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
摘要:當今社會,“以人為本”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服務理念,人們也越來越提倡個性化的服務,滿足個性化需要。具體到博物館來說,由于陳列展品所包含的歷史文化信息豐富多彩,加上觀眾的情況不同,因此不能采用同一種講解模式、講解方法為所有的參觀者服務,必須有針對性地做到“因人施講”。
關鍵詞:講解員;因人施講;服務理念
因人施講即是講解員的基本功,也是準確把握觀眾心理的一門學問。如何想觀眾之所想,講觀眾之所愛,解觀眾之所惑這都是因人施講的核心和關鍵,它要求講解員在講解時要根據(jù)不同觀眾的偏好和需求來解講,如:興趣愛好、職業(yè)特征、時間長短等,將講解內(nèi)容、表達方式、語氣態(tài)勢做隨機調(diào)整,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使他們產(chǎn)生不虛此行的感受,進一步增強觀眾同博物館的親和力,從而也拉近講解員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一、觀眾的詳細分類
(一)一般觀眾
分為成年人和大學生。他們來博物館、紀念館參觀兼有求知和娛樂兩種要求,一般沒有很明確的目的,對這種觀眾主要進行普及教育,講解一般知識即可。也可根據(jù)他們的要求或在參觀中的興趣而進行調(diào)整,特別是要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寓教于樂,時間可長可短,采取重點和一般相結合的方法,語言要雅俗共賞,講解氣氛要輕松愉快。
(二)專業(yè)觀眾
對專業(yè)觀眾講解時語言要準確、精煉、概括,畫龍點睛。一般采用重點講解,無須系統(tǒng)連貫地講,以交流式的方式講解為好,并注意及時向他們學習請教,以達到知識互補。因為這部分觀眾參觀的目的很明確,是為了求知和搜索專業(yè)信息,有的是將書本上的東西聯(lián)系實際,進行對照,所以對這部分觀眾要以豐富他們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并給予一定啟發(fā)為原則,適當宣講學術新觀點。除了照顧到他們的專業(yè)外,還要注意選擇有本館特點的內(nèi)容,將這部分內(nèi)容作為重點講解。在為專家學者講解時也會遇到被問住、問懵的時候,講解員既要坦然面對又要虛心請教,要將其看作是學習和提高到機會。
二、講解員重大接待的原則和準備工作
(一)原則
重大接待的原則可以歸納為:熱情、大方、謙虛、嚴謹。
(二)準備工作
重大接待前的準備工作極為重要,首先你要了解你接待的這位領導的職位、興趣愛好、畢業(yè)院校及所學專業(yè)等,便于在講解能夠有針對性地選擇講解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可能與他所學的專業(yè)、興趣愛好甚至個人感情等有一些結合點,這樣能夠迅速拉近他對你的親切感和依賴感,進而使得這個參觀過程愉快;其次是檢查個人口腔衛(wèi)生,不吃異味的東西;檢查穿著(裙子的拉鏈、扣子、絲巾)及講解的工具是否到位;口腔、聲帶要打開。同時要注意如果展廳與展廳間有一定的距離,在陪同過程中要與領導有適當?shù)慕涣鳎热缦蝾I導介紹本館的特點,全年來參觀的人流量等等,但遇到領導間的交談時就不要和領導插話。
三、講解員因人施講的具體策略
講解員的“因人施講”主要是指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不同類型的觀眾,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內(nèi)容和講解方式,學會從實際出發(fā),重視講解策略的具體應用,展現(xiàn)出自身的綜合軟實力,提升自身的講解水平。
(一)以謹慎的講解為領導服務
對領導主要是引導服務,一般采用匯報式講解。根據(jù)他們的興趣和需要介紹,適當宣傳本館特點,語言要高度精煉概括,注意稱呼、開場白、結束語和細致周到的服務。另外,把握好講解時間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事先征詢領導的參觀安排,做到心中有數(shù),采取“有效準備”與“臨場發(fā)揮”、“領導興趣”三結合的講解方式,突出重點、主次分明,力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講解任務。領導是相對重要的一類“觀眾”,因此需要講解員掌握最基本的說話技巧,同時擺正自身的工作態(tài)度,用科學的方式為領導服務。
(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服務未成年觀眾
對未成年觀眾講解時語言要淺顯易懂,深入淺出,適當增加解釋,并盡量用生動活潑的兒童語言去引起他們的興趣和共鳴,可以鼓勵孩子們大聲讀念重點內(nèi)容,還可以在講解中適當采用穿插提問、反問、重復重點部分等方法引導他們開動腦筋,注意力集中以加深印象。還要盡量讓他們減少挪動次數(shù),避免因挪動而帶來講解中斷,影響參觀。未成年在參觀的時候需要講解員的耐心引導,要求講解員關注每一個未成年的心理動態(tài),以富有生氣的方式帶領他們參觀 。
(三)在遵守國家規(guī)定的基礎上服務外賓
對外賓施講時我們應該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涉外接待的規(guī)定,尊重各國民俗,遵守社會公德,遵時守約,特別要注意禮貌禮節(jié),還有各個民族的習俗和禁忌,不講沖突性的話題,政治性、敏感性的話題不宜談。在講解接待前應事先了解他們的身份和參觀目的、停留時間和有關情況,在講解過程中如果用漢語講解,不要用正常的語速并且連貫地講下來,而是要放慢語速并分小段去講以便于翻譯員進行翻譯。在講解內(nèi)容上應著重講解其感興趣、富有中國特色的、中西文化差異較大的東西,除了讓他們了解中國歷史的專門學者之外,如果還能將所講內(nèi)容同他們本國同時期的歷史人物聯(lián)系起來,這樣可以找出中西文化的交匯之處,引起共鳴,外賓才容易明白,理解深刻,同時又能突出中國文化的多元性和獨特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講解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其它問題
對于一些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更加要注意,比如在乘坐電梯上下樓時,應該是我們講解員先進電梯,然后再讓領導進入,講解員要站在離電梯出口最近的地方,遇到有臺階的地方或者路面滑時要有必要的手勢和溫馨提示,使接待工作盡量做到細致周到。對于參觀者職務級別不高,人員較多,而陪同人員因為某些原因來不及詳細介紹,講解員就要迅速地進入工作狀態(tài),這種情況講解難度就比較大了,它需要講解員邊講解邊觀察,從人們的神態(tài)表情、專注程度以及交流中流露出的只言片語,準確判斷出哪位是核心人物,哪些是陪同人員,為本次講解找到主角,隨后圍繞其核心人物展開講解,形成無形的凝聚力,保證講解工作順利進行,避免講錯了對象、帶錯了人的情況發(fā)生。
五、為講解員落實因人施講提出的建議
講解員作為博物館、紀念館等場所中重要的工作人員,承擔著博物館、紀念館和社會溝通的紐帶角色,其主要從事的講解工作是實現(xiàn)博物館教育職能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現(xiàn)階段,社會的進步和觀眾的文化修養(yǎng)與需求的提升對講解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講解員,就應該在熟記講解詞的同時,具備最基礎的專業(yè)素質,同時也應該不斷的拓展自身的知識層面,以較高的學識水平和完善的知識結構,掌握駕馭語言的技巧,依照觀眾們的實際需要,為他們展開針對性的講解,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軌跡,敢于創(chuàng)新和突破,嚴格落實因人施講的細節(jié)問題。
結語
因人施講作為現(xiàn)代博物館、紀念館講解工作的發(fā)展趨勢,一直是公認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受觀眾喜愛的方式,其實途徑是多元化的,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和總結因人施講的規(guī)律特點,其發(fā)展道路會越來越寬,越來越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葉巧玲. 博物館講解員在講解中的語言應用[J]. 大眾文藝,2015,(07):51.
[2]宋才發(fā). 民族博物館講解員的素質及規(guī)范探討[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163-167.
[3]賈雪虹. 博物館講解如何“因人施講”[J]. 上海文博論叢,2010,(02):58-61.
[4]張丹荔. 淺談講解工作中的因人施講[J]. 博物館研究,2008,(0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