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文
中圖分類號:G82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 下肢力量訓練是跳遠訓練的重中之重,負重深蹲和負重半蹲都是下肢力量訓練的常用手段,本文對負重深蹲和負重半蹲對運動員下肢力量訓練的影響進行比較研究,旨在為跳遠力量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字 負重深蹲 負重半蹲 跳遠 力量訓練
在我國,負重蹲起是目前最受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認可和應用最廣泛的下肢力量訓練手段之一。甚至在很多資料里,負重蹲起訓練有著“力量訓練之王”、“力量訓練的金牌動作”等美譽。但在蹲起訓練的技術動作的把握上,則有所不同,可分為“負重深蹲”和“負重半蹲”,那么哪種動作對跳遠運動員的下肢力量訓練更有效呢?本文從蹲起訓練后運動員血清肌酸激酶的變化探討了負重深蹲和負重半蹲對下肢力量的影響,并進行了比較研究。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以遼寧省田徑運動管理中心跳遠男運動員10人為研究對象。該10名運動員,整體競技能力接近,隨機分為兩組。
(二)實驗方法
將受試者隨機分成2組(實驗組、對照組),每組各5名運動員。獨立T檢驗將兩組受試者的年齡、身高、體重、運動年限分別做檢驗。兩組間如發(fā)現任何顯著性差異,直至兩組間無任何顯著性差異為止。
本實驗主要是對青少年跳遠運動員進行3個月的負重蹲起下肢力量訓練,探討負重深蹲和負重半蹲訓練對運動員下肢力量的不同影響。本研究中對照組運動員進行負重深蹲下肢力量訓練,實驗組進行負重半蹲下肢力量訓練,實驗前后同時測試擬定的指標并記錄。實驗結束后,將測試所得兩組青少年跳遠運動員的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及進行實驗組實驗前后組內的縱向比較和實驗組與對照組組間的橫向比較。
(三)數理統(tǒng)計
運用SPSS16.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測試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學處理,用excel表格軟件進行作圖。本文在數據處理中主要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顯著水平確定為0.05(P<0.05說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差異不具有顯著性),用檢驗計算后的數據來對比實驗組力量訓練前后受試運動員訓練水平的差異和力量訓練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差別。
二、結果與分析
血清CK是骨骼肌能量代謝的關鍵酶之一,其作用是催化二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之間高能磷酸鍵可逆性的轉移,正常安靜時CK的來源和去路處于動態(tài)平衡活性相對穩(wěn)定,運動時血清CK活性增高,引起更多的酶從細胞漏出進入血液。血清肌酸激酶指標值與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呈正相關,尤其是大運動強度會使肌酸激酶指標值明顯上升。通常在訓練結束后8~16h血清肌酸激酶出現峰值,48~72h后恢復至正常水平。
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肌酸激酶指標值從296.74±41.38降低至測驗后的247.28±37.42??芍ㄟ^力量訓練實驗組運動員下肢肌肉力量得到了提高,適應了該訓練負荷,負重半蹲訓練有效增強了青少年運動員下肢肌肉的供能系統(tǒng)。用統(tǒng)計學方法中的配對樣本T檢驗測試實驗組測驗前后肌酸激酶指標值得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所以負重半蹲訓練對青少年跳遠運動員下肢肌肉的刺激有顯著影響。
從表2可知,力量訓練前,對照組肌酸激酶值為273.59±34.74,低于實驗組的306.74±41.38。另外,對照組肌酸激酶值由測驗前的273.59±34.74降低至測驗后的256.44±36.23,較實驗組變化小。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中的獨立樣本 T檢對測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由此可知,實驗組的負重半蹲力量訓練對肌酸激酶的影響更明顯。
三、結論
(一)力量訓練前對照組肌酸激酶值低于實驗組,說明負重半蹲力量訓練對青少年跳遠運動員下肢肌肉的刺激較負重深蹲力量訓練明顯。
(二)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運動員力量訓練后肌酸激酶值降低更明顯,說明實驗組運動員通過負重半蹲力量訓練后,下肢肌肉力量得到加強,對訓練負荷刺激更加適應。
(三)經過本文中的力量訓練后,在訓練實踐中發(fā)現經過負重半蹲訓練的運動員,技術動作穩(wěn)定性更好,是因為在負重半蹲力量訓練中為了維持半蹲動作的穩(wěn)定性,機體調動了小肌群維持動作協(xié)調的能力。
綜上所述,負重半蹲對跳遠運動員下肢的力量訓練的影響較負重深蹲明顯。
參考文獻:
[1] 袁運平.運動員體能與專項體能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9).
[2] 高偉.青少年運動員的力量訓練.[J].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