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端望
蘇聯(lián)的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必須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功能。我想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要善于挽起和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步培養(yǎng)學生善感的心靈,讓學生真正的感動,以自覺的行為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那么,究竟該如何進行有情教育呢?
一、要懂得和學生溝通
溝通是學校實現(xiàn)教育目標、滿足教育要求、實現(xiàn)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師生之間如何溝通,用那什么樣的品質溝通,決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深入到學生中去真正的了解他們心理想的,嘴里說的,只有這樣才能和他們打成一片,他們才會將你當成他們的朋友,才會愿意和你交心,才會尊重你的各種決定。當然,這種溝通也是需要技巧的。首先,要懂得他們的感情。比如他們對老師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然后再來判斷他們會不會接受或者是怎樣才能接受你。這樣對癥下藥才會有較大的收獲。其次,要有同理心。也就是說在溝通雙方中去感受對方的感受、信念和態(tài)度,并有效的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對方,讓對方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從而達到互相體諒和關愛的溝通氛圍。第三、要用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感。在相互的交流溝通過程中,老師的真情流露的關愛,和基于尊重和信任的坦誠,往往可以使學生表露出真實的自我,讓工作更好的更順利的開張下去。第四、要積極的去聆聽。積極的聆聽能夠幫助老師更準確的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更理解學生,隨之帶來更好的交流效果。
二、創(chuàng)設優(yōu)良育人環(huán)境,營造有愛的教育氛圍
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孫犁在他的《黃鸝》一文中說:“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才能發(fā)揮這種極致?!睒O致,即最高的造詣、最高的境界。班級管理要達到極致,實施有愛教育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那么,就必須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良的環(huán)境。
關懷和愛,能營造一種氛圍。班主任要始終讓學生處在一種充滿關愛的氛圍里,使他們的身心得以舒暢,不壓抑,不卑怯。這種氛圍,無形無聲地影響和改變著學生的心理。此外,活躍的文體活動也可為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營造良好的氛圍。例如,組織學生舉辦辯論會、演講賽,參與書法、繪畫、攝影比賽,參加籃球賽、足球賽及學校組織的學生田徑運動會等,都能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既領略到競爭向上、團結友愛的精神,又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自主能力。學生在這種寬松的環(huán)境和充滿活力的氣氛中歡愉地學習和生活,就會更加自信、樂觀、開朗、有抱負……他們一旦形成了這種良好的個性品質,就會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氣餒,不屈服。
把愛灑向學生的心田。在班級管理中,把自己的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學生。
三、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感情
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像“陽光”一樣隨時包圍著他們,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不搞“家長式”作風,不講“師道尊嚴”;教師不要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總是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出“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體現(xiàn)所謂的“尊嚴”。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fā)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課時,面對學生的問候,不是禮節(jié)性的點點頭,而是充滿真誠感激之情的深深鞠躬;氣候突變,當我們感受寒冷時,及時地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當我們感受炎熱時,在地面上灑一些水;在課下,與學生一起評論甚至爭論一下他們感興趣的話題:NBA總決賽、韓日關系或者世紀婚禮……課上和班級管理上,發(fā)揚民主作風,不把自己的話當圣旨,心平氣和的對待持不同意見的學生,并勇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批評學生的錯誤和缺點,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給其一個為自己辯解的機會,激發(fā)其奮發(fā)向上,努力改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顆由父母用愛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體,對愛撫情感的渴求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需要。班級管理要以厚愛為出發(fā)點。班主任只有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chǎn)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