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我算是大家公認的“老好人”,平時無論對誰都是哪怕委屈自己,也不讓別人難受,我覺得這是一種品格??墒亲罱依锇l(fā)生了點變故,突然感覺到世態(tài)炎涼,真正能為我考慮的人太少太少了!這讓我很困惑很累,我所推崇的“品格”原來只是我一個人的!青島:胡洋
做一個好人!這似乎是我們每一個從小就接受到的教育。因此為了成為一個好人,我們溫和友善、慷慨大方,喜歡幫助別人,甚至不惜委曲求全,然而卻往往忽視了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美國心理學家表示,一味討好他人是病,“好人綜合癥”得治。
討好可能是一種癮
許多討好者在小時候得到的是“有條件的愛”,即他們只有在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一致時,才會感到自己是被愛著的,是不會被拒絕或拋棄的。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孩子將自己原本的需求和愿望壓低,去努力實現(xiàn)父母那些明確提出的或隱含的期望。
成人后,討好成為一種“慣性”。當討好者無法得到期待中的獎賞和認可時,他們可能會進入被動攻擊的狀態(tài),也可能繼續(xù)更加用力地討好,直到引起自己和他人的不適。
討好者看不到真實的自我。他們從心底里無法欣賞和認可自己,對他人的認可十分依賴,只有當他們被接受、被需要、被贊賞的時候,他們才會感覺自己是好的、有能力的、值得的;而一旦他們被拒絕、被冷落、被批評,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感到自己沒有價值。
惡性循環(huán) “好人”很壓抑
每個討好者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許多恐懼:恐懼不被認可,讓家人或朋友失望,被人發(fā)現(xiàn)自己實際上沒有看上去那么好……所以,討好者從來不敢滿足于已經(jīng)得到的接納、認可和獎賞。有些討好者甚至會很矛盾地拒絕他人的夸獎。為了逃避這些恐懼引起的焦慮,他們不得不去更加努力地取悅周圍的人,進一步忽略真實的自我,從而進入惡性循環(huán)。所以討好的人在日常會出現(xiàn)許多的身心問題,因為長期的內(nèi)在負面情緒的壓抑,又無法表達真實,慢慢的由細小的問題累積成大病大災。
此外,“當好人”并不是好人一個人的事,往往會弄得家人很困擾,甚至給他們帶來跟著受罪的感覺。好人的親疏不辨還會對家人造成傷害。
悅納自己才是真的“好”
要打破討好的模式,重建新模式,我們需要先清理自己過去壓抑的悲傷憤怒和痛苦。取悅接納自己,是心理調(diào)節(jié)的一劑良藥,它能使我們在并非真空的社會生活和事業(yè)中保持開朗、自信、樂觀的心境,坦然面對紛繁復雜的百態(tài)人生。
我們常說,想愛別人,首先要好好愛自己。因為只有在你自己從內(nèi)心散發(fā)出真正喜悅的光芒時,你才能更好的溫暖和照耀他人。你根本沒有任何必要討好別人,你需要做的只是關注你自身,努力的去提升你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