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茹
摘 要: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一個重要手段,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過程,也是發(fā)展學生能力的過程。只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有效地進行語言輸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閱讀教學和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尤為重要。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重要性;技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0-01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88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diào)基礎(chǔ),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運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钡⒄Z畢竟不是母語,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很多人往往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結(jié)果卻不盡如人意,這難免讓人有些懊惱。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沒能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一旦有了好的方法,再難的事也就變得輕而易舉。
一、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边@句話道出了學生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學好一門語言的有效途徑,學習英語更是如此,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英語閱讀量要達到10—12萬字。要達到這樣的標準,必須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只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進行有效地語言輸出。除此之外,閱讀不僅能讓學生拓展詞匯量、增強語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大大提升學生的口語和習作水平。由此可見,閱讀對提升英語能力有著毋庸置疑的作用。因此,英語教師要重視英語的閱讀教學,設計符合語言知識點的情景閱讀,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技巧,為學生學好英語打下基礎(chǔ)。
二、閱讀教學的問題
學好英語離不開四個基本語言技能,即聽、說、讀、寫。聽和讀是語言學習的基礎(chǔ),說和寫是語言運用的表達,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英語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都遵循“聽說為主、讀寫為輔”的理念,在課堂中進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唱歌、做游戲、看動畫、分角色朗讀表演、復述課文等,這些活動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但讀寫能力卻無法得到提高。隨著年級的增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開始有所不同,五六年級增加了閱讀和寫作的教學內(nèi)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升學生聽說能力的基礎(chǔ)上,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訓練,導致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
(一)忽略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習慣于“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學模塊的安排是對話、詞匯和閱讀,考試的重點基本是以詞匯和句型為主,因此教師們忽略了教材中語篇教學的作用,只是對其進行重點詞匯和句型的講解,故而導致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學生沒有真正理解語篇內(nèi)容,就無法欣賞到英語語言的美妙和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只是被動地接受一些相關(guān)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失去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對英語閱讀更會漸行漸遠。
(二)缺乏有效地閱讀提問
課堂提問是一門教學藝術(shù),也是師生間的一種互動與交流。有效的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催化劑,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大量的機會來提高他們的思維、理解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形式單一,未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和小組合作意識,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提問的梯度較為混亂,未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與能力,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受挫。課堂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思維與想象能力、理解和表達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所進行的課堂教學裝飾。
(三)閱讀的策略指導不佳
閱讀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手段。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巧妙地指導學生學會感知語法、積累詞匯、了解文化、體會內(nèi)涵、學會理解和運用語言的方法??蓪嶋H教學中卻出現(xiàn)了教師側(cè)重講解詞匯、語法,忽略了讓學生進行精讀、略讀、跳讀、預測等多種方式閱讀的問題。
三、閱讀教學的策略
英語畢竟不是母語,如何讓學生喜歡英語閱讀,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值得英語教師深思。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會主動去學習、去閱讀。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運用各種方式來引出閱讀材料,比如講故事、看視頻、情景表演、簡筆畫等,讓學生對閱讀材料有個初步感知,逐漸產(chǎn)生想要去閱讀的興趣。
(二)學生快速略讀,猜測故事情節(jié)
當學生產(chǎn)生想要閱讀的欲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快速瀏覽,用略讀的方式瀏覽全文,繼而猜測文章大意,教師引導學生在文中搜索到表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主要信息的詞匯或語句,將其串成完整的語意。
(三)教師設疑,學生邊讀邊尋找答案
在學生開始閱讀前,教師要根據(jù)授課需要,提出幾個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帶著問題進行默讀并尋找答案。之后再拋出一些細化問題,讓學生進行細讀,從而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繼而梳理全文信息。
(四)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根據(jù)上下文、構(gòu)詞法、語境等猜測詞義
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或者語境來猜測、理解生詞,因為單詞不是孤立的,如果離開語境很容易就忘掉了,若能在語境當中理解,印象會非常深刻。通過上下文、構(gòu)詞法猜測生詞,使學生收獲學習的自信與喜悅,慢慢地學生會自己去實踐這種方法。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英語語感、提升英語素養(yǎng)。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文本帶來的心靈震撼和精神歡愉,真正做到由“閱”到“悅”的轉(zhuǎn)變!
參考文獻:
[1] 史淑艷.優(yōu)化課堂提問設計,改革英語閱讀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5):30.
[2] 黃小紅.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0(2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