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璽
教學目標:1.多思善想,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2.比較篩選,學習選取最佳的立論角度。
教學重點難點: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
教學方法:四人小組互動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云:“文以意為先,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绷⒁獾拇_定,來源于對于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分析。
二、教學主體內(nèi)容
1.發(fā)散思維訓練。
(1)以“手”為話題,小組交流討論,確立本組立論的最佳角度,推選出一位同學展示成果。
題目:讀一首小詩:伸開來是手掌/握起了是拳頭/把手張開是一朵鮮花/ 把手合攏是一枚果實/握緊的拳頭 凝聚著堅定的力量/分開的手指 光陰從指縫中溜走。要求觀察你的手,展開聯(lián)想,你想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道理。
展示:
1組:尺有所長,寸有所短。(10個手指頭長短不一)
2組:包容。(手捧沙比拳握沙留住的沙多)
3組:珍惜時間,抓住機遇。(攥起著手,握住更多的東西)
4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援助之手)
5組:學會協(xié)作。(由手指彈鋼琴想到的)
6組: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力學實驗,掌與拳接觸面大?。?/p>
7組:團結(jié)。(一根手指不如一個手掌有力)
8組:能屈能伸。(手指可彎可直)
9組:把握自己的命運。(由手指紋想到)
10組:傳遞愛,傳遞正能量。(手與手相連)
11組:感恩。(大手拉小手,小手長大拉起年老的手)
12組:公正不循私情。(手心手背都是肉)
梳理發(fā)散思維的一般規(guī)律:具象→抽象,由手的構(gòu)造、功能生發(fā)出比喻義與象征義。
小組再次交流討論,比較篩選選取最佳的立論角度。
易操作性:8組能屈能伸,易選取事實論據(jù),如,勾踐臥薪嘗膽、韓信胯下之辱。
新穎性:3組珍惜時間,抓住機遇。
時效性:10組傳遞愛,傳遞正能量與和諧社會相聯(lián)系。
深刻性:2組包容,包含儒、釋、道思想。
(2)高考鏈接。
以“臉”為話題。(2005年江西卷)
以《肩膀》為題。(2006年遼寧卷)
以“鏡”為話題。(2011年天津卷)
2.知識鞏固練習。
道家認為,天下柔者莫過于水,而能攻堅者又莫勝于水。水蘊涵著深厚的哲學意味,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水”。
以“水”為話題,選擇一個最佳角度作為論點,小組共同完成100字左右的片段。
三、課堂小結(jié)
只有徹底解放學生的思維,學生才能從多個角度思考,選取最適合自己的立論角度。
四、作業(yè)
以“肩膀”為話題,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