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雄波
(廣播電視大學 廣東 肇慶 526020)
摘 要:隨著光纖通信、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改進,人們已經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為了培養(yǎng)更多的實踐型、創(chuàng)新型計算機人才,滿足政企單位實踐工作需求,本文結合電大計算機教學實際情況,分析了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微信、MOOC和虛擬現實等技術相結合,創(chuàng)新電大計算機教學模式,進一步為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所需人才。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模式;MOOC;虛擬現實;微信
電大教學主要以職業(yè)技術為主,以便能夠為社會培養(yǎng)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的人才,滿足政企單位實際工作需求。計算機是當前政企單位的主要應用工具,電大開設了多門計算機課程,比如計算機網絡、計算機應用、數據庫等專業(yè)課,這些課程為政企單位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隨著政企單位對實踐型、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加大,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政企單位新型需求,急需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確保滿足“互聯網+”時代政企單位高效性、共享性和智能性的工作要求[1]。
一、“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教學模式存在問題
電大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教學理論與實踐需求存在矛盾、計算機先進教材資源匱乏和適應現代化的師資非常缺乏[2]。
(一)教學理論與實踐需求存在矛盾
電大進行計算機教學時,其主要教學內容為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是電大計算機應用教學理論內容較多,過度強調理論教學的基礎性,占據了非常多的課時資源,造成學生的實踐機會非常少,計算機專業(yè)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嚴重的平衡問題,形成了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理論內容教學課時多,實踐操作課時少,就會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弱,實踐能力欠缺;理論內容課時少,實踐內容課時多,又會造成學生的理論知識邊緣化,破壞學生的可塑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并且限制學生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Α?/p>
(二)計算機先進教材資源匱乏
電大計算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先進的專業(yè)技術,但是電大受到資金、設備等限制,無法購置先進的教材資源和教學設備,僅有的一些資源也非常落后,無法與當前“互聯網+”時代政企單位的實際需求相適應,雖然購置了較為前沿的教材,但是這些教材要么是偏重理論教學內容,要么是一些計算機應用操作的說明書,簡單地列舉了系統的操作實踐步驟,缺乏應有的理論知識深度和廣度。
(三)能培養(yǎng)現代化計算機專業(yè)人才的師資較缺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政企單位需要更多的實踐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但是目前電大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多沒有政企單位工作經驗,也缺乏實際項目的開發(fā)經驗,因此在教學中無法講授先進的計算機操作知識或開發(fā)經驗,與政企單位的實際需求存在嚴重脫節(jié),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師資資源的影響,培養(yǎng)出的學生與政企單位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為了提高電大計算機教學成效,滿足現代社會政企單位的實際工作需求,本文決定引入先進的MOOC技術、微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構建先進的網絡化、智能化教學平臺,搜集更多的資源提供給學生,保證學生能夠領略到先進的計算機理論與操作實踐方法,培養(yǎng)更多的適應當前政企單位需求的人才[3]。
(一)基于MOOC開發(fā)在線學習服務平臺
MOOC是大規(guī)模課程資源的簡稱,其由斯坦福大學、在線教育企業(yè)共同開發(fā),已經接入了數千門課程資源,尤其是當前先進的計算機教學資源。因此,基于MOOC教學資源庫可以進行二次開發(fā),為電大學生提供一個接入口,這樣就可以在線訪問MOOC平臺,獲取先進的教學資源和操作實踐講授視頻。
(二)引入微信公眾號構建一體化教學平臺
目前,電大學生和老師基本上人手一個微信號?;谖⑿诺囊苿訉W習系統部署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學習計算機專業(yè)知識,與教師、同學之間進行溝通交流、輔導訓練等活動,具有較強的自發(fā)性,學習內容也具有片段性,學習地點具有跨越性,學習目標具有自我調節(jié)性。微信學習可以定期地將計算機教學課程、名師講授內容上傳到平臺中,這樣既可以分享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又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微信直播學習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實時信息輸入通道,這樣教師和學生就可以實時地進行學習互動交流,模擬傳統的面對面學習模式,又可以積極地利用信息化工具,普及的速度也非??臁?/p>
(三)基于虛擬現實技術創(chuàng)建理論實踐一體化虛擬教學環(huán)境
電大可以和企業(yè)合作,基于虛擬現實技術構建一種新型教學環(huán)境,采用“產學”融合教育模式,該模式可以與政企單位實際應用結合,構建一個虛擬的計算機產業(yè)培訓基地,在計算機專業(yè)理論教學中融入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虛擬教學環(huán)境隨時隨地為人們提供學習服務內容,改善教學的設備環(huán)境、時空環(huán)境、人文信息環(huán)境、組織環(huán)境和情感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電大計算機教學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構建在線學習平臺,與政企單位一起創(chuàng)建產學融合的教學環(huán)境,更好地掌握政企單位的實際需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實踐型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孫麗艷,周健.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專業(yè)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J].福建電腦,2016,32(12):69-70.
[2]林漢浩.“互聯網+”時代中技計算機網絡專業(yè)教學模式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6,15(13):92-93.
[3]游琪.“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下的高職計算機類課程教學模式初探[J].信息通信,2016,6(5):28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