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合祿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北京 100029
“形與神俱”之科學和哲學實質探秘
田合祿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北京 100029
[目的]闡發(fā)“形與神俱”的由來、內涵及其科學、哲學實質。[方法]用人體發(fā)生還原論的方法,通過分析《內經》對人體生命雙結構先天“形”和后天“神”的闡述,以及道生太極體系對生物的生成、發(fā)育成長過程,尋找“形與神俱”這個人體生命存活唯一條件的科學和哲學實質。[結果]從“形與神俱”的合一形成、發(fā)展過程,發(fā)現萬物演化的道生太極體系規(guī)律,以及合二為一、一分為二的辯證統(tǒng)一規(guī)律與“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智者察同,愚者察異”的普適生命規(guī)律,從而解開“形與神俱”的科學和哲學實質,說明哲學理論來源于基礎科學知識。[結論]“形與神俱”的科學和哲學實質,是萬物演化的道生太極體系規(guī)律,以及合二為一、一分為二的辯證統(tǒng)一規(guī)律。
形神;太極;道;科學;哲學;生命;演化規(guī)律;黃帝內經
在人體生命雙結構理論下,《黃帝內經》形成了先后天形、神理論。《黃帝內經》的核心概念只有兩個,那就是“形”和“神”,其他論述都是圍繞著形、神展開的討論。這種形神學的“形與神俱”思想出現在《黃帝內經》首篇《素問·上古天真論》,所以只要讀懂《素問·上古天真論》,則學習《黃帝內經》思過半矣!一部《黃帝內經》就是一部“形神學”,一部《黃帝內經》就是在圍繞著“形神學”做文章,在闡發(fā)“形”與“神”的關系,強調人活著的關鍵就是形神關系?!靶巍焙汀吧瘛笔侵嗅t(yī)基礎理論的最核心概念,是建立在構建人體生命雙結構事實上的概念,離開這個形神核心概念,中醫(yī)就不復存在,中醫(yī)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就是關于形神的學說?!靶闻c神俱”是《黃帝內經》提出來的人體生命存活的唯一條件,也是人體健康的唯一標準?!靶闻c神俱”命題的提出,飽含著科學和哲學意蘊。
人形指身體、形體,有形狀、形象等,名之器,先天父母精卵是其物質基礎。“形”是人體生命存在之本,沒有形體,人體生命就不存在?!饵S帝內經》深入研究人之形體結構?!鹅`樞·經水》說:“五臟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臟之堅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皆有大數?!薄鹅`樞·本臟》說:“五臟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六腑,亦有小大、長短、厚薄、結直、緩急?!闭f明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實體,占有一定的空間,不只是有生化功能,還有組織結構,如五臟六腑、筋骨、肌肉、皮毛、四肢百骸等,從而才有身體形象和概念。
形器具有生化作用,如《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彼孕纹魇恰吧惫δ艿妮d體。人體的形質組織結構,可以用示意圖來表示,見圖1。
人體這種形質組織表里結構,既是人體神機升降出入的結構,也是人體病發(fā)于陰、病發(fā)于陽的病位結構,以及防治疾病的結構。
圖1 人體結構模型圖Fig.1 Human body struture model figure
“神”是天地氣、味的產物?!端貑枴ち?jié)臟象論》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yǎng)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鄙裨凇饵S帝內經》有明確的定義。《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靈樞·營衛(wèi)生會》說:“血者,神氣也?!薄鹅`樞·平人絕谷》說:“神者,水谷之精氣也?!笨芍翊嬖谟谖鍤狻⑽逦逗虾突傻臓I衛(wèi)血氣中,血氣是神的物質基礎,以滋養(yǎng)濡澤先天形體。
由于“神”來源于天地自然,所以《黃帝內經》特別強調“四氣調神”,即四季養(yǎng)神?!鹅`樞·本神》說:“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薄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愤€說要養(yǎng)五味,謂:“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p>
“形”來源于先天父母精卵合子,“神”來源于后天天地氣味,只有后天之“神”與先天之“形”合一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人。《靈樞·天年》說:“血氣已和,榮衛(wèi)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薄吧駳馍嵝摹本褪侵负筇焐芍窈嫌谛模试菩闹魃?。心主血與脈,神在其中。心輸送血氣給五臟機體組織,然后才有五臟之神和神的外在表象?!鹅`樞·本神》說:“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薄鹅`樞·本臟》說:“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薄鹅`樞·九針論》說:“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志也?!薄端貑枴ふ{經論》說:“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鄙窈嫌谛?,而心主于目,入腦系,故心神必表現于目。心腦一體,共主精神活動及思維?!鹅`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苯浳挠靡?、志、思、慮、智對人的思維活動的回憶、記憶、思慮、處事、判斷等進行概括,并加以區(qū)別,認為這些思維活動都是在心腦一體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心神的具體表現。
從生成角度說,形是第一位的,形是基礎,形是載體,形存才能神存?!盾髯印ぬ煺摗氛f:“形具而神生?!盵1]《抱樸子·至理》說:“形者,神之宅也?!盵2]《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形體不蔽,精神不散?!睕]有這個形,神氣就無藏身之地。形又稱器?!端貑枴ち⒅即笳摗氛f:“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毙误w不存在,沒有生化的器具,神也就不能化生。
從生存角度說,神是第一位,氣是第二位,形是第三位。形是先天之本,神是后天之本,后天之“神”滋養(yǎng)著先天之“形”,沒有后天之神,先天之形就不能存活,所以養(yǎng)生之本就是養(yǎng)后天之神,故《素問》第二篇就是《四氣調神大論》,道家《內經圖》《修真圖》的丹田之說就是養(yǎng)神。
形神合一才是個健康的人。《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形體不敝,精神不散?!毙陌簿褪巧癜玻陌捕癫簧?,形勞而不傷,就能活百歲?!端貑枴れ`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yǎng)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yǎng)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靈樞·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薄鹅`樞·天年》說:“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問·移精變氣論》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焙我浴笆瘛??《素問·湯液醪醴論》說:“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應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wèi)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wèi)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睘槭裁础吧袢ァ蹦兀恳驗椤笆扔麩o窮,而憂患不止”,損傷營衛(wèi)血氣,故而“神去”,不是先有“神去”,然后營衛(wèi)血氣虧損。如何“得神”長壽?《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笔裁词恰暗玫馈蹦??《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歲,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痹瓉怼疤彡斓?,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就是“得道”,即順四時天地陰陽之氣養(yǎng)生則壽。如果發(fā)揮人的主動性,一是靜心,二是呼吸天地之氣,即《素問·臟氣法時論》所說“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吧瘛鄙谖鍤狻⑽逦端熬珰狻?,即營衛(wèi)氣血?!鹅`樞·營衛(wèi)生會》說:“營出中焦……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故獨得行于經隧,命曰營氣……營衛(wèi)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于此可知“神乃自生”之處多么重要,故被道家稱為丹田、黃庭,佛家稱為臍輪、腹輪,醫(yī)家稱為中氣、神機,現代稱之為腹腦。
總之,正如張景岳在《類經·針刺類》中說,“無神則形不可活,無形則神無以生”“神去離形為之死”,形神合一則生,形神分離則死。形是神的載體,神是形的主宰,后天之神養(yǎng)育著先天形體。人體從外界獲得五氣、五味有益能量,現代科學稱之為負熵,故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薛定諤在《生命是什么》中首先提出“生命以負熵為生”,并第一次從非平衡熱力學角度詮釋出生命的本質,與《黃帝內經》的認識相差2000多年。筆者就不理解,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知道人體生命是依靠后天天地之氣味存活的,卻沒有人說中醫(yī)是科學的,非要等西方人憋出來個“負熵”才是科學的,豈非咄咄怪事?
前文筆者從發(fā)生學角度詳細論述了人體生命雙結構,先天之形和后天之神以及形神合一的關系,現在用圖將其概括于下。見圖2、圖3、圖4.
圖2 道生太極演化示意圖Fig.2 Sketch map of evolution of Daoism developing Taiji
從圖2可知,個體人的生成過程就是一個合二為一的過程,是孔子太極序列的逆過程??鬃拥奶珮O說,順則一分為二,逆則合二為一,故稱“一陰一陽之謂道”。
圖3 太極順逆圖Fig.3 Taiji figure of favorable and adverse trends
太極順逆規(guī)律可簡化為太極序列圖如下。從此才能理解《素問·寶命全形論》所說的“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的深刻涵義。
圖4 孔子太極序列圖Fig.4 Confucius Taiji sequence diagram
太極順逆圖給了筆者一些重大發(fā)現。首先,發(fā)現老子和孔子師徒二人發(fā)明創(chuàng)建了萬物的繁衍演化規(guī)律。道生、太極生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原創(chuàng)思維模式。老子的合二為一是生物繁衍后代的規(guī)律,《國語·鄭語》概括其規(guī)律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盵3]只有陰陽不同的事物和合才能生物,才能發(fā)展,孤陽不長,孤陰不生,同一事物不能使生物繁衍后代。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老子道生過程——“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屬于二元論??鬃拥囊环譃槎且粋€個體事物發(fā)育發(fā)展成長的過程,是同源的演化過程。如精卵合子生成以后,其DNA細胞分裂演化為臟腑組織、筋骨、肌肉等,都是同源于精卵合子??鬃印段难詡鳌犯爬ㄆ湟?guī)律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4]65,《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稱為“智者察同,愚者察異”,這是一個生長壯老死規(guī)律的發(fā)育發(fā)展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孔子太極生的過程,屬于一元論。
父母遺傳精卵合子是形成個體的形體之本,為先天之物,在父母遺傳的精卵合子的遺傳基因里,含蘊著一定的父母信息,特別是懷胎母親的信息,如生理、心理、知識結構、經驗閱歷等,這些先天遺傳因素直接影響著個體人后天生理、心理、形體的成長、發(fā)育、發(fā)展,所以父母要想造就具有優(yōu)良基因的后代,就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父母遺傳基因編碼造成的個體秩序性無法改變,它決定了該個體人的先天體質特征。1980年張穎清明確提出生物全息律的機理,并進一步提出全息胚和泛胚論概念,認為全息胚是處于向新整體發(fā)育的某個階段的胚胎,真正的全息胚能夠發(fā)育成新整體,其泛胚論認為每一個全息胚都具有發(fā)育成新整體的全息而成為一個新的個體。在這種同源演化和全息律指導下,就有了現在的復制克隆技術,甚至再生。
胎兒出生后,與后天“神”合為一體,而且將個體主體人容納到社會、自然環(huán)境客體之中,就必然受到“神”的改造和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先天形和后天神的合一和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將會改變一些先天形體生理的成長發(fā)育,以及心理的變化,但那也是以先天體質為基礎。由于個體人既帶有父母遺傳的物質基因,又帶有自然遺傳的神基因,所以個體人與父母及自然界就會有同源感應。于此可知,合二為一和一分為二是辯證統(tǒng)一體,不可分離。合二為一是人類繁衍后代的科學規(guī)律,一分為二是個體人同源演化生長壯老死的科學規(guī)律,二者不得混淆。對《黃帝內經》和個體人來說,不能只講氣一元論。一個人的生成過程分兩個發(fā)育成長階段,一是在母親腹中胎兒階段,是母親的一個附件,為先天階段,二是出生后成為個體人階段,獨自接納天地之氣,打開肺門口門,攝納天地氣味而“神乃自生”,屬于后天。當“神氣舍心”先后天合一,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人。
從上述可知,《黃帝內經》原創(chuàng)中醫(yī)理論體系起源于基礎自然科學知識,不是起源于哲學,而是在形神合一的基礎科學之上上升為哲學理論。
老子《道德經》的學術思想,最重要的命題就是“道”。這個道,是宇宙的本源,可以生化萬物?!兜赖陆洝氛f:“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盵5]
道是什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钡谰褪翘斓仃庩?,所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順春夏為陽、秋冬為陰的四時陰陽為“得道”,《素問·上古天真論》稱為“合于道”,《系辭傳》概括為“一陰一陽之謂道”。因為“一陰一陽之謂道”,故云“道生一”?!端貑枴ぬ煸o大論》說:“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就是說陰陽在發(fā)展過程中有量的變化,那么這個三陰三陽量的多少變化是如何得來的呢?《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素問·八正神明論》也說:“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說:“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終,而天度畢矣。”表就是桿(竿),立桿測日影用的桿。立桿按天序太陽運動光的強弱“移光定位”得到日影,就知道陰陽量多少的變化。立竿測日影技術,是一項古人探究天道自然規(guī)律的偉大發(fā)明。太陽運動產生的陰陽消長過程可以用太極圖表示。太極圖顯示的是一陰一陽,一陰發(fā)展為一陰、二陰、三陰,一陽發(fā)展為一陽、二陽、三陽。
圖5 三陰三陽太極圖Fig.5 Taiji figure of three-Yin three-Yang
這是天地之道一陰一陽發(fā)展為三陰三陽,不受春夏秋冬地域的影響,本源于日地的相互運動規(guī)律,只受日地相互運動規(guī)律的影響,屬于自然科學,有精度,有準確含義,有數學邏輯性。
“一”就是一陰一陽之“一”,一陰一陽發(fā)展到二陰二陽就是“一生二”,二陰二陽發(fā)展到三陰三陽就是“二生三”?!端貑枴り庩栴愓摗氛f“三陽為父,三陰為母”,《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地為之父母”,父天母地?!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氛f:“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惫试啤叭f物”。這個“三”,就是《素問·生氣通天論》說的“其氣三”的“三”。面南而立測日影,前陽后陰,故云“負陰而抱陽”。沖者,動也,中氣就是生生不停之動氣?!峨y經》稱此為腎間動氣,即丹田、黃庭、腹腦之動氣,不在腎中。
《素問·天元紀大論》說:“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眲t天陽有三陰三陽六氣,地陰有五行五運。故又說:“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庇诖丝芍f物之生,是“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的天父地母交媾的結果。所謂“負陰而抱陽”,乃指天陽地陰。天地之氣交媾而生萬物,即“沖氣(中氣)”生于天地氣之媾和。這個過程,《素問·寶命全形論》稱作“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天地為之父母”。這個天地氣是什么呢?《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yǎng)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痹瓉磉@個天地氣是五氣五味,所生的“沖氣(中氣)”就是“神”、胃氣、營衛(wèi)之氣、丹田之氣、黃庭之氣、《難經》的腎間動氣。
“道”是事物的開始,從一開始,然后由一發(fā)展到二,由二發(fā)展到三,其周期運動有始、中、終三種狀態(tài),就是現代說的事物發(fā)展“發(fā)生——發(fā)展——消亡”三個階段,用數學可記為0、1、2。闡述物質運動從初始狀態(tài)0開始,經過中間狀態(tài)1,進入終點狀態(tài)2,完成一個基本周期,即生成另一個物體,然后繼續(xù)運動可以生成萬物。由一到三,是發(fā)展三個階段,不是一分為三。其中“一”為一陰厥陰、一陽少陽,“二”為二陰少陰、二陽陽明,“三”為三陽太陽、三陰太陰,在五運六氣之中是互為司天在泉的三對陰陽關系,“和”則生成新的物質——“沖氣(中氣、動氣、丹田之氣)”。在這三個階段發(fā)展過程中總是“負陰而抱陽”,陰陽相和合。人們對于“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解釋,總是含糊不清,甚至加以歪曲,其實是講萬物都是有陰陽二者結合而成。負陰抱陽就是向著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陰陽二者和合才能生成“沖氣”,故云“沖氣以為和”?!秶Z·鄭語》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泵鞔_指出陰陽和諧才能生化萬物,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故老子反對“孤、寡、不谷”之稱。《禮記·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盵6]所謂“沖氣以為和”,就是“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陰陽和諧的模型就是太極圖?!断缔o傳》說:“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天地之大德曰生。”所以“道德”就是“道生”,可知老子所論述的萬物發(fā)展過程就是個“道生”過程,筆者稱之為“道生體系”。這三個階段所生之物是不相同的,有時空之異。所謂“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就是合二為一,“和”生“沖氣”,“沖氣”就是動的生命體。
從《道德經》來說,“道”為原始點,分出天地陰陽兩儀,再由陰陽相合生成新的物質“沖氣”——太極?!断缔o傳》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則“沖氣”新生物就是中間原點,然后再繼續(xù)衍生下去。這個中間原點“沖氣”——太極,再生下去可用來知德太極圖表示?!皼_氣”之前為道生,“沖氣”之后為太極生。見圖6。
圖6 來知德太極圖Fig.6 Laizhide Taiji figure
圖6所示中間圓圈為新物質“沖氣”,繼續(xù)化生陰陽。其中就涉及到老子的學生孔子《系辭傳》的太極理論,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4]538。
這樣的偶數二分法可以繼續(xù)下去?!端貑枴り庩栯x合論》說:“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薄鹅`樞·陰陽系日月》說:“夫陰陽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白,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彪m然如此,“然其要一也”,陰陽而已。
筆者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稱為道生體系,“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稱為太極體系,將合二為一和一分為二兩個階段二者合起來就是“道生太極體系”。
一對父母可以生幾個孩子,就是有不同的精卵合子,各為一太極,可以用數學表示為n個,這就是《黃帝內經》說的天地父母陰陽生萬物。每一個太極一分為二,繼續(xù)分下去可以用數學表示為2n個。其發(fā)展過程可以用下式表示:陰陽→n個太極→2n個陰陽,這就是道生太極體系表達式。見圖7。
圖7 道生太極體系Fig.7 Sytem of Taoism-developed Taiji
筆者從發(fā)生學和詮釋學角度闡釋了“形與神俱”的科學、哲學內涵,總結出萬物的道生太極體系演化規(guī)律,這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中醫(yī)的核心內容。一部《黃帝內經》就是一部形神學說史,是建立在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之上的,并將其規(guī)律上升為哲學范疇。
由此可以認識到,《黃帝內經》理論揭示,人類形體的活動需要遵循精確的天文歷法學規(guī)律,即天人相應理論。生物的發(fā)展,需要認識生物本身,認識道生太極體系過程,這是《黃帝內經》講的生物進化論,不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
References:
[1]章詩同.荀子簡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78. ZHANG Shitong.Xunzi Note[M].Shanghai:Shanghai People’ s Press,1974:178.
[2]梅全喜.抱樸子內篇今譯[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5:50. MEI Quanxi.Present Translation of BAO Puzi Main Articles[M].Beijing:China TCM Press,2015:50.
[3]薛安勤.國語譯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662. XUE Anqin.National Language Translation and Annotation[M].Changchun:Jili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Press, 1994:662.
[4]高亨.周易大傳注[M].濟南:齊魯書社,1980. GAO Heng.Zhouyi Great Biography Annotation[M].Ji’nan: Qilu Publishing House,1980.
[5]任繼愈.老子新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52. REN Jiyu.New Translation of Laozi[M].Shanghai: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1988:152.
[6]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1:1625. RUAN Yuan.Annotation to 13 Channels[M].Beijing:Chinese Publishing House,1991:1625.
Exploration into Science and Philosophic Essence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
TIAN Helu
Beijing TCM University(100029)
[Objective]To expound the source,connotation and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 nature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Method]With the method of human body occurrence reduction theory,by analyzing the original“form”and acquired“spirit”,the double structure of human life stated in Internal Classics,as well as the generation and growth course of organisms from Taiji system developed from Daoism,seek for the unique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 nature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for human life survival.[Result]From integratio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it finds out the Taoism-generated Taiji system rule for the world evolution,the differentiation unification rule of“two is made one,one is divided into two”,and the popular life rule“two kinds of substance synthesis into another,the same is not followed,the wise observes the same,the silly observes the difference”, therefore it undoes the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 nature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showing the philosophic theory originates from common popular life rule.[Conclusion]The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 nature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is the Taoism-generated Taiji system rule for world evolution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unification rule of“two is made one,one is divided into two”.
form and spirit;Taiji;Taoism;science;philosophy;life;evolution rule;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s
R221
:A
:1005-5509(2017)05-0345-07
10.16466/j.issn1005-5509.2017.05.001
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