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斌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075-01
高二年級一個男孩子的父母離異了, 孩子很難過。周日晚返校,第一個自習后,突然不見了。老師同學費了很大周折,兩小時后在校園一個偏僻而又黑暗的角落里找到了他……
那時我正在講高二哲學課程,為了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更好地體味“哲學是一門指導人們生活的更好的藝術?!?;使孩子們少走彎路,克服部分學生輕視、否認哲學指導作用的錯誤而有害的看法。經(jīng)過思考,我決定在我所帶的班里試著講一講。
“今天,我們先做一個小測驗,希望大家能很好的配合。”我話音未落,孩子們一下子緊張起來,掏本的、找筆的,教室里一陣響動。
“又不是考試,你們慌什么呀?”我微笑著望向大家。
孩子們一怔,見我手里確無測試頁之類,放松下來。有的笑起來,有的不好意思,有的做起小鬼臉。
“但是——,我希望大家認真的思考我提出的問題,誠實地回答,好不好?”
“好!——”大家見不是考試情緒高了起來。
“諸位,請聽題:第一個問題,你們的父母親愛不愛你們?”
“愛!——”很多同學很大聲地回答。
“第二個問題:你愛你的父母嗎?”
“愛!——”更多的同學用更大的聲說。有的還笑了起來。
“好!下面是第三個問題,請大家認真思考后告訴我,不要急著回答,想好了,問問自己的內(nèi)心怎樣說。第三個問題:假如父母有一天離異了,和你們有關系嗎?”
很多同學先是一愣,后沉默不語。有的左顧右盼尋找同盟。還有小聲嘀咕:“沒——關——系——”。
“真的沒關系嗎?”我加重了語氣。
“沒——吧——”不少同學試探的口氣。
“別人的父母離異了,與你沒關系。”孩子們笑起來,我接著說,“如果,我是說假設,是你的父母有一天突然要分開了,和你真的就沒有任何關系嗎?”我一句一頓地說。
大家驚愕地望著我,一時不知怎么辦。教室里一片寂靜,孩子們嚴肅起來。
……
“如果,這個孩子很優(yōu)秀,學習成績很好,對父母很孝順,聽父母的話,尊敬師長,友愛同學,有好的志向,有積極努力的行動。很受家長、老師、同學、親友看重。即使他的父母一時有些矛盾、沖突,會不會輕易選擇分手呢?”我語氣平緩地引導著。
“不會!”不少孩子很肯定地說。
“為了孩子,他們也不會!”還有的孩子小聲說。
“建立一個家庭不容易,毀掉一個家庭也不是一個兩個人一時半會的事。是和許許多多周圍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大家說是也不是?”
“是——”有不少同學緩了過來。
“婚姻作為上層建筑,是由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決定。物質(zhì)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zhì)。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這些道理我們都知道,但真正要理解掌握應用,就要深刻體會和領悟,從生活中感悟、體驗。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具體性、多樣性,有條件性。造成離異的原因很多,矛盾也很復雜。孩子作為父母愛情的結晶,也在見證和參與到現(xiàn)實生活中并與之休戚相關,密切聯(lián)系,密不可分。是不是?”
“是——”大家拖長了音。
“一個好孩子,可能會使一個家庭成員之間關系更密切,生活更和諧,更有生機。反之也可能會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你認為是不是?”
“是——”大家仍拖長了音。
“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tǒng)一。面對生活,哪我們應當怎么辦呢?”
“爭當好孩子!”
“要起正作用?!?/p>
“努力去學習?!?/p>
“要全面發(fā)展?!?/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