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蘭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089-01
作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大難題。低年級作文的優(yōu)、差直接影響高年級作文的水平,而低年級重在說話訓練。上好作文啟蒙課(即說話課)是搞好說話訓練的保證。說話訓練是指訓練學生用規(guī)范語言有條理、有重點、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思想和意見。兒童在入學前,口頭表達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話不成句、詞不達意、條理不清、重復交叉的現(xiàn)象時有出現(xiàn)。針對這一情況。我認真學習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根據(jù)《標準》要求。說話訓練的教育目標答題如下:(1)能夠復述讀過、學過的課文,講故事和新聞。(2)能夠有條理、有重點地說出自己觀察到的圖畫和實物。(3)能夠有中心,有感情地講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并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能夠用完整、通順的語句清楚地回答問題。(5)能用普通話交談,注意禮貌用語,做到口齒清楚、聲音適度、態(tài)度自然。于是,我采取了一下集中訓練方式與教學目標對應。
(一)先聽后說。這種形式難度較小。如讓學生聽我講一個故事或聽錄音講一個故事,讓學生根據(jù)記憶,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
(二)先讀后說。這是以閱讀為基礎的說話訓練。這既能加深對閱讀材料的記憶和理解,又可以進行規(guī)范化的語言訓練。提高說話的能力和技巧。
(三)先看后說。這是說話訓練的主要形式,大體有兩種形式:
(1)看圖說話。首先,看圖。指導看圖要注意四點:a.要看得準確細致,對畫面的內(nèi)容有全面的了解。b看懂圖意,理解畫面上的人與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c.觀察要有順序,這是語言表達有條理的前提。d.觀察要抓住重點,注意事物的特點。其次,想象。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往往三言兩語,語言干癟,說不具體,說不生動。究其原因,是他們把圖畫看成靜止僵死的東西,沒有展開合理的想象。指導思想有兩個方面:a.把靜止的畫面中的事物或多幅圖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變“靜”為“動”,把圖看活,想象出事物的運動和變化,事物的情節(jié)發(fā)展。b.帶著感情看圖,帶著感情地想。如看到水底的魚,想象到他們似乎在做迷藏,看到樹上的小鳥,想象他們在唱著歡樂的歌。這樣說出的話才會生動、富有感情。最后,表達。針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這種情況,在看圖說話的訓練中,注重啟發(fā)和引導學生把話說細。要求學生努力做到語言準確、傳神、豐富。
(2)看實物說話。如讓學生觀察一個玩具、一盆花、一件學習用品,然后進行說話訓練。這時候,教學的難點是不知從何說起。因此,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和表達順序是很重要的。比如:一個文具盒,首先教學生整體看,再打開看,然后說說功能。
(四)先玩后說。如果課前布置學生動手做各種自己喜歡的物體模型,不會做的可以請別人,做好后再想一想,我做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因此我想到了什么?上課了,每個學生都放著自己的玩具,有飛機、手槍、電視機、火車……真是各式各樣,豐富多彩。因為準備得充分,學生都爭先恐后地走上講臺,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模型,把自己想到的話告訴大家,學生發(fā)言無拘無束,個個爭先恐后,躍躍欲試。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知識。
除了上述四種形式外,還可以先做后說,畫畫說說。采用先讓學生畫一畫,再讓他們說自己花的是什么,是用什么圖形組成的。這樣,小學生通過親手畫的圖,再不覺得無話可說了。當然,使用最多的還是看圖說話。上述這些形式的基本特點,就是把說話訓練同聽、說、看、做等具體行為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的聽覺、視覺、嗅覺得到統(tǒng)一和諧發(fā)展,既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智力發(fā)展。
說話和作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二者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從語言發(fā)展順序看,說是寫的先導和基石。說話訓練能為作文訓練提供大量的詞匯、正確的句式和適當?shù)谋磉_方式,而且還能促使學生的內(nèi)部語言得到較快的發(fā)展。
說話訓練和寫作訓練之間存在著種種差異,使二者如何銜接便成為作文教學的一道關口,要搞好由說到寫的過渡,從一年級開始,我要求凡是學生說的題材,最后都要寫下來,要求寫的內(nèi)容一般也要先說一遍,把說和寫結合起來。要求學生每天把自己說過的話或者做過的事用簡短的話寫下來。這樣,學生養(yǎng)成善于說、喜歡寫的習慣,作文就不再成為學習語文的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