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晨晨
摘 要:現(xiàn)代社會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對博物館需求的增長,為博物館的宣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講解員作為博物館宣教工作的主要承擔者,也要順時代而行,改進工作方法,掌握更多知識技能,在為參觀者提供更好的講解服務的同時,也為博物館建設添磚加瓦。
關鍵詞:新時期;講解;語言
中圖分類號:G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235-01
隨著時代的更新和社會的進步,博物館事業(yè)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特別是實行免費開放之后,更多的人們愿意走進博物館,從中學習知識感受文化。如果說博物館是溝通文化的橋梁,那么博物館的講解就是引導觀眾穿越歷史、跨過時空、抵達文化彼岸的指南。對于觀眾而言,他們走進博物館,期待的是如何開闊視野、獲得知識、提升素質,實現(xiàn)這一目標最快的方法就是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因此,作為博物館宣教工作的主體——講解員如何在新時期順應時代要求,履行宣教職責,是我們每一位宣教工作者面臨的問題。下面結合本人長期在宣教一線工作的實際,談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加強自身修養(yǎng)和文化素質,做知識型、專家型講解員
博物館免費開放的真正目的是要培養(yǎng)群眾對走進博物館的興趣和習慣,使博物館真正成為孩子的第二課堂,成人的終身學校,人們共同的精神家園。缺乏特色的展覽、缺少創(chuàng)意的展示、照本宣科的講解已不能滿足當前的形勢,更不能吸引觀眾,無法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講解是一項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要求講解員不僅要做展品或歷史內(nèi)容的“傳聲筒”,更要能發(fā)掘展品背后的信息,把握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學習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講解時才能做到旁征博引,應對自如。比如在講我館鎮(zhèn)館之寶——龍鳳獸面紋尊之前,需要了解商代時六國的概況、青銅器的器形和使用規(guī)定、商代如何祭祀、青銅器在祭祀過程中起什么樣的作用、獸面紋的由來等一系列背景知識,并經(jīng)過自己的融會貫通之后向觀眾介紹。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歷史,博學多識,涉獵廣泛,講解時才能游刃有余,加上對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的提煉創(chuàng)造,引導觀眾盡情欣賞展覽并向觀眾詮釋展品的相關信息,死的文物就會變成活的歷史,觀眾也會在聆聽中有所收獲。
二、因人施講,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
當代社會博物館建設的理念越來越人性化,“以藏品為本”的博物館正在向“以人為本”的博物館轉變,相對應的,博物館的講解工作也要“以人為本”,注重“因人施講”?,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采用一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來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如語音導覽器、多媒體設備等,但在面對面的口頭講解過程中與觀眾建立的情感交流是任何工具都無法替代的。我們面對的是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種族宗教的觀眾,我們的設施、服務、展覽無法滿足所有人不同價值取向的需求,這時,我們講解工作所具備的形式靈活、對象針對性強的優(yōu)勢就凸顯出來。面對不同的參觀群體,講解員要善于依托展品,靈活語言表達方式,照顧到不同層次觀眾的興趣需要,把專業(yè)性、學術性和趣味性、觀賞性結合起來,因人施講,有的放矢,開展多樣化的講解服務,防止講解內(nèi)容公式化、講解形式程式化。比如學生、兒童生性好動,思維活躍,在對他們進行講解時應簡單明了,突出重點,善于引導和提問,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語言力求趣味化、形象化,提高他們的興趣;成年人一般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和科學文化知識,分析和理解能力強,這種情況下,講解除了要通俗易懂外,還要風趣幽默,可以穿插一些歷史人物、典故傳說等等;講解員要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貫穿始終,學會換位思考,注重對觀眾的理解和尊重,講究與聽眾的交流和溝通,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觀察觀眾的參觀需求,引導觀眾的價值取向,于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中實現(xiàn)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三、融會貫通,修煉講解藝術,提高講解水平
講解是一門藝術。戲劇表演藝術是通過演員運用夸張的形身動作、豐富的面部表情、優(yōu)美的唱腔和精彩的對白來表現(xiàn)角色,在視覺和聽覺上激發(fā)觀眾,使觀眾獲得真、善、美的感悟;舞蹈藝術是通過舞蹈家隨著音樂節(jié)奏的抑揚頓挫翩翩起舞,完成藝術形象的塑造;而講解藝術則是講解員根據(jù)展覽內(nèi)容,用自己豐富的文博知識和一定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用自然樸實的感情與觀眾近距離面對面地交流,把陳列展覽的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出來,使之變成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豐富營養(yǎng)。
語言藝術是講解藝術的核心。作為一名講解員不僅要普通話標準、口齒清楚流暢,還要掌握語言藝術。一方面是指語言的表現(xiàn)技巧,即聲音的高低、節(jié)奏的快慢、語氣的輕重、情感的傾注等,另一方面是指語言的科學性和邏輯性,遣詞用句要準確,避免空洞無物或言過其實,語言組織要生動,做到語言流暢、觀點鮮明、內(nèi)容準確、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同時要注意史物結合,追求有親和力、聲情并茂的講解效果,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宣傳和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講解員是博物館傳播教育功能得以實現(xiàn)的具體承擔者,是博物館展覽和展品信息的傳播者,是藏品和觀眾之間情感與信息交流溝通的最重要的橋梁和紐帶。講解員的講解水平直接影響著的受教育程度和參觀質量,影響著博物館的窗口形象。新時期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需要高素質、高水平的講解員,如何使宣教工作更上一層樓,是我們每一名講解員,也是每一座博物館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微.論當代博物館講解員的修煉[J].中國博物館,2007(02).
[2]陳金屏.講解,應該向觀眾傳遞什么[J].中國博物館,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