17(06):74-75.
[4] 米亞沙爾·肖開提,古麗米熱·阿不都熱合曼.胺碘酮與利多卡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0(32):40-41.
[5] 蘇 熠,肖晨光,蘇 健.觀察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26(54):92.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