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紅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50例于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合并高血壓組和單純糖尿病組,每組25名患者,然后對兩組的體重指數(shù)、腰臀比、血壓、脂代謝、肝腎功和血尿酸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的體重指數(shù)、腰臀比、血壓、三酰甘油(TG)和膽固醇(TC)均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2型糖尿病伴高血壓時,患者會出現(xiàn)肥胖和血脂代謝異常的風險,且此時出現(xiàn)的幾率要高于單一的糖尿病。
關鍵詞:2型糖尿??;高血壓;肥胖;膽固醇值;三酰甘油值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飲食的需求有了更大的變化,飲食結構出現(xiàn)了多樣化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2型糖尿病伴高血壓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攀升,而且發(fā)展到今天,該疾病不斷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甚至也對一些中年人及青年人有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從臨床來看,2型糖尿病往往和高血壓一同出現(xiàn),在高血壓患者中,有20%合并糖尿病,而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壓[1]??梢?,糖尿病伴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病較為普遍。本次研究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50例于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合并高血壓組和單純糖尿病組,每組25名患者,然后對兩組的體重指數(shù)、腰臀比、血壓、脂代謝、肝腎功和血尿酸進行比較分析。在選取的50例患者中,25例高血壓組患者,包括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在(59.15±10.12)歲,空腹血糖(8.59±2.47)mmol/L;對于單純糖尿病組來說,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齡在(57.31±8.72)歲,空腹血糖(8.37±3.22)mmol/L。同時,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排除了以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和腎功不全為第一診斷的病例。兩組性別、年齡和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試驗方法 在試驗過程中,對選取的患者的身高、體質量、腰圍、臀圍進行測量。同時,要嚴格分析患者的體重指數(shù),分析患者的腰臀比。同時,在患者處于休息狀態(tài)時,測量其坐位右上臂的血壓。同時,要有效匯總患者的年齡、性別、病史等信息。要在患者清晨空腹時,進行靜脈抽血測試,抽血的目的是為了有效測定患者的血糖、三酰甘油(TG)、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的值。
此外,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合并高血壓組25例患者選取口服格列美脲1 mg,qd或二甲雙胍0.25 g,bid,也可以聯(lián)合使用。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調查分析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用t 檢驗比較兩組臨床資料和生化指標。
2結果
2.1兩組病例基本資料對照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兩組間的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體重指數(shù)、腰臀比、收縮壓和舒張壓明顯高于單純糖尿病組(P<0.05),見表1。
2.1兩組病例實驗觀察結果對照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的TG和TC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救治效果 在25例合并高血壓組中,予以專業(yè)治療后,治療效果較為理想的患者有20例(80.00%),效果一般患者有2例(8.00),效果較差者有3例(12.00),總有效率88.00%(22/25)。
3討論
糖尿病伴高血壓疾病在臨床中非常常見,發(fā)病率較高,病發(fā)癥狀多,因此治療起來需要綜合考慮,并且要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有效監(jiān)測,嚴格觀察患者的體征,然后對癥下藥,提升患者的身體健康水平[2]。從臨床實踐情況來看,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在很大幾率下也會患有高血壓疾病,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患心腦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幾率,并且也極大地提升了死亡率[3]。也正因為如此,2型糖尿病成為當前醫(yī)學臨床治療的重要疾病。
從臨床情況分析可知,2型糖尿病伴高血壓的發(fā)病因素很大程度上同患者的肥胖程度有極大的關聯(lián),同時,一些發(fā)病因素與胰島素抵抗及其后發(fā)病有極大的聯(lián)系,進一步來看,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則一定程度上取決于HDL的降低和LDL的增加情況,有很大的幾率會造成高胰島素血癥[4]。而胰島素抵抗在一定情況下會對跨膜陽離子的逆轉造成極大的影響,進而會造成細胞內鈣水平的提升,進而出現(xiàn)血管收縮的問題,從而產(chǎn)生高血壓病癥。從實際情況分析來看,高血壓的出現(xiàn)也有可能是因為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共有遺傳基因引發(fā)的[5]。也正因如此,想要在臨床中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患者的管控力度,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要進一步提升對患者血糖、血壓、血脂、腎臟功能的檢測力度,要實行定期檢測的制度,有效記錄患者的血糖情況。
對于2型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來說,想要更為有效地提升治療效果,就需要注重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注重有效提升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與此同時,要合理控制患者的高血壓[5]。如果在臨床中,患者確診為2型糖尿病伴高血壓疾病,此時,需要展開強化降壓治療,要在較大程度上讓患者的血壓下降,保證在130/80 mmHg以下,只有這樣,才能夠更為有效地避免或者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病,進而很好地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通過對50例病例進行分析和研究,分成合并高血壓組和單純糖尿病組,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發(fā)高血壓患者比率更高,較一般高血壓患者的患病率要高,男女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高血壓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風險非常高,有2型糖尿病患者,其有較大一部分有合并高血壓,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該給與更高的關注。
同時,在本次研究過程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的體重指數(shù)、腰臀比、血壓、TG和TC均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調查結果分析可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時,患者更為容易出現(xiàn)肥胖和血脂代謝異常的風險,相比單純性糖尿病,其發(fā)病風險更高,而血脂異常以TG和TC均升高較多??梢姡哐獕旱臋z出率和血脂異常有較大的關系,舒張壓升高非常明顯。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之后,其脂肪組織會相應的增加,但是此時,肌肉的含量卻相對較少,這樣就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肥胖程度[7]。
不僅如此,胰島素抵抗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降低脂蛋白酶的活性,這樣就造成血脂升高問題的出現(xiàn)。此外,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伴脂肪、蛋白質、水、電解質的紊亂,造成脂肪酸的游離,進而造成血中TG及游離脂肪酸濃度增高。與此同時,高血脂又極大地促使動脈硬化和血壓升高。如果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沒有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的話,就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高血壓的情況。也正因為如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有效控制血糖,這樣能夠更好地預防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糖尿病在發(fā)病時,大血管也會帶來一些病發(fā)癥狀,這些癥狀多由血壓、血脂等因素造成的[8]。也正因為此,在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時,要對患者的血壓、血脂和腎臟功能進行嚴格監(jiān)測,觀察和分析這些器官功能及運行狀況,然后深入分析實際情況,從其根本的病因胰島素入手進行治療,有效提升胰島素的敏感性。另外,要有效把控患者的高血壓癥狀,一旦臨床中確定合并高血壓,此時,就需要通過強化降壓進行治療,快速控制患者的血壓,將其合理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這樣一來,能夠更為有效地減少或者延緩心腦血管和腎臟病發(fā)癥狀的出現(xiàn)[9]。而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通過要求患者口服格列美脲1mg,qd或二甲雙胍0.25 g,bid,或者聯(lián)合使用,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有非常好的療效,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孫學美.聯(lián)合用藥治療高血壓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2):143-144.
[2]趙浩.聯(lián)合用藥治療高血壓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0,50(5):107-109.
[3]孫學美.聯(lián)合用藥治療高血壓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2):143-144.
[4]趙浩.聯(lián)合用藥治療高血壓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0,50(5):107-109.
[5]付翰林,王新良,王婷婷,等.瀏陽市成年居民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危險因素[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40(12):1384-1390.
[6]張麗萍.厄貝沙坦聯(lián)合鈣離子拮抗劑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血壓的療效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3,26(10):298-299.
[7]顧梅榴,朱秀國,徐先鋒,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社區(qū)綜合干預效果評價[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41(4):651-653,657.
[8]陶漢蓉.纈沙坦與氨氯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82例效果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4,27(3):73.
[9]董美華,錢云,陳再芳,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1):10-13.
編輯/高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