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朱亞夫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學中的所有理論都源于實際生活,同時又指導著我們的生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實行課改以來,隨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課標理念的深入貫徹,近幾年中考試題減少了概念方面與單純知識的考查,聯系生活實際的應用題變的豐富起來,注重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物理現象的聯系。 所以, 我認為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當中,應該把物理知識的教學溶入到生活當中去。因為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讓學生體會到物理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
一、從生活走向物理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知識的形成來源于自然,來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1.課堂上教師演示,學生體驗
現在的學生物理知識淺薄,生活經驗不足,戶外活動缺乏,自然現象知道的太少,部分學生對課堂上提到的生活現象感到茫然。如:習題中總出現在羊角錘上畫出最小力的示意圖,學生不知道應向哪個方向用力,這次記住了,時間一長又忘了,類似的現象很多。所以,在課堂上,簡單的生活事例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不能體驗的教師演示。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關的物理知識,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講解杠桿時,我準備了一些日常用品:羊角錘、剪刀、指甲刀、天平,起子等,讓學生體驗使用羊角錘起釘子,知道朝哪個方向用力 ;讓學生用指甲刀剪指甲,分析哪部分是省力杠桿,哪部分是費力杠桿;讓學生體驗起啤酒瓶蓋準確找到支點;再用剪刀的不同部位剪紙,感受減小阻力臂來減小動力。如在講解光現象時,讓學生用小叉子叉魚缸中的橡膠小魚;讓學生用手機拍照,使學生知道怎樣調節(jié)物距使像變大變小;
2.結合生活實例導課,聯系生活實際總結
在學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生活現象都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人們能感受到它,卻不能理解它。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充分挖掘一些學生經歷過的生活實例來導入新課,使學生有特殊的親切感和使用感,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的進入新知學習準備狀態(tài),并能牢牢吸引住學生注意力。如:在講解摩擦力時,我讓學生回憶拔河比賽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學生們踴躍回答選重的運動員,穿底部有棱的鞋,還要把腳底的沙子蹭到一邊。當問道為什么時,學生回答不明白了,這樣學生會帶著疑問和激情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在進行浮力教學時,播放煮餃子的視頻引入新課;通過這些實例,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完成學習任務。
為了使學生對課堂所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在一節(jié)課要結束時,教師可以用簡單明了、準確簡練的語言和圖表等方法,對整堂課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總結后要留幾分鐘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專題總結,從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方面進行總結。如在講解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時,學生的總結是電流過大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哪些情況會造成家庭電路短路,生活中怎樣避免短路的發(fā)生;回家告訴父母使用大功率用電器應注意什么等等,長此下去。學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分析和思考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物理學在促進人類發(fā)展和進步中起著的重要作用。
3.利用身邊的物品來做物理實驗
我發(fā)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但某些學生實驗根本無法做,甚至連一些演示嘗試也做不起來,于是本該進行的物理實驗操作卻被搬到了黑板上,成了“黑板實驗”,持久的“黑板實驗”,使學生失去了“實驗的樂趣”,感到學習物理很乏味。如果教師能啟發(fā)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來做實驗 ,不但激發(fā)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物理的熱情,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還能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實際生活中,遇到物理現象和問題時,能夠利用身邊的用品和工具來驗證物理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意識,使學生的物理水平不斷地提高。如在比較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時,在斜面上豎放一只粉筆,調節(jié)斜面的坡度,使得輕推一下粉筆就會慢慢滑下,當把筆轉過90度放置時,它就越來越快滾下;如講解大氣壓強時,利用注射器演示大氣壓強的存在,并用注射器制作成簡易抽水機,還可用礦泉水瓶、小藥瓶、乒乓球等做很多小實驗。演示時學生積極性高漲,感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學生體會到生活、技術中的物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4.讓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
初中教材,很多物理知識就在學生的身邊,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現象,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無疑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習液化知識前,布置讓學生觀察從冰箱剛拿出的飲料瓶外有水珠的現象。觀察燒開水從壺嘴向外噴“白氣”的現象,并思考為什么離開壺嘴一段距離才看出“白氣”?為什么冬天往手上吹氣手就會感到冷,而往手上哈氣手反而會感到暖和?讓學生觀察大功率用電器和小功率用電器的電源線的粗細,為什么不一樣等等,這樣既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就在身邊,也使學生思考問題有針對性,學習時更加得心應手。
二、從物理走向生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物理學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具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同時也是適應于社會。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fā)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欲望。例如學生學習后會安裝一些簡單的電路,排除一些簡單的故障;怎樣計算家用電器的耗電量;在學校里,怎樣做到安全用電,學生學習了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后,知道候車時乘客要站在黃色安全線外等。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社會的意識,利用正確的價值觀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綜上所述,教師如能以一種開放、立體的教育視野和理念進行教學,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物理課堂教學相結合,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把讓生活走進物理課堂。這不僅能降低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難度,有效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激活物理課堂教學,而且能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探索、掌握物理知識,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