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盼
摘 要:館校合作是指在博物館與學校之間進行的教育合作。博物館教育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發(fā)展、延伸,對青少年開展教育一直是博物館的工作重點。紀念館作為博物館的特殊門類,在開展青少年教育方面具有諸多優(yōu)勢。推行館校合作,加強紀念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既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需求,也是紀念館開展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從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與學校進行館校合作的實踐出發(fā),從紀念館的角度就如何以館校合作推動青少年教育進行思考、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館校合作 紀念館 學校 青少年教育
紀念館是為紀念有卓越貢獻的人物或重大歷史事件而建立的紀念地,用聲、光、電、圖、實物等多方面來表現(xiàn)重要歷史人物和和重大歷史事件的過程及精神。由此可見,除了一般博物館的定位外,紀念館還兼具弘揚愛國主義傳統(tǒng)、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近年來,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博物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領青少年自覺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國紀念館界工作者在開展館校合作,推進青少年教育工作方面做了積極的努力。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堅持從自身實際出發(fā),研究實踐青少年教育的內容及方法,積極探索通過館校合作推動青少年教育的實踐道路。
一、以館校合作推進青少年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首先,開展館校合作是順應國家文化建設的需要。2015年3月20日施行的《博物館條例》第三十五條明確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鼓勵學校結合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博物館應當對學校開展各類相關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博物館還應當開展形式多樣、生活活潑的社會教育和服務活動。”2016年3月8日發(fā)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推動建立中小學生定期參觀博物館的長效機制,鼓勵學校結合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笨梢?,館校合作這種途徑已是大勢所趨,學校教育應與紀念館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傳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領社會文明風尚。
其次,館校合作使學校教育與紀念館教育相得益彰。教育是紀念館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紀念館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且與學校資源相比,紀念館的教育資源更形象生動,能夠填補學校教育的空白。館校合作是進行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發(fā)展趨勢,能夠延伸教育的拓展面,拓寬青少年知識面,對青少年教育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館校合作的實施途徑——以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為例
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一直注重與教育部門、學校的聯(lián)動,根據(jù)自身特色設計青少年教育方案,結合館藏文物及展覽,內挖潛力,外借資源,堅持以紀念館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動,以豐富的內容和良好的效果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
1.請進來,組織青少年參觀紀念館
最直接的館校合作形式是學校團體到紀念館進行參觀教學。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參觀紀念館,聽取講解員的講解,是充分利用紀念館資源開展館校合作,推進青少年教育的一種有效措施。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每年平均接待青少年觀眾10萬余人次,為了保證青少年學生參觀質量,紀念館制定了相應的指導方案,根據(jù)青少年學生的不同年齡層次、心理特點、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分年齡段參觀活動方案及講解詞,保證青少年學生現(xiàn)場參觀教學效果。
2.走出去,開展特色宣講及巡展活動
開館以來,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在堅守好主陣地的同時,成立志愿服務宣講團,結合中小學課程教育,開展與學校教育內容緊密銜接的宣傳教育活動。宣講團積極走出去,走進大中小學校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宣講活動,傳播紅色文化,先后舉辦百余場專題演講報告會、開設平津戰(zhàn)役大講堂,受到各個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結合社會熱點,發(fā)揮自身特色,將優(yōu)秀臨時展覽送進校園。紀念館派專人進校布展、提供講解,讓學生們不出校園就能看到精彩展覽。如在2016年,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成功舉辦“廉政展覽進校園”大型巡展活動,將“領袖風范人民公仆廉政楷?!h和國家第一代領導人勤政廉政圖片展”送往南開大學、天津醫(yī)科大學等高校。此次活動是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積極創(chuàng)新館校間教育形式,開拓教育思路,與高校聯(lián)手進行實踐改革的成功嘗試,為學生與紀念館之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解決了學生課業(yè)負擔重,無暇參觀紀念館的問題,受到了多所高校的熱烈歡迎。
3.結合重要節(jié)日舉辦主題活動
每年在“六一”兒童節(jié)、清明節(jié)、烈士紀念日等特殊節(jié)日里,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會聯(lián)合大中小學校推出主題活動,如在“五四”青年節(jié)、少先隊員建隊日與各中小學校聯(lián)合組織舉行共青團員入團宣誓儀式、少先隊員入隊儀式,在清明節(jié)到來之際,與天津市多所大中小學校舉辦清明祭掃活動。2014年,在我國首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與天津市紅橋區(qū)團區(qū)委共同開展“緬懷先烈英雄事,弘揚青春正能量——紅橋區(qū)各族各界青少年全國烈士日主題活動”,駐天津市紅橋區(qū)大專院校學生代表,區(qū)內中小學學生代表共500余人參加活動,活動旨在教育引導青少年繼承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開展的重要節(jié)日主題活動均受到校方和學生的熱烈歡迎,紀念館以自身資源優(yōu)勢,不斷助力學校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三、目前館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全國文博界都在積極推行館校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對紀念館而言仍存在諸多難點局限和挑戰(zhàn)。例如與一般的博物館相比,紀念館具有較強的政治色彩,因此減少了青少年教育的娛樂性,導致青少年自主參與的熱情不高。與我國部分大型博物館相比,紀念館在硬件方面稍有遜色,還需設置專門的青少年教育活動區(qū)域,以及配備必要的教育設備。
此外,館校合作的主體是紀念館與學校,兩者合作雖然能夠實現(xiàn)共贏,但因分屬于教育和文化部門,存在一定的藩籬,不易統(tǒng)一思想和行動,這也導致館校合作在實際運行中有一定的難度。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開展館校合作工作,并且國家、地方政府在政策方面不斷給予大力支持,館校合作模式愈發(fā)成熟。展望未來,館校合作之路任重道遠,還需繼續(xù)探索與總結,讓紀念館與學校實現(xiàn)良好互動,不斷譜寫青少年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