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婷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1
在臨床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尤其是老年患者腦卒中后更容易發(fā)生,因其深靜脈內的血液流動過于緩慢,導致血液在體內出現(xiàn)非正常凝集,堵塞血管,導致靜脈回流受阻,一旦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與治療,嚴重地會使其出現(xiàn)肺栓塞甚至殘廢的危險,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為了更好地探討腦卒中老年患者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誘發(fā)原因,本研究有針對性地選入本院80例腦卒中老年患者的資料對比分析,現(xiàn)將分析情況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入患者均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老年腦卒中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在60歲~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2±5.6)歲,對照組中,男女各20例,年齡在61歲~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9±5.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方面的數據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納入診斷標準
80例患者入院時均符合腦卒中疾病的標準,采用MRI或CT掃描,與WHO中腦卒中診斷標準相符,DVT診斷發(fā)現(xiàn)患者下肢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形成DVT。
1.3 研究方法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原因以及相關的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內容包括性別、不良嗜好、臥床情況、基礎疾病等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方法對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t檢驗,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有21例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對照組則出現(xiàn)7例,P<0.05。由此可通過以下分析證實老年腦卒中患者臥床后下肢深靜脈血栓誘發(fā)的因素影響。
絕對臥床方面,觀察組40例患者中有25例,占62.5%,對照組有10例,占25%,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血漿蛋白原濃度方面,觀察組患者的血漿蛋白原濃度為(4.24±1.51)g,對照組為(2.06±1.23)g,也比觀察患者更低,P<0.05。而合并疾病方面,觀察組患者有10例高血壓,占25%,比對照組的多2例,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方面:(1)性別: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對照組男女各20例;(2)不良嗜好:觀察組好飲酒10例,對照組11例;觀察組好吸煙8例,對照組18例;(3)合并疾?。河^察組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對照組4例,合并肥胖癥觀察組4例,對照組5例。這些數據組間比較不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將合并疾病作為因變量,各種相關因素作為自變量,表1采用了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法,最終結果顯示,患者絕對臥床、合并高血壓以及血漿蛋白原濃度三個因素之間數據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產生有直接的關系。
3.討論
腦卒中老年患者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疾病發(fā)生的高危群體,有研究資料顯示[1],如果沒有對腦卒中老年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那么這些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很有可能會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從單方面原因來看,本研究證實患者絕對臥床、合并高血壓以及血漿蛋白原濃度是導致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誘發(fā)原因。再加上老年患者本身體弱多病,全身血流循環(huán)緩慢,而又同時患有導致肢體活動受限的腦卒中疾病,這很容易使其靜脈受壓。還有研究資料顯示[2],腦卒中患者在受到應激情況下體內會分泌兒茶酚胺,使得血管收縮,靜脈血停滯,于是加速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颊哐軆绕ご龠M血栓物產生,但由于患者本身的活性水平遠遠高于正常,那么就會大幅度降低抗血栓物質活性,增加血液粘稠度以及凝固性,所以這三項成為了老年腦卒中患者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
本研究的分組結果證實了合并高血壓、絕對臥床、血漿蛋白原濃度的影響,觀察組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更多,而采用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進一步證實這三個因素的決定性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影響腦卒中老年患者產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誘發(fā)因素,護理人員必須加強重視,及時給予干預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參考文獻
[1]萬鈞,朱敏.老年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8(21):4022-4023.
[2]易興陽.老年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9(5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