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穎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蘇州大學教授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遍喿x是什么?閱讀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每個民族的文化傳承相當大一部分必須是靠閱讀來完成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時候是在閱讀中熏陶、浸染中習得的。閱讀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渠道。每一本好書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歷史。讀書的過程是孩子認識人生,發(fā)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在童年時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使孩子終身受益。一個熱愛讀書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強大的民族,建設書香社會是提高民族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在現(xiàn)代社會,閱讀成為適應社會的必不可少的功能。而現(xiàn)在的課內(nèi)閱讀局限性大,對學生的發(fā)展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課外閱讀加以補充,這樣不但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提出了具體要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薄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學生“其中小學階段總量應不少于150萬字,”“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其目的就在于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同時,“享受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為學生打下“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由此可見,課外閱讀極其重要。
一、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才會努力去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zhuǎn)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閱讀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種讀書活動、激勵措施,學生讀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課余時間,人人爭著借書,經(jīng)常可以看到學生三五成群圍在一起看書或討論書中的問題。正如劉國正先生言到:“有了興趣和習慣,你不讓他讀都難,幾天不看書,他就會覺得空蕩蕩的難受?!?/p>
二、教師正確的引領,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課外閱讀,經(jīng)常遇到一個難題,就是學生的盲目性、隨意性較大。這直接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形成。因而,要將課外閱讀視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制定長遠目標和短期計劃,切實抓好。俗話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閱讀要養(yǎng)成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須在一定時間內(nèi)反復訓練才有可能形成習慣。所以應遵循從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按“讀多——讀深——讀透”的步驟進行。
讀多,就是海闊天空,什么都可以讀,只要覺得有意思,可以不求甚解,隨心所欲地獵奇。讀深,就是對所讀文章,從作者生平情況到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從文章寫法到語言風格等有一個基本了解。讀透,就是精讀,要求選擇幾篇篇幅不長的詩文,反復讀,力求尋找所謂“讀書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和“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的感覺。
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來提高閱讀能力,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我們從學生的需求考慮——閱讀的需求、體驗成功的需求、完善自我的需求,精心組織課外閱讀活動,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長期堅持,必有成效。
三、大量的閱讀,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觀
“書是人的精神食糧”,書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學生常常問我:“老師,我做完這個作業(yè)可以看書了吧?”得到我的許可,他們往往特別高興。的確,讀書在他們看來是一件十分愉悅的事情,學生從書中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從書中學到了做人的道理,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同時還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受到真、善、美的啟迪,凈化了學生心靈,培養(yǎng)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學生的行為習慣得到較好養(yǎng)成。正如有個同學在談到課外閱讀的收獲時所說:“課外閱讀已成了我的習慣。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她使我的心胸變得寬廣,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充滿快樂;她就像一股清泉,暢飲泉水,我的心也變得玲瓏剔透?!?/p>
四、傳授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了學生閱讀的效能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少數(shù)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看書。大量的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對于學生的閱讀水平、語文能力、個性的發(fā)展乃至認知思維水平的提高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睂W生在課外閱讀時,應首先瀏覽序言、目錄、后記,然后通篇瀏覽,以確定是精讀還是略讀。如果是單一的一篇文章,開始應通讀瀏覽,稍加意會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基本情感。對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應加以精讀、反復吟詠,并隨時圈點、勾畫、批注、摘抄,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新課程標準中進一步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彼裕處熢谥笇W生課外閱讀時還應重視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鼓勵學生不受老師、同學的影響,把自己閱讀中獨到的體會、感悟真實地寫下來,甚至還可以是自己對文章的故事改編。常言道:“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敝挥凶寣W生真實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記述閱讀感悟,才能進一步達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開拓思維、綜合提高語文讀寫能力的目的。
課外閱讀是個廣闊的天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課外閱讀習慣、課外閱讀能力是個永恒的課題,它和任何事物一樣,要有一個完善的過程,更會不斷向更高更好發(fā)展。因此,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其研究是不會停止的。關注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讀書的快樂,讓書香伴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