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林
摘 要:英語中無靈主語句的使用十分普遍,在漢語中也存在這一句子群體,由于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漢語中使用無靈主語句的現(xiàn)象相對較少。因此對于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基本上是處于空白狀態(tài)。本文嘗試對漢語無靈主語句的存在進行探索,并且探討漢語無靈主語句的形成基礎(chǔ)以及根據(jù)漢語無靈主語句的特點提出相應(yīng)的英譯方法。
關(guān)鍵詞:漢語無靈主語句 英語無靈主語句 傳統(tǒng)修辭手法 概念隱喻 英譯
一、漢語無靈主語句
英語和漢語中都存在無靈主語句,但由于西方文化思維強調(diào)主客對立,東方文化思維強調(diào)主客同構(gòu),因此在英語中無靈主語使用的比漢語無靈主語句更普遍(王憲生博客)。鑒于對漢語無靈主語句進行考察的文章尚是一片空白,本文嘗試著對漢語無靈主語句及其英譯進行探索。雖然漢語無靈主語句不像英語無靈主語句使用的廣泛,但漢語中仍然存在使用無靈主語句的現(xiàn)象。何明珠認為英語無靈主語句是指用沒有生命的事物(如實物、抽象概念和動作名詞等)作主語,用表達物質(zhì)過程或者心理過程的動詞作謂語的句子(何明珠,2003)。連淑能也認為英語中存在用表示抽象概念、心里感覺、事物名稱或時間地點等名詞作主語,用表示人或者團體的動作和行為等動詞作謂語的句子,這種類型的句子稱為英語無靈主語句(連淑能,2016)。例如:
(1)The urgent situation leaves me no choice.情況危急,別無選擇。
(2)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the utterance.興奮使我說不出話來。
在漢語中也存在“無靈主語”搭配“有靈動詞”的句子,例如:
(3)北京目睹過許多偉大的歷史事件。
(4)星光很早以前就踏上了旅程。
(5)天籟之音輕輕地飄入耳際。
(6)衰老和無能的悲哀,像鉛一樣沉重,壓在他的心頭。
(7)生活重重地給了我一巴掌。
漢語中的這類句子通常都是含有概念隱喻或者采用了比喻手法。
根據(jù)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概論的語言及物性,及物性系統(tǒng)將人類經(jīng)驗劃分為六大心理過程:物質(zhì)過程、心理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關(guān)系過程以及存在過程,且能在英語中出現(xiàn)的過程在漢語中出現(xiàn),說明這兩種語言德及物系統(tǒng)基本相似。在翻譯中,英語中的大多數(shù)過程類型在漢語譯文中可以保持不變,說明這兩種語言在對人類經(jīng)驗的分類方面也頗為相似(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概論,2005)?;谟h兩種語言在人類經(jīng)驗分類的相似性基礎(chǔ)上,本文借用英語無靈主語句來驗證漢語無靈主語句的存在并探討漢語無靈主語句和英語無靈主語句的相似之處。以下采用例證對比分析英語無靈主語句中表示抽象概念、心理感覺、事物名稱的無靈主語搭配表示人或者社會團體的動作和行為等的有靈動詞在漢語中也存在類似句子。
1)主語表抽象概念的句子搭配有靈動詞
(8)My good fortune has sent you to me.
(9)衰老和無能的悲哀,像鉛一樣沉重,壓在他心頭。
2)主語表心理感覺搭配有靈動詞
(10)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the utterance.
(11)溫暖灑滿回家的路。
3)主語表時間地點搭配有靈動詞
(12)The year 1959 saw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a real flying ship in the world.
(13)黎明揭開夜幕的輕柔面紗。
4)主語表事物名稱搭配有靈動詞
(14)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15)古老的城墻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由以上例子可見,英語中:good fortune,Excitement,The year 1959,The thick carpet和漢語中:悲哀、溫暖、黎明、古老的城墻這些主語分別表示抽象概念、心理感覺、時間地點、事物名稱;Send, deprive,see,kill和壓、灑滿、揭開、訴說這些謂語的共同特征是表示人類的動作過程。因此,漢語中存在“無靈主語”搭配“有靈動詞”的漢語無靈主語句,并且這中類型的句子通常較多出現(xiàn)在書面語中,特別是散文體類的文章更常見。
二、漢語無靈主語句的形成原因
連淑能認為:漢語中“無靈主語”搭配“有靈動詞”通常是隱喻或者是擬人(連淑能,2016)。本文從傳統(tǒng)的修辭手法使用以及概念隱喻角度探討漢語無靈主語句的形成原因。
1.從傳統(tǒng)的修辭手法使用探討漢語無靈主語句的成因
傳統(tǒng)修辭學(xué)所講的修辭手段大都用于書面表達,其目的是使語言表達更加貼切生動形象,例如:擬人、換喻、明喻、暗喻、通感等通過賦予無生命的事物生命性或者用部分代表全體的修辭手法(何明珠,2003)。在漢語的書面表達和日常的生活交流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比比皆是,從書面語表達來講,修辭手法的使用不但能夠為文章表達增添色彩,而且能夠幫助讀者對文章進行理解;從日常生活的交流看修辭手法的運用還具有幽默性質(zhì)。以下是漢語中存在的修辭手法例句:
(16)寧靜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竊竊私語。
(17)紫藤蘿瀑布在快樂地歡笑,在不斷的生長著。
(18)一群小紅領(lǐng)巾在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19)微風吹過,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渺茫的歌聲似的。
由以上例子可知,例(16)和例(17)屬于擬人的修辭手法,例(18)和例(19)分別屬于換喻和通感的修辭手法。仔細考察以上例句可以發(fā)現(xiàn)句子的主語都是不具有生命性的事物,謂語都是表達物質(zhì)過程或者心理過程的動詞。實際上,漢語中許多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跟漢語無靈主語句都具有用“無靈主語”搭配“有靈動詞”的特征。說明漢語無靈主語句的形成與傳統(tǒng)修辭手法的運用有比較緊密的聯(lián)系。
2.從概念隱喻探討漢語無靈主語句的成因
概念隱喻理論思想首先是在Lakoff&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提出來的。隱喻是我們借助具體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種認知手段,同時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隱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統(tǒng)映射,通過源域的概念對目的域的概念進行映射,從而幫助我們理解目的域的概念。概念隱喻廣泛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life is a journey.這一句子含有典型的概念隱喻結(jié)構(gòu)?!叭松褪且粓雎眯小蓖ㄟ^“旅程”這一具有與“人生”相似特征的源域?qū)Α叭松边@個概念進行映射。將“人生”看作“一場旅程”很好的解釋了“人生”這一概念的特征。在漢語句子中,概念隱喻現(xiàn)象也是屢見不鮮:
(20)千轉(zhuǎn)百回的愛情終于開出了花。
(21)酒杯里竟能蹦出友誼來。
(22)勝利向我們招手。
(23)時間惡意地從我頭上流竄過。
(24)名利控制了他的人生。
以上例句都存在概念隱喻的現(xiàn)象,例(20)中的愛情是樹,樹木經(jīng)歷成長能夠開花結(jié)果,在這里隱喻“愛情”經(jīng)過努力經(jīng)營走進婚姻的殿堂,其中源域是樹開花,目的域是愛情發(fā)展成為婚姻。例(21)的酒杯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一起吃飯,喝酒能夠發(fā)展出友誼。其中源域是酒杯互碰,目的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能夠結(jié)交朋友。例(22)的勝利是人,源域是人在遠方招手示意,目的域是勝利就快到來。例句中的“愛情、酒杯、勝利、時間、名利”等主語都是表示抽象概念或者是事物名稱的名詞,謂語“開花、蹦出、招手、流竄、控制”是表示物質(zhì)過程或者是心理過程的動詞。由此可見,許多漢語無靈主語句都是從含有概念隱喻現(xiàn)象的句子中發(fā)展而來的。概念隱喻為漢語無靈主語句的產(chǎn)生打下了基礎(chǔ)。
三、漢語無靈主語句的英譯
英國語言學(xué)家里奇在他的《語義學(xué)》一書中提出了5種功能概念: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指示功能,美學(xué)功能,酬應(yīng)功能。所謂的美學(xué)功能指語言使用的目的在于體現(xiàn)語言的藝術(shù)性,創(chuàng)造出某種審美效果。它關(guān)注的是語言形式本身所體現(xiàn)的美學(xué)特征(轉(zhuǎn)引自王露芳,2010)。
鑒于漢語無靈主語句的特點,無靈主語句不但在語言形式特征上具有美學(xué)特征,而且從語言意義上講,可以使語言表達更加的貼切形象生動,增強語言表達效果,在傳達思想的同時還能夠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一特點表明漢語無靈主語句具有美學(xué)的功能。根據(jù)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在進行翻譯時應(yīng)盡可能地還原源語的功能和語言意義,在奈達《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中指出語言的“功能”是指語言在使用中所能發(fā)揮的言語作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必然不同,不是語音、語法不同就是表達習慣不同,然而它們卻可以具有彼此相通或相似的功能(譚載喜,XXVIII)。奈達在《翻譯理論與實踐》一書中的解釋是翻譯中所謂最切近的自然對等是指意義和語體而言,這里的“最切近的自然對等指的是動態(tài)對等,動態(tài)對等與功能對等含義基本相同,包括四個方面:1.詞匯對等;2.句法對等;3.篇章對等;4.文體對等,其中奈達認為意義最重要。因此在翻譯漢語無靈主語句的過程中不但要重現(xiàn)語言的美學(xué)功能,盡量做到最切近的自然對等,而且要最大限度的還原源語的語言意義。
1.直譯法
何明珠認為:英語無靈主語句以其形式特征為修辭手段以獲得生動形象的美學(xué)效果(何明珠,2003)。由此可見,漢語無靈主語句和英語無靈主語句在語義表達上和形式特征上具有相通的功能-美學(xué)功能。由于在英語中無靈主語搭配有靈動詞組成的無靈主語句也具有能使語言表達形象生動的特性,根據(jù)功能對等理論,在翻譯部分漢語無靈主語句時可以利用英語無靈主語句的這一特性采用忠實于原文,保持原文形式的直譯方法,即:將漢語的無靈主語譯作英語句子中的主語成分,漢語的有靈動詞譯作英語中的謂語成份。例如:
(25)美平息了我們心中的浮躁,驅(qū)散了我們的憂患。
The beauty calms ours restlessness and dispel our cares.(張培基譯)
(26)黃葉在池塘的懷抱里靜靜地睡著了。
The yellow leaves sleep quietly in the bosom of the pool.
(27)秋天來了,記憶就輕輕地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蟲又要響起來了?!保◤堊g)
The advent of autumn has vaguely reminded me of the seasons insects once again chirping plaintively.
(28)溫柔的海風輕輕地撫摸著我浮在碧波上的身體。
The gentle sea breeze softly caress my body floating about on the blue waters.
(29)星光很早以前就踏上了旅程。
The light from the stars started on its journey long long ago.
(30)小黃花在涼勁的秋風中顫抖。
Yellow chrysanthemums are shivering in the chilly wind.
(31)帶著幾聲輕蔑的微笑,我的影子離開了我。
Laughing a few derisive laughs, my shadow disappeared form behind me.
由以上例子可見,部分漢語無靈主語句采用直譯的方法翻譯出來的英語句子基本上都是符合英語無靈主語句的句子特征,重現(xiàn)了漢語無靈主語句的美學(xué)特征也達到了源文和譯文的語義對等。但若將英語無靈主語句按照同樣的方法譯成漢語無靈主語句效果則不是非常理想。實際上,在漢語無靈主語句中,大都數(shù)句子都相對更適合采用直譯的方法,但也存在無法直譯而要進行意譯的句子類型。
2.意譯法
被動語態(tài)在英語里是一種常見的語法現(xiàn)象。在某些文體中,使用被動句幾乎成了一種表達習慣。英語重形合,注重語法結(jié)構(gòu)和表達形式。當碰到主動式不便于表達時,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辭的考慮,往往可以采用被動式(連淑能,2016)。當漢語無靈主語句中翻譯成英語無法采用主動表達的句子可采用主動結(jié)構(gòu)變被動結(jié)構(gòu)的意譯方法進行翻譯(見例(25)-例(27))。此外,名詞化也是英語常見的現(xiàn)象,指用名詞來表達原來屬于動詞所表達的信息,如用抽象名詞來表達動作、行為、變化、狀態(tài)等(連淑能,2016)。漢語無靈主語句的英譯可采用動詞變名詞方法進行(見例(28)-例(31))
(32)悲傷籠罩著這間屋子。
This house is filled up with sadness.(葉譯)
(33)命運要我喝干自己的血。
I have been forced by destiny to drink up my own blood.(葉譯)
(34)溫暖灑滿回家的路。
The way back home is besprinkled with warmth.
(35)寒風和冰雪的天氣能夠殺人。
Biting wind and icy snow may sometimes be a killer.
(36)相對于人而言,計算機檢查的更細心,更勤快。
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 and industrious 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
(37)強烈的嫉妒和憤恨吞噬了他的理智。
Strong envy and resentment resulted in his lost of rationality.
(38)當讀及此處,思緒似乎往四處飄散。
When I stop here,my mind seems like a wanderer.
由于例(32)至例(34)采用主動形式不便于表達原文語言意義,通過將主動結(jié)構(gòu)轉(zhuǎn)化為被動結(jié)構(gòu)的譯法可以更好的表達原文,例(35)至例(38)通過將漢語中的動詞名詞化的方式進行翻譯可以使表達更貼切準確。
四、結(jié)語
本文探討了漢語無靈主語句與英語無靈主語句在句子主語和謂語成分的語義性質(zhì)相似之處。在參考英語無靈主語的基礎(chǔ)上對漢語無靈主語句的形成原因進行了探索并且對漢語無靈主語句的英譯方法進行了簡單分析概括。漢語無靈主語的形成基礎(chǔ)在于傳統(tǒng)修辭手法的廣泛運用以及概念隱喻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根據(jù)其形式特征和語言功能提出了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根據(jù)漢語句子中主語與謂語的邏輯關(guān)系在英語中無法找到對應(yīng)詞匯來表達的句子可采用意譯即是主動結(jié)構(gòu)變被動結(jié)構(gòu)以及動詞變名詞的方法以達到再現(xiàn)原文語言意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培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胡壯麟,張德祿,朱永生,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111-112.
[3]葉紅婷.陽光下的時光[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8.
[4]何明珠.英語無靈主語句的理解與翻譯[J].外語教學(xué),2003:51,53.
[5]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99.
[6]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07-108,118-119.
[7]王露芳.英語語言翻譯中美學(xué)功能的發(fā)掘和重現(xiàn)[J].理工高教研究,2010:142.
[8]王憲生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08ae870100tlr2.html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