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惑之
放諸我案頭的《連樹聲文集》是一部別樣的著作,沒有名家大腕題寫的序跋贊語,更沒有“腰封”上展示的吸引眼球的推薦語錄,簡單的就像一本久違的“毛邊書”。唯其簡單才吸引我這“老眼昏花”的讀者。一經(jīng)翻開書頁瀏覽,便是愛不釋手。拜讀過后才知道,今年是連樹聲先生90歲壽辰,他的眾多學生們?yōu)樽YR敬愛的老師從教66周年而編輯集錄的一部“文集”,確切地說,應(yīng)該是一部“選集”。連樹聲先生的工作簡歷很單純:1951年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在北京101中學任語文教師,一執(zhí)教鞭就是20年;1971年調(diào)任立新學校(現(xiàn)改為北京實驗學校)仍然是教書育人“傳道授業(yè)解惑”,站在講臺上又是17個春夏秋冬。直到“人老謝事”的年紀,便欣然退休頤養(yǎng)天年了。實際上,是“退而未休”,“踏遍青山夕照明”;更沒“謝事”,“揮毫潑墨舞東風”。
連樹聲先生的工作經(jīng)歷看起來也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一輩子教書育人??墒撬慕虝膮s又是豐富多彩驚人的“復雜”,讓人感嘆!“一簞食,一瓢飲”,先生不改其樂。教書育人桃李滿天自不待言說,著作頗豐卷帙留痕,閑來之筆“玩得也深沉”,讓人們無不驚訝翹指“點贊”。一是“術(shù)業(yè)專攻”,編輯撰寫厚重實用的教學著作。諸如《中學語文教學理論與實踐》、《學生實用成語詞典》、《中學語文知識詞典》、《青年語文自學叢書》、《高中語文實驗教材·文言版》等;還有幾十篇結(jié)合自家教學實踐談?wù)Z文教學“方法論”的學術(shù)論文,諸如《談啟發(fā)式教學》、《關(guān)于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談?wù)Z文教學問題》等篇章,在業(yè)內(nèi)博得好評,“一石激起千層浪”,拋磚引玉,引起積極的反響。二是“文苑生輝”,出版了獨具風格的書法作品。諸如《中國華表藝術(shù)家——連樹聲??贰ⅰ吨袊€裝文庫——連樹聲作品集》,還有多部與當代著名書法大家諸如沈鵬、啟功、歐陽中石先生等儕輩名家聯(lián)袂出版的“雙人集”,在國內(nèi)外影響很大,好評如潮。連樹聲先生殊榮“國家一級書畫師”、“英國皇家藝術(shù)研究院榮譽院士”、“中華藝術(shù)飛天獎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緣于他有豐厚的著作、尤其是書法作品做基石:“專著”一部、“譯著”七部、“書法集”六本、“詩歌”多篇……三是“加冕諸多頭銜”,唯有語文“特級教師”最是“平凡中見寶貴”。連樹聲先生冠有屈指難數(shù)的各種“官銜”、“職銜”和榮譽稱號——北京海淀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當代藝術(shù)協(xié)會主席、中國數(shù)字藝術(shù)館館長、宋莊藝術(shù)網(wǎng)藝術(shù)總監(jiān)……還有最是令人羨慕的“金筆獎”、“金鷹獎”、“金飛龍獎”、“最佳創(chuàng)作獎”、“國學百科大賽謹獎”、“新視點詩詞大賽金獎”……可是,連樹聲先生在教師節(jié)抒懷《平凡中的神圣》中“詩言志”——“多么可愛的學生,多么幸福的教師工作;假如我有來世再生,我還要做教師,因為教師工作是細微中的偉業(yè),是平凡中的神圣!”
《教育如詩》是這部文集的首篇。連樹聲先生把國學《師說》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情懷傾注在自己平凡的一生中?!敖逃橇Ⅲw的詩,教師是行動的詩人。教師的工作,需要付出一片赤誠的愛,需要獻出大量甚至全部的感情,但同時,他的‘收入?yún)s不知比‘支出大多少倍?!币虼?,連樹聲先生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每當我回憶自己三十多年漫長的教育、教學歷程的時候,總有那么些動人心弦的場面,那么些明亮的眼睛,那么些親切的面影浮現(xiàn)在眼前,其中,還有那么些伏案埋頭的不眠之夜。”讓人欣慰的是連樹聲先生無怨無悔的奉獻得到了回報。這部《文集》的編者,就是他的學生們,在《大德 大愛 大才 大成》的代序中,道出了莘莘學子的真誠實意和感恩之情?!按蟮绿幨馈薄獙W生把先生視為“中國的脊梁”,“厚德載物”之踐行者?!按髳塾腥恕薄獙W生感悟到先生的“心中永遠充滿著愛”,且是“愛之深,責之切”,“春雨潤物細無聲”?!按蟛帕⑸怼薄獙W生最看重的是老師乃“文革”后全國第一批十位特級教師之一,也是首善之區(qū)歷史上首位語文特級教師。連樹聲先生的多才多藝和等身的著作是教書育人中的思想之結(jié)晶,更是莘莘學子學習的榜樣。“大成輔國”——連先生前后在101中學帶了8屆16個班,在立新學校帶了18屆36個班,合計26屆52個班,“弟子兩千”,名不虛傳。他們多是“普通勞動者”,也不乏“國家之棟梁”,肩負著重擔,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力軍,沖鋒陷陣,平凡而偉大。
書法造詣,字如其人,別具一格,堪稱大家。古人云,“窗明幾凈,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所謂“字如其人”意謂書法藝術(shù)直接和書家的精神境界相通。連樹聲先生一生和漢字結(jié)緣,“傳道授業(yè)解惑”,積累了揮毫潑墨的優(yōu)勢。看似揮毫命簡,大筆如椽,實則是下過“筆禿千管,墨磨萬錠”苦功夫的。自幼“先臨顏真卿,后臨柳公權(quán)”,中年后堅持效法歐陽詢,逐漸形成自家的風格,即“文字形象美,筆墨多韻味”。收入《藝術(shù)寶藏——中國當代著名藝術(shù)家連樹聲專刊》的書法作品,足以顯現(xiàn)出連先生的書法風格和特色。我手頭有一本《中國藝圣——啟功、連樹聲雙人集》是兩人的書法精品的集萃。還有一本連樹聲與張樹森伉儷書畫“二人合集”,書畫比肩,相得益彰,透露出“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和“相濡以沫”的執(zhí)手之情,更是難得的“鎮(zhèn)宅之寶”。
“詩言志,歌詠言”。連樹聲先生因是“教書匠人”,必然是“新詩舊詩我都愛”。先生創(chuàng)作的新詩,諸如為《中華民族魂》——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而作的《紅旗頌》,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經(jīng)歷“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奮斗,到“改革開放”撥正了前進方向,習風吹拂“迎接中國夢的曙光”。激情四射,正氣凝魂,暮鼓晨鐘,大地回響。那篇教師節(jié)的內(nèi)心獨白贊美《平凡中的神圣》新詩章,蕩氣回腸,爆發(fā)出鼓舞人向上的“正能量”。最值得關(guān)注的是《文集》中輯錄的舊體詩,多是律詩,偶有絕句,我吟唱多首后驚奇地發(fā)現(xiàn),每首都遵循舊體詩辭格律。詩如其人,意涵風格和個性的完美統(tǒng)一,連先生作詩墨守成規(guī),隱喻“傳道”學生做事要嚴格遵守規(guī)矩。自古以來,名家多借喻“梅蘭竹菊”以抒情言志,連樹聲先生的一首五言古風,把“梅蘭竹菊”種植在一個“花園”中,令我印記在心中——“梅傲霜雪紅,春蘭品味清,翠竹節(jié)干勁,秋菊笑西風”。還有一首“學書自敘”的七言絕句,“幼時隨父習描紅,少壯帖臨勤用功?;转q求三味悟,耄耋仍似攀高峰”??梢妼W習書法,“少壯功夫老始成”,畢生努力亦學生。體現(xiàn)了先生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學習和做學問的態(tài)度。還有一首是為夫人張樹森先生題畫“贈友人”的七言絕句——“身居鬧市可參禪,心在青山綠水間,看破紅塵千萬事,松年鶴壽半神仙”。詩無達詁,拜讀這首詩則要自己去心領(lǐng)神會就是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連樹聲先生的“教育詩篇”充滿激情。我感謝莘莘學子的惓惓之心,按照他們對老師的理解認知,在連樹聲先生卷帙浩繁的作品中擷取精華,編輯成冊,且讀且思索,踏上實現(xiàn)“中國夢”的新征程。連先生在《文集》的“短章碎句”中,亦有把玩“奇石”的美文,寄托無限的哲理深情。用一句“時髦”的話說,我作為連樹聲先生不曾謀面的“老粉條”,不揣淺陋,“碼字”一偈,權(quán)作此篇讀后感的結(jié)語罷——
玩石偏愛雨花石,韻致美圖皆有詩。
慧眼識材種遠志,耕耘書苑闐新詞。