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喆
【摘要】蛋白質在高中生物中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其中一些知識點學生很難消化,學生很難理解和接受,并且造成學生對學習生物的恐懼心理,失去學習生物的自信心,蛋白質無論是月考考試中還是高考都是考試的重點內容,學生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將重點、難點和考點有效的結合起來,本文對高中生物蛋白質結構的知識點進行了探討,并對學生如何學習蛋白質結構提出了一些觀點。
【關鍵詞】蛋白質結構 知識點 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174-02
蛋白質作為高中生物中的一大難點,學生在學習這一知識點時,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也要聯系實際,能夠通過學習蛋白質,可以解決實際問題并進行相關的計算,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學生要跟上思路,畫好重點,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和老師溝通,在業(yè)余時間學生們可以一起探討,共同學習有關蛋白質結構的知識。
1.蛋白質結構和知識點歸納總結
蛋白質主要是有碳氫氧等元素構成,氨基酸是蛋白質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反應,以肽鍵的方式連接成多肽,由于每個蛋白質都有屬于自己的氨基酸,所以這導致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氨基酸的結構和氨基酸脫水縮合這是兩個難的也是很重要的知識點,氨基酸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可以構成蛋白質的只有二十種,這二十種氨基酸都有且只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都至少要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氨基和羧基都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團(R基),學生需要記住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蛋白質結構多樣性是氨基酸脫水縮合造成的,學會對能夠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判斷[1]。
變性是蛋白質的主要性質,在加熱、重金屬鹽、紫外線等外力作用下,蛋白質會發(fā)生性質上的改變,這種凝結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們恢復成原來的蛋白質,蛋白質變性之后,對紫外線的吸收程度會上升,變得容易水解,因此在殺菌過程中常常采用紫外線殺菌,在太陽下進行暴曬。在蛋白質結構有一個重要的實驗,如何鑒定蛋白質,蛋白質在遇到雙縮脲試劑時顏色會變?yōu)樽仙?,蛋白質在加熱燃燒的過程中,會有一股特殊的燒焦羽毛的氣味。
蛋白質具有的功能[2]。①有些蛋白質是組成細胞和生命體的重要物質,例如構成核糖體的是RNA和蛋白質,另一個很重要的組成成分也是蛋白質,人和動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質構成,但如果蛋白質吸收過量,就會引起脂肪堆積,對人體產生有害影響。正常情況下,所以必須將過多的蛋白質脫氨分解,氮由尿液排出體外,這對新陳代謝的要求也十分高,而且,這一過程需要大量水分,腎臟的負荷也逐漸加重,如果腎功能不好,則危害就會更大。過多的動物蛋白攝入,也造成含硫氨基酸攝入過多,這樣可加速骨骼中鈣質的丟失,易產生骨質疏松。但反之,若缺乏蛋白質,會使人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致使營養(yǎng)不良。蛋白質在體內也起到調節(jié)作用,如控制血糖含量和水分平衡等。②有些蛋白質起到催化作用,構成人體必需的催化和調節(jié)功能的各種酶。我們身體中含有數千種酶,酶有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的作用。相應的酶充足,反應就會順利、快捷的進行,我們就會精力充沛,不易生病。不斷的為生命活動創(chuàng)造能量。③有些蛋白質具有運輸作用,如細胞膜上的載體、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能夠促進新陳代謝的吸收,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需要通過食物獲取能量,食物在腸內被消化分解成蛋白質供人體吸收,大部分的蛋白質都會被消化和吸收,未被吸收的蛋白質由糞便排出體外。④有些蛋白質有調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控制血糖,能夠調節(jié)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fā)育。人體中的毛發(fā)、血液、皮膚、神經等組織都由蛋白質組成,蛋白質對人體的生長發(fā)育相當重要。如果兒童缺乏蛋白質,會導致發(fā)育遲緩、營養(yǎng)不良、貧血或引起一些容易傳染的疾病。人的身體有數不清的細胞組成,若一個人可以很好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質,皮膚就會很好,衰老的過程就會減慢,就目前調查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我們時常忽略小的問題,逐漸發(fā)展為大問題,到后來無法挽救,人體受傷的組織不能及時得到修復,從而加快組織的衰退。⑤有些蛋白質有免疫作用,如動物和人體的抗體能對外來蛋白質對身體生理功能的干擾及時的處理,蛋白質對癌細胞有所抑制。⑥有些蛋白質在信息傳遞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如那些在細胞膜上的蛋白質,人對事物才有感觀,對外界帶來的刺激傳輸給大腦。
蛋白質結構種類很多,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肉和一些豆制品,要控制好身體內蛋白質的含量,過多或缺失都會帶來很不好的影響,對身體也有一定危害,蛋白質含量多少是反應身體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學習蛋白質結構知識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成績,給學生以及身邊家人朋友也帶來了幫助。蛋白質結構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蛋白質結構的知識點一點要牢牢掌握[3]。
2.找到學校生物蛋白質結構的學習方法
學生要足夠了解蛋白質的結構,蛋白質是荷蘭科學家格利特·馬爾德在1838年發(fā)現的。他觀察到有生命的東西離開了蛋白質就不能獨自生存,蛋白質在人體中的比重最大,一個生命的存在就離不開蛋白質,有了初步大概的認識,學生學習蛋白質的結構才有方向和目標。就好比你要了解一個人,要從他叫什么名字開始。想要學好蛋白質結構相關的知識,就要做到對基礎的知識點運用自如,例如: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通式只有一個,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學生要在課后多加鞏固和練習,多做題多思考,對在試卷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和容易犯錯的題,進行歸納和總結[4]。
蛋白質的結構是空間結構,是抽象的,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立體的思維,現在的網絡十分發(fā)達,學生要善于找到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媒體網絡電視等途徑,對蛋白質結構有直觀的理解[5]。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一種思想,就是預習課本知識,預習是為了讓學生對原本陌生的課題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所以學生要想學好高中生物中的蛋白質結構,就要自己先預習,查資料,按照書中的實驗實踐,不懂的地方查資料,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就可以跟上老師的思路,學生本身也會對這一課題產生興趣。學生要有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斷實驗及探究證明,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蛋白質結構的斗志,還可以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
蛋白質的結構的知識點分散在不同的章節(jié),學生要把握好知識的內在聯系,對知識點學會整理,重點和次重點要分清,學生與學生之間多交流,共同學習,分析好蛋白質結構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加強鞏固知識點,多思考多問為什么,善于發(fā)現問題,帶著問題去看書,比如蛋白質與基因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遺傳信息是怎樣從細胞核到達細胞質當中的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對答案充滿好奇,就會通過學習蛋白質的結構找到答案。在討論和練習中完善蛋白質結構的知識點,在這一章節(jié)有大量需要背的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不要死記硬背,把問題簡單化才能更牢固的記住。
3.總結
總而言之,蛋白質結構與人體生理功能和重大疾病的生成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高中生物中蛋白質結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知識點,學習蛋白質結構需要一個過程,每一個學生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每個知識點都能夠理解,牢記知識點,學生要有發(fā)現問題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在實踐中摸索出答案,才能學好蛋白質的結構。
參考文獻:
[1]林偉.對高中生物教材中蛋白質運輸和加工的理解[J].中學生物教學.2016(1):92-93.
[2]劉慶德.從氨基酸到蛋白質中的難點解析[J].考試周刊.2014(77):143-144.
[3]林菊英.蛋白質專題復習中的十類問題[J].生物學教學.2015(3):71-73.
[4]孟鑫.淺析蛋白質的相關問題[J].中學生物教學.2016(Z1):88-90.
[5]宋曉靜,李洪.ZEB蛋白家族的分子結構和功能[J].西南軍醫(yī). 2013, 15(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