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美
【摘要】胡適《我的母親》一文敘述了母親的生活片斷,深刻地表現(xiàn)了母親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yōu)秀的性格品質。這是一篇極好的“親情教育”的文章,初二年的學生正處于青春逆反期。教學中,可結合本文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關鍵詞】把握敘事節(jié)奏;透視人物內心;激發(fā)同理心;疏導逆反心理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胡適《我的母親》一文,飽含作者深情,極其質樸地敘述了母親的生活片斷,深刻地表現(xiàn)了母親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yōu)秀的性格品質。這是一篇極好的“親情教育”的文章,初二的學生正處于青春逆反期。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把握散文的敘事節(jié)奏,感知人物形象;透視人物內心,探尋情感世界;打開敘述的關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同理心;敘述重排,疏導學生的逆反心理。
一、把握敘述節(jié)奏,感知人物形象
(一)抓事件,明晰形象
教學時,引導學生概括出母親的相關事件:(1)每天叫“我”早起,催“我”上學;(2)從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3)“我”說了輕薄老子的話,母親重罰“我”;(4)過年夜為大哥打發(fā)討債的,毫無怒色;(5)忍受兩個嫂子的臉色,用哭的方式化解矛盾;(6)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質問五叔的誹謗。尤其是“我”輕薄老子,母親重罰“我”這一片段,作者不去陳述“我”害怕、擔心的心理,卻直接陳述責罰“我”,敘述“我”因罰而哭,害了眼疾,母親用舌頭舔病眼。敘事節(jié)奏一起一落,不斷地撩撥讀者的閱讀心理,慈母兼嚴父的形象呼之欲出。教學中,我采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概括出母親的上述事件,使母親的形象由點到面,逐漸鮮明。
(二)深探究,立體把握形象
《我的母親》文章前三段概述了“我”九年的業(yè)余生活: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偶爾“出格”擲銅錢、愛學習的性格和兒時最活潑的游戲以及兩次失去了“發(fā)展的機會”。交代了這些內容之后,作者筆鋒一轉,水到渠成地把“母親”推到了文章的中心:“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作者正是用這樣的方式皴染出一個文靜、內斂、書生氣十足的少年形象。前文概寫作者的生活,敘事節(jié)奏舒緩有致,從側面來烘托母親對“我”的影響。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把握波瀾起伏的敘事節(jié)奏,體悟母親自尊、嚴厲、剛毅、包容和溫婉的可貴品質。
二、透視人物內心,探尋情感世界
敘事散文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體驗,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透過人物的外在形象,抓住彰顯人物心理的細節(jié),透視人物的內心,喚醒學生的認知,從而體悟、探尋情感世界。
(一)尋找審視細節(jié)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尋找有關描寫母親的細節(jié),學生很快找到 “掉淚”“用舌頭舔兒子的病眼”“關了房門”“她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等細節(jié),啟發(fā)學生揣摩母親的良苦用心:失去丈夫倚靠的母親,在痛苦中自覺承擔養(yǎng)育兒子的責任,以曾經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為標尺,把對他的愛和要求轉化到兒子的身上。學生意識到在母親長期的言傳身教下,作者總是第一個到學堂,念生書;“十四歲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而“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能寬恕人、體諒人”,這都是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 ,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二)探尋情感世界
“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從不罵他一句,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我漸漸明白……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因五叔的誹謗而一身正氣的母親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教學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從細節(jié)入手進入人物潛隱的情感空間,體驗作者母親委曲求全的窘態(tài),對母親容忍的理解、處境的體恤和愛憐,以及對母親的敬重與感激。
三、打開敘事、組合關節(jié),疏導叛逆心渠
“一個好的母親勝過一所好學?!?。正是有了母親的潛移默化,作者“在十四歲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卻沒有離經叛道。在當今少年嚴重逆反的社會里,作者單獨在外,不敢不會也不想出格,沒有當今同齡少年的狂妄不羈、目空一切、離經叛道,母親的影響功不可沒!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進一步比附自己的生活經驗,學著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類比,貼近作者內心的情緒。
(一)故事敘說,追體驗之妙
文學欣賞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追蹤體驗的過程,追蹤作者的心路歷程的過程。文章為何寫到童年生活以及母親處理與家人的關系?其用意無非是為了告訴讀者,母親對胡適的思想和情感的養(yǎng)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教學中,針對初二學生嚴重的逆反心理,結合本文,我引導學生編排、敘說“我與母親的故事”,啟發(fā)學生體驗父母的不易,疏通了學生的逆反心理,改變了學生盲目狂妄、橫沖直撞、離經叛道的心境。
(二)激發(fā)同理心,重新檢視生活
哲學家薩特說過:“人類一直是說故事者,他總是生活在自身與他人的故事中。他也總是透過這些故事來看一切的事物,并且以不斷重復述說這些故事的方式生活下去?!笨梢哉f,故事創(chuàng)造一種世界觀,一種人生價值。胡適的母親身上,有著天下母親的影子。在教學中,我通過設立問題:(1)母親的思想對你的影響主要在哪些方面?(2)她影響你的學校生活是怎樣的?(3)她影響你的朋友關系有多深刻?(4)自責是如何告訴你,你影響了家庭的快樂,影響了父母之間的關系?來引導學生將心比心,開啟學生的新體驗,重新檢視生活,認識自己與父母之間不斷產生“齟齬”的原因。幫助學生找回迷茫中的自我,疏通了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得他們更能自我肯定,產生正向的自我認同。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