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姿
就本期題目,一個同學,拿來了一篇他認為不錯的文章給我看。
3017年,地球上已經(jīng)一片狼藉,土地上寸草不生,土壤早已干涸開裂。走投無路的人們滿是無奈?!拔覀兊墓饽觑w船已經(jīng)出發(fā),希望這一次,他們帶回來的會是好消息?!?/p>
接下來,“光年飛船”上的船員發(fā)現(xiàn)了一個星球上存在生命。“最新研究表明,我們發(fā)現(xiàn)的外星生物可食用?!?/p>
靠著那個星球的資源,地球人口數(shù)又翻了一倍,科技也取得了巨大進步……
故事的結局是,星球枯竭,人類帶著全新的科技尋找下一個星球。
文章寫得跌宕起伏,不過題目叫《未來的食物》,文章沒有對食物進行描寫,未來食物長什么樣我們都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呢?我們如果把“食物”替換為“生存空間”,這個故事是不是依然可以成立?同學不服氣,又說,難道寫食物就一定要對食物進行描寫嗎?我認真地思考了這個問題,即使你強大到如同保羅·弗里德曼一樣可以勾勒一部食物的發(fā)展史,恐怕還是舍棄不了對它的描寫,你不描寫它的樣子,就要描寫它的成分、味道,抑或人們食用它的方式等等,畢竟它是你的寫作對象不是嗎?這就好比,你去餐館吃飯,你說:“老板,給我上一道‘未來的食物?!崩习逡欢〞枺骸拔磥淼氖澄镉泻芏?,你要哪一種?”你想了想說:“我一定要告訴你它的樣子嗎?”你確定不是在搞事情嗎?
同學繼續(xù)發(fā)問,如果每個人都寫食物的樣子,內容不是重復了嗎?乖乖,我的乖乖!你寫《我的母親》的時候會和別人重復嗎?如果真的重復了,只能說你的腦洞開得還不夠,那只有我來拋磚啦!(以下所有思路,均建立在對“未來食物”的描寫的基礎上展開。)
思路一 可根據(jù)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來描寫未來食物,展現(xiàn)人們生活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從滿足溫飽到享受味道再到對健康的追求,人的需求不一樣,食物之間就會產(chǎn)生競爭、淘汰。
思路二 可聚焦一類食物,比如寫寫未來的夜宵??傆腥藶榈降自摬辉摓榱私】捣艞壱瓜鴴暝?,那么未來有沒有既健康又能滿足人類口味的夜宵呢?
思路三 還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以古人的視角表現(xiàn)對“未來的食物”的想象。比如,19世紀末,人們的食物取決于季節(jié)和當?shù)氐霓r產(chǎn)品種類,也就是要靠天吃飯,常常食不果腹。他們眼中的未來的食物或許就是可以長時間儲存,又能保持原味的食物。
思路四 借“未來食物”展現(xiàn)科技發(fā)展對食物產(chǎn)生的變革,如前文葉嘉豪同學的“i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