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養(yǎng)森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075-02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強調立足于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驗,強調課程實施的開放性,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xiàn),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課運用案例教學,把基本概念和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鮮活的案例中,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更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德育成效。小案例以短小的容量,為學生獨立思考和互動交流留下足夠的時間,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xiàn)以本人公開課《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一課中的三個小案例為例,談談小案例在案例教學中的作用。
一、小案例營造大氛圍
在學習“當代文化生活的特點”時,我引入歌曲《小蘋果》的案例:
(欣賞《小蘋果》MV片段后)《小蘋果》是“筷子兄弟”等主演的一部電影的宣傳曲,2014年5月通過優(yōu)酷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在優(yōu)酷團隊的市場化運作下,《小蘋果》MV推出不到兩周,就位列酷狗、酷我、網(wǎng)易云音樂等熱歌榜第一名;同年11月,獲全美音樂大獎“年度國際最佳流行音樂獎”。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
(1)參考課本第86頁的描述,說說:歌曲《小蘋果》在很短的時間內紅遍中國和世界,體現(xiàn)了當代文化生產(chǎn)和消費的哪些特點?
(2)這首歌曲能夠迅速走紅的原因有哪些?
《小蘋果》家喻戶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感覺親切。播放《小蘋果》,學生在歡快的歌曲聲中享受課堂,活躍氣氛,調動興趣。兩個設問把案例和教材知識有機銜接,過渡自然,讓學生有話可說,樂于思考、討論和交流。小案例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二、小案例孕育大素養(yǎng)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學習的目標已經(jīng)從“雙基”、“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yǎng)”。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呢?根據(jù)多年案例教學的實踐,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是一個較好的模式,而案例則是承載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效載體。
在學習“文化生活的‘喜與‘憂”時,我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案例:
材料一:《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創(chuàng)作的一部歷史小說。當年明月從2006年3月起在博客上連載,三個月點擊量超百萬(目前點擊量超2.38億)。該書銷量已過千萬冊,為改革開放以來發(fā)行量最大的十五套書之一,為三十年來最暢銷的史學讀本,已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出版發(fā)行。
材料二:網(wǎng)絡文學是以網(wǎng)絡為載體而發(fā)表的文學作品,因其具有更新快速,傳播廣,閱讀群體龐大,不受傳統(tǒng)限制等特點,對傳播優(yōu)秀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一些網(wǎng)絡文學網(wǎng)站為了賺取點擊量,也制造低俗的網(wǎng)絡“垃圾書”,宣揚淫穢色情、拜金主義、暴力迷信等不良文化,對年輕人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1)請結合第87頁第二目內容,分析材料二說明了什么問題?
(2)請你從個人、企業(yè)和政府角度為解決低俗網(wǎng)絡“垃圾書”的負面影響出謀劃策。
誠如福州三中林曉楓老師所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需要再反思,要立足設計,超越設計;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一個好的案例,一堂好的案例教學課,通過“案例——設疑——思考與討論——獲得核心素養(yǎng)”,學生在思考、交流、討論和反思中,可以把教材知識還原到社會生活的復雜背景中,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拓展學生觀察視角和知識視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較好地實現(xiàn)這“三個超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小案例蘊含大道理
政治課堂上,我們經(jīng)常聽到老師在苦口婆心地灌輸枯燥泛味的大道理,盡管這些道理不無道理,但學生往往不上心,左耳進,右耳出。但一個小小的案例則可以化灌輸教育為潛移默化,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學習“發(fā)展大眾文化”時,我引入“眾說紛紜評春晚”的案例:
(1)從文化生活角度看,你覺得人們對今年春晚的感受褒貶不一的原因是什么?
(2)10月,呂逸濤被任命為2016央視猴年春晚總導演。他更新微博稱要將春晚這個傳統(tǒng)做好、做新,來致敬春晚導演前輩,并希望傾聽大家對春晚的期待和要求。請你就如何進一步辦好春晚向導演提幾點建議。
這樣生活化、接地氣的案例,輕松詮釋了當代人們文化需求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點,通俗易懂又富有生活氣息。緊接著,趁熱打鐵,面對“如何辦好春晚”,學生則思如泉涌,滔滔不絕,新知舊識全都用上了。這樣一來,不只是使抽象概念、原理具體化,還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提升了學生的文化鑒賞、鑒別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確立起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回歸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