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在春夜見到雨景時,喜不自勝寫下的名作,一句“潤物細無聲”,道盡了春雨之品性。
春天的夜黑得早,剛吃完飯,無邊無際的暮靄就籠罩下來,我扯亮燈,準備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不想,淅淅瀝瀝的小雨透過沉沉夜色,絲絲縷縷地飄下來。無奈之際,只得宅在家里,隔著窗欞,聽那飄雨的聲音。
“三月里的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辈恢钦l家小伙,突然唱起了這首經(jīng)典老歌,令人想起曾經(jīng)風光一時的歌星費翔,雖然時隔多年,歌已老,人亦老,但這纏綿的雨兒,想必還藏著當年的多情與韻致吧。不信,你瞧!那輕盈飛舞的夜雨,揮揮灑灑,如一個個衣袂飄飄的仙女,手拉著手,從深邃的夜空飄落下來,睜著一雙含情脈脈的淚眼,輕叩著白花花的窗欞,仿佛在急切等待著夢中的白馬王子。然而,重重的夜幕擋住了她,厚厚的磚墻阻住了她,就連小小的樹葉也伸出頑皮的小手,捉住了她的衣袖,讓她傷心的淚,濺滿了一地。
推開窗,夜霧越發(fā)深濃起來,看不清外面的一切,只能用耳去辨別夜雨的大與小、緩與緊。“沙沙沙,嘩嘩嘩,滴滴答答”,夜雨一會兒拂過樹葉,一會兒穿過云隙,一會兒斜叩窗瓦,奏響了美妙的天籟之音。那音律,或纏綿,或決絕,或雋永,聲聲叩擊心房,心也隨著那曲子,或感傷,或激昂,或沉靜。微瞇著眼,聆聽夜雨的歌唱,就仿佛在聽一首首風格迥異的小夜曲。清澈的雨點不經(jīng)意間劃過春夜的天幕,串連成濕漉漉的五線譜,在這寂寞的夜晚,奏響了空曠高遠的清音,讓春天也感動得淚水漣漣,掬一把同情淚,默默地傾聽夜雨的呢喃。
我深深地陶醉于這悠揚的夜雨聲里,坐在窗前,品著香茗,心卻被那雨聲所牽引,想象著窗外的縹緲世界。一滴滴夜雨是如何義無反顧地奏響了那天籟之音?想著想著,我仿佛看見了窗外的一滴滴細雨,正以輕靈果敢的身姿,跳出了美妙瑤池,奔出了廣寒仙宮,一路吟誦著《春夜喜雨》的詩句,揮舞著長長的衣袖,用靈巧纖細的玉手,在春天的天宇寫下了串串動人的詩行。
在時斷時續(xù)的夜雨里,我仿佛聽見了櫻花悠然綻放的聲音,麥苗努力抽穗的聲音,以及春筍拔節(jié)的聲音,間或,還傳來一兩只暮歸的夜鳥凄迷的鳴叫聲。這些聲音,有的坐在窗前就能聽到,有的就只能憑著心靈去體會了。聲聲入耳,曲曲撩人,讓一顆沉潛的心也不由地跟著律動起來。
夜?jié)u漸地深了,雨還在飄著,關(guān)上窗,耳旁依然回響著先前的清音,那旋律已入腦入心,幻變成一股激流,溫暖了一盞孤燈下的心……
(作者劉小兵,選自《番禺日報》2014年4月6日,有改動)
閱讀手記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春雨歷來就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選文卻一掃前人的墨痕,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打在窗欞上,落在“我”心間,如瓊液般清新溫潤。文中,作者既繪聲繪色地點出了春雨的聲音,又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做到了情景交融。
在寫法上,本文動靜結(jié)合,以夜的靜來襯托雨的動,相映成趣,表達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此外,本文多處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一方面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另一方面突出了這場春雨的特點,雖然它只是普通的水滴,卻蘊含著無限的生機,給大自然帶來希望,給人心帶來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