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念長 陳美者
曾念長(評論家、文學(xué)博士):
青少年時代是一個人的情感豐沛期,卻由于涉世尚淺,不能將個人情感轉(zhuǎn)化為一種現(xiàn)實的社會能量。他們往往更迷戀一種虛擬的情感場景。比如踢足球、玩游戲和讀書寫作,形式雖有不同,但就情感排遣方式而言,都具有某種虛擬性,因而成為年輕人的喜愛。王若男的散文,就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人通過讀書寫作構(gòu)建起來的情感世界。她寫《紅樓夢》里的探春,寫《半生緣》里的“愛情時間”,寫沈園里的“陸唐情緣”,均是對想象世界的二度創(chuàng)造,且入戲極深,完全把自己帶入虛擬情境之中。只是我們讀著有些恍惚,忘了這些文字竟然出自一個高中學(xué)生之手。她更像是一個此情可待的主角,追憶著沉痛而真實的情感往事。我在王若男的文字中讀到了感傷。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少年愁,而是以文學(xué)的方式來看待世界的一種獨特方法,是對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一切卑微事物的深情凝視。
陳美者(小說家、編輯):
王若男的文字,是一種竹簾紗幔下的南國綺夢。我驚喜于她明明一顆少女心,有些話卻說得聰明而絕望,透出大夢初醒的蒼茫、張式的精致寂寞,可見才情之美,多少天生。
驚喜之余,又不免心疼。一切只是剛剛開始,寫作之路諸多孤獨,永遠(yuǎn)都是在出發(fā),赴一場未知之旅,也挺像用手中細(xì)線,牽扯高空中的紙鳶,細(xì)心抖落現(xiàn)實之塵,飛高飛遠(yuǎn)?!缎踊ㄐ妗窇?yīng)該是可以體現(xiàn)她目前寫作狀態(tài)的一個作品,寄情之作,寫的是探春,也是一部分的王若男。輕煙薄霧,人事更迭,讀罷竟有一些恍惚?;秀本蛯α恕<热绱?,不妨期待其繪出更多世間繁華,以及繁華過后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