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教師更好有效地教,為了學生高效率地學,老師應沉浸在教育教學研究之中。研究,讓零碎的教學思想變得系統(tǒng),讓日?;慕虒W行為變得更有味道,讓教學工作充滿樂趣﹗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一線教師在學校的帶動下不斷行走在教學研究的羊腸小道之中,探索最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教學研究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018-01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一線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已不再陌生。例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征,發(fā)展學生的多元化智能;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和技能,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態(tài)度;鼓勵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多種學習方式;提倡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建立主體多元、內(nèi)容多元、方式多樣的評價體系等等。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地落實?怎樣才能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課堂40分鐘的效率?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學校進行以此為主題的教研活動,具體流程為:
隨堂聽課,發(fā)現(xiàn)問題→根據(jù)主題,研討交流→教學實踐,課堂觀摩→互動交流,提高認識→反思小結,深化認識
通過這樣一個循環(huán),教師在研磨中又成長了,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悟:
1.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要力求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教師的魅力在于吸引學生愿意主動投入學習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始終以引領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果學生的學習能夠順利進行,就應給予肯定、贊揚,同時試著提供新任務:如果學生學習遇到困難,就應提供有效地幫助,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新知,解決問題。
2.提供“刺激”,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所謂“刺激”,即學習任務,它可以以教學目標的方式呈現(xiàn),也可以以設置問題情境或活動情境的方式呈現(xiàn)。這是實施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的關鍵步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不能開展、是不是高效,首先取決于學習任務是否明確、具體,是否具有挑戰(zhàn)性。通常,教師必須考慮這樣的學習任務能不能使學生“有事可做”,能不能使學生緊張、投入、高效地學習。
3.創(chuàng)設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留給每位學生展現(xiàn)才能的機會。
學生應在課堂活動中具有操控全局的地位。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學?;顒又?,學生的地位也并不僅僅只是在于充當“道具”—上課的時候按照老師的意圖表演一下。他們應該在無形當中控制著整個學習活動。上課前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喜歡怎樣的課?怎樣的教學方式對他們的發(fā)展最有利!學習中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真的學會了嗎?學習后也應該思考有沒有更好的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方法!而不是過多的關注課的本身是否完美。
4.集思廣益,博取眾長,反復實踐,不斷積累是教師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美國的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家的引導和同伴互助,這一次的活動經(jīng)歷了三節(jié)課的磨課和學習領導及教研組的研討歷程,讓教師深切地感受到: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這樣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完善自己的教學思路。同時,要有承受失敗的良好心態(tài),在失敗中不斷地總結,反復的去實踐,從實踐中獲取經(jīng)驗,積累經(jīng)驗,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提升自己,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才能加快自己成長的步伐。
作者簡介:
么憲敏(1968.3-),女,漢族,遼寧省大石橋市高坎鎮(zhèn)人,任教于遼寧省大石橋市高坎中心小學,職稱:小學高級,學歷:大專,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