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楠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于文本的解讀貌似走進了一個誤區(qū):過于注重學生應試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對于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養(yǎng)成對語言、文學以及文化現(xiàn)象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fā)展思維品質,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古代的先哲也提出了“學以思為貴”,“學而不思則罔”的教學理念??梢?,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至關重要。而“素讀”這種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在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后恰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手段。
“素讀”原本指的“是日本人對我國古代私塾教學方式的定義,即指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將其反復誦讀,爛熟于心?!倍谛碌臅r代背景下,“素讀”更強調的是在閱讀之初,不借助任何的資料,不需要任何指導,拋開一切干擾的自由自在的反復、純粹的閱讀。通過“素讀”,學生可以更真切地貼近文本,直接和文本對話,用自己對文本最直觀、最真切的感受去分析分本。在“素讀”過程中,學生想要真正讀瞳文本必定要經(jīng)歷反復的閱讀,而在反復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就逐層加深,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得到了訓練。杜甫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朱熹所言“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闭f的也都是這個意思。
為了把“素讀”更好地運用到到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潛心會文
在“素讀”之初,應指導學生潛心會文,用心體悟。葉圣陶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所說: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本文。這里的“潛心會本文”我們可以理解成沉下心來,拋開一切雜念反復與文本對話,讓自己的內心呈現(xiàn)空、靜的狀態(tài)去閱讀文本,通過這種方式,讀者可以更深入地和文本對話、和作者對話,更深入地了解文本的豐富內蘊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越是閱讀起來困難的文本就越需要讀者潛心會文,這樣才能進入文本的深層。如學生在閱讀蘇教版選修教材《現(xiàn)代散文選讀》中《花未眠》這一篇散文小品時,過于含蓄的表達,還有充滿跳躍式語言都會成為學生讀懂文本的障礙,但大多數(shù)學生經(jīng)過潛心反復靜讀之后,就能了解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了解作者對生命之美的深刻感受。而如果學生是以一種比較浮躁的心態(tài)去閱讀就很難體會到作品的深刻內涵。
二、書讀百遍
“好書不厭百回讀”強調的是反復閱讀文本的重要性,而沒有任何閱讀憑借的“素讀”,更要求學生對文本反復的閱讀、反復的咀嚼。別林斯基談到果戈理的小說《死靈魂》時說:“如同一切精深的創(chuàng)作一樣,《死靈魂》不是第一次閱讀就能完全了解的?!痹诜磸偷拈喿x中,讀者對文本的理解才能一步一步的加深,才能從最初的模糊感悟提升到對文本豐富、深刻的內蘊的理解上。
我這里所說的反復閱讀,不是盲目的、漫無目的的讀,而是要遵循一定的閱讀方法。如首次讀的重點應放在情感的體悟上:再讀可以嘗試大聲誦讀,通過對閱讀的節(jié)奏、發(fā)音的輕重、語調的高低等的把握去理解文章;再往下讀就要把閱讀的重點放對文章結構的把握、對文章關鍵的字、詞、句的品讀以及對文章的主題挖掘等方面了??傊谥笇W生“素讀”的過程中,要提醒學生反復閱讀,每讀一遍都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文本、分析文本,爭取每讀一遍必有所得。
三、勾畫批注
在“素讀”的過程中,只是通過口頭閱讀顯然是不夠的。在“素讀”的過程中還應采用“批注閱讀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批注閱讀法”作為一種常用的讀書方法,簡單的說就是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把自己的感想、疑問、分析等寫在文章的空白處,以幫助理解,深入思考。這種方法古已有之,明末清初著名的評點家金圣嘆對《水滸》的點評就是一種典型的“批注閱讀法”。在“素讀”文本的過程中,如果能邊閱讀邊進行勾畫批注,對于理解文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批注”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重點關注文章中內涵豐富的字詞、語句,文章的表達技巧、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采用批注符號閱讀法、感想式批注、質疑問難批注等方式進行對文章的批注。
一位教師在教授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今生今世的證據(jù)》這篇文章時,就采用了指導學生“批注式閱讀”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圈畫出重點或疑難字詞,在文章空白處寫下批注,并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了一定的方法指導。學生通過“批注式閱讀”的方式很快注意到了“草、土墻、門洞、大風、瘸腿男人、大榆樹、月光”等事物類別相近,都屬于文章的“證據(jù)”;了解到“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等句子含義深刻隱微,并在思考之后提出質疑。在有了這樣的鋪墊后,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稍加引導,文章的深刻內蘊也就會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