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軍
摘 要:小學數(shù)學教育,是學生初次對數(shù)學的認識,學生能否在以后的學習中感興趣,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個新穎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走進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的魅力。有了學習興趣,學習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積極進行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動筆,多思考,多請教,教師和學生融洽相處,真正達到亦師亦友的目的。
關鍵詞:基礎;興趣;思維能力;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0-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37
雖然學校和家長都很重視學生的小學數(shù)學教育,但是小學數(shù)學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教師在教的方面不注重學生自己思考,而是一味的講,課后再布置大量的作業(yè),這樣導致學生認為數(shù)學就是枯燥無味的做題,忽略了學習數(shù)學的本質(zhì)。學生在學的方面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只是一味的死學,不動腦思考,機械地抄寫例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1.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老師講課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做一些與學習有關的趣味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對數(shù)學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上黑板做題,互相競爭,輸?shù)耐瑢W受一些有趣的懲罰,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感興趣了,自然而然也就會努力學習。
2.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
數(shù)學這門學科需要學生獨立思考,最后解決問題。以前的做法往往是教師把所有的題目都講一遍,學生只是一味地抄。時間長了,學生會對老師有所依賴,不管是遇到簡單還是困難的題目都希望老師講解,自己從來不思考。這樣的做法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發(fā)掘?qū)W生的思維能力。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每個同學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做出題目,這樣的做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既自己思考了又和同學合作了,加強了同學之間的關系。具體的做法是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并且選取一位學習好的同學為小組長,讓他負責監(jiān)督和幫助其他同學,達到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的目的。
二、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思維
1.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
數(shù)學這門學科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必須做適當?shù)木毩?,但是很多教師曲解了這個意思,課后布置大量的題目,有些題目過于簡單,有些題目則太難,超出了學生能夠解決的范圍,這樣造成的后果是學生負擔加重,對數(shù)學學習失去了興趣;作業(yè)抄其他人的,對學生的學習是極其不利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這些,每天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學生的負擔減輕了,也達到了練習的目的。教師再對學生有困難的題目重點進行講解,總結(jié)這類題目的具體方法,以便學生下次遇到此類題目時能夠順利做出來。做題的目的在于總結(jié)方法,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另外,教師也應該注重一題多解,多題歸一,總結(jié)重點題目的思考方法,讓學生用這些思考方法獨立做出題目。
2.講課聯(lián)系實際生活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于生活,數(shù)學也不例外。教師在講課時不應該單純地針對某個數(shù)學問題,這樣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狹隘,只會解決一些數(shù)學算數(shù)問題,對于一些實際問題無從下手。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講數(shù)學問題時應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這樣既生動又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用一個具體的生活情景引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變抽象的為感官的實際問題,學生的興趣也會得到提升。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夠想起自己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將數(shù)學知識學以致用。
三、注重學生內(nèi)心情感體驗
1.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
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都有所不同,他們的學習狀況也不同。有的學生基礎好,老師講的容易接受,有些學生則反應比較慢,對于這類狀況,教師首先應該積極去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學習成績不能反映學生的全部,教師真正去了解,可能有些學生只是學習方法不對而已,有些則是貪玩,沒有將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對于這類狀況,教師應該根據(jù)自己了解的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解決每個學生所遇到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高漲,班級凝聚力也會加強。
2.做一個和藹可親的教師
小學生天性愛玩,教師不能夠過分抑制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教師應該將學生這種玩的精力用到學習中去,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要想做到這樣,教師首先應該和學生成為朋友,課堂上是老師,下課了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對待學生和藹可親。多表揚和激勵學生,少一些批評,因為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哪怕是一點點小事情,學生心里也會有成就感。學生和老師亦師亦友,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也會向老師尋求幫助,老師也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生的學習也會得到提升。
四、教師豐富自身知識,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
教師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提高自身的數(shù)學素養(yǎng),積極參加各類調(diào)研活動,和其他老師多交流,向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共同提升數(shù)學教育。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育學生,更重要的是通過自身的一些習慣去影響學生,教師不斷研習各類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內(nèi)涵,備好教案。課上精神飽滿,繪聲繪色,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學生看到教師這么認真,時間長了,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師用自己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教育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這才是小學教育真正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杜威著,許崇清譯.哲學的改造[M],商務印書館,1958:46.
[2]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85.
[3] 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84.
[4] 周軍.教學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