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思璇
阿里山神木紅 檜
○文 吳思璇
又稱為臺灣紅檜、松梧、松蘿、薄皮、水古杉 。
紅 檜
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Matsum
紅檜,因樹皮是暗紅色而得名,是檜樹的一種,屬柏科。大陸有檜樹而無紅檜,因臺灣北回歸線以北是亞熱帶氣候,濕潤多雨,五大山脈皆有紅檜生長,尤以阿里山的紅檜最好。這里的紅檜身軀挺拔粗壯,高達五六十米,頂天立地,而且壽命長,一般都在千年以上,有的兩三千年仍在生長,又稱長壽樹。
阿里山的檜木原始森林是1899年被發(fā)現(xiàn)的,據(jù)調(diào)查約有30萬株的原始檜木遍及整個阿里山區(qū)。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千余年的紅檜,樹齡達三千年以上,1956年神木遭到雷擊,樹心油脂被焚毀,不久即告枯萎。1997年神木因連日大雨,根部腐朽嚴重,在經(jīng)過專家評估后,于1998年正式放倒神木。神木倒了以后,當?shù)亓謩站终沓霭⒗锷缴钟螛穮^(qū)內(nèi)的38株巨木出來,搭建棧道,成為新景點。連同原來的阿里山神木,并稱為阿里山神木群,樹種全部都是紅檜。
紅檜管理部門出于對樹的崇拜,喜歡用古代人名、皇帝謚號為它起名,小火車站東側(cè)有一株高達52米的紅檜,主干已折,分枝依然郁郁蔥蔥,樹齡在3000年以上,對應中國歷史,西周周公執(zhí)政時期,就應生長在這里,就叫它為“周檜”或“周公檜”。
紅檜在臺灣又被尊稱為“神木”,是裸子植物類中柏科扁柏屬的一種,其枝葉有點像我們常見的柏樹。紅檜樹四季常綠,樹干挺直;枝葉濃密,遮天蔽日;木質(zhì)輕軟,色澤美觀,邊材近似橘黃,內(nèi)芯近似黃褐,香氣令人愉悅。成材的紅檜,腰圍多在一米以上,甚至幾米;高一二十米的算“矮子”,一般的都在三四十米高。有一株被稱作“神木”的紅檜,近地直徑達6.5米,高達57米,材積約504立方米,相當于幾畝30多年生杉木林的木材蓄積量。
紅檜受人頂禮膜拜,是它還具有堅強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品格。有的被風雨雷電擊中東倒西歪,仍然倔強地活著;有的主干成了空殼,枝條還綠意盎然。人們贊揚沙漠中的胡楊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阿里山的紅檜更是頑強。在一處凹地里有一株“三代神木”,總計樹齡3050年,第一代老死了,樹墩上生出第二代,第二代枯死了,殘存的樹干上又長出第三代,雖然主干短小,可枝繁葉茂。樹中生樹,三代同根,生生不息,顯示著傳承生命的接力,難怪專家們稱贊紅檜是大森林的驕子。
紅檜主要產(chǎn)于臺灣中央山脈、阿里山、北插天山等地海拔1050-2000米。它的枝葉,有點像扁柏,是僅次于美國加州“世界爺”——紅杉的又一種大樹。它是一種常綠高大的樹木,樹皮淡紅褐色,條片狀縱裂;生鱗葉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紅檜主要分布于針葉林內(nèi), 為喜陽樹種,喜溫和濕潤的氣候,根系發(fā)達,天然更新良好,幼樹需要一定的光度,生長較快,種子繁殖。可選擇與紅檜立地條件相
似的坡地或苗圃,用扦插法也易成活。
同一山坡上,紅檜族群常位居下坡段及溪谷,其地陽光量不足,且紅檜種苗需光量較高。然而,臺灣地體不斷上升,河流不斷下切,有助于紅檜的更新。研究指出,紅檜存在處,與臺灣百余條河川的向源侵蝕崩塌扇面相關,以陳有蘭溪為例,金門峒大斷崖以降的河谷兩岸即為紅檜的潛在發(fā)展區(qū),從中梭巡,借助冬季紅檜黃褐葉片,很輕易地找出紅檜族群之所在。
紅檜是建材、家具、工藝品的好材料,可供做中高海拔的造林樹、庭園樹、風景樹、行道樹、平地庭園以及盆景用樹。木材耐腐朽,會散發(fā)芳香味,紋路美麗,質(zhì)地良好,但是檜木心材容易腐朽,形成蓮藕狀空洞,俗稱蓮根材。紅檜木醇的藥用價值也十分高,并且紅檜含有抗癌成分,對抑制附著在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驚人效果,同時對青春痘、痱子、尿布疹等有止癢收斂傷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